APP下载

基于空间结构差异分析的京津冀城市群人才聚集反梯度发展策略研究

2021-12-16马珍珍张振云刘洪锋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34期
关键词:京津梯度河北

马珍珍 张振云 刘洪锋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京津冀城市群共有14座城市,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35%,2019年经济总量统计为86809.4亿元,占全国GDP的8.76%,总人口近1.1亿。京津冀城市群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后,由于京津两极人才聚集的加快,在梯度推移发展中,对河北省人才的剥削更加严重,京津冀城市群在人才聚集方面存在人才聚集力度差距越来越大、人力资源供求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大、不公平就业环境等问题,对河北省人才聚集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一、京津冀梯度推移对河北省人才聚集的影响

新时代为了提升改革开放的深度,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提出了全新的战略: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前期协同发展中产生了人才聚集的梯度推移,且梯度推移对河北省人才聚集已产生深远影响。

(一)加大京津冀区域人才培养水平差距

根据2020年京津冀高校数量对比:北京市一共有92所高校,其中:“211”高校27所,“985”高校9所,“双一流”高校33所。天津市一共有56所高校,其中,“211”高校3所,“985”高校2所,“双一流”高校5所。河北省一共有125所高校,其中:“211”高校和“双一流”高校各一所,没有“985”高校。河北普通高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落后于北京、天津两地。

按照梯度理论,在某一区域高等教育中,高等教育发展梯度水平越高的,就越能够在区域的竞争中收获更多。北京、天津作为高梯度地区,占据优势,对高等教育资源有更大吸引力,促使教育资源集中,又进一步提高教育的水平,乘数效应发生作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又会开始新一轮的集聚,出现京津优质教育资源极化。

(二)加剧京津冀区域人才供求矛盾

京津冀在多方面存在人才供求矛盾:第一方面是高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低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矛盾。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仅1所“211”高校,1所“双一流”高校,省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次,河北对各行业优秀人才的需求,与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为自身和子女享受高水平的教育,人才也趋向于选择京津,处于教育低梯度的河北,吸引力较低。最典型的是京津一两所重点大学所拥有的高校两院院士、“杰青”等高端人才比整个河北地区都要多。河北省高校发展由于缺乏人才,发展缺乏后劲,人才向京津聚集,河北缺失严重。

(三)助推教育不公平发展,人才聚集难

从每年高考录取分数就可以看出,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河北学生所享受到的师资、经费支持、硬件设施等教学资源与京津高校相比也存在差距。这种从一开始的高等教育不公平,使得京津冀人才培养结果水平难以保障,人才在根源上就存在很大差距,在人才就业过程中能力不均等,机会不均等,分布流向不平衡。由于虹吸效应的存在,三地的人才流动普遍出现了一种“向心”的态势,大量人才流入北京或者天津,造成河北人才供需失衡。

(四)从业环境不充分,人才扩散效应不明显

河北作为三方最弱一“极”,近几年虽持续优化从业环境,在政策、待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很大提升,但与北京、天津相比,从业环境还存在差距,按照梯度推移理论,随着作为第一梯队北京的建设扩张,设施改善等情况,从第一梯队获得资本、人才等,会向周边扩散,产生扩散效应,刺激河北周边区域的发展,实际上人才扩散效应不明显,流入河北数量不多,甚至出现回流现象。

二、河北省反梯度推移人才聚集模式可行性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使得河北省可借力京津优势,推进产业重构,优化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兴动能,加快构建战略布局合理,促进梯度迭代升级,推进反梯度推移人才聚集。

根据中央提出的“一核、双城、三轴”布局,河北仍处在从属地位,在推进河北省反梯度推移人才聚集模式过程中,雄安新区主要功能使疏解北京地区的“非首都”功能,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一个新的“极”,与京津并列,引领人才聚集。

雄安新区的承载地、重要“极”以及现代化城市定位,决定了其未来人口密集、人才集聚的特性,在城市群建设中,北京作为增长的“极”,动力明显不足,而在北京、天津、雄安新区城市群中,分工不显著,产业联系不紧密,结构较松散,比较优势不能够充分发挥,这使得雄安新区具备了人才聚集“极”的条件。(见图1)

图1 京津冀人才增长“极”

雄安新区所属的三个县及周边四个乡镇,由于历史原因,属于人才匮乏地,不能满足高端人才需求,需要通过制定实施特殊政策,描绘远景规划,对人才形成虹吸效应,进而产生辐射效应,带动河北人才聚集。

三、河北省人才聚集反梯度推移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为人才集聚反梯度推移提供制度保障

解决各地资源不均衡是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这一问题需要中央统一进行布局。解决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打破各地人才流动壁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首先要打破区域性行政分割。京津冀地区的行政区划分割使三地归属不同隶属,影响到三地人才方面交流与协作。可尝试设立京津冀三方人才反梯度发展机构,专门负责三地人才交流、流动工作,该机构要能够以国家大局为重、通盘谋划,在总览京津冀全局基础上,制定三地人才发展总体策略,拓宽京津冀三地协同的广度、加深协同的深度、提升协同的水平。

其次是思维的转变,打破狭隘的低于关键,推进人才共享。尤其是京津两地,应在人才方面对河北进行支持,提升河北省人才培育质量,提升河北人才保有率。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联合办学、共建研发中心等形式帮助河北,调动高校、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三方互帮互助;在顶层设计中强化京津对河北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注重创新人才共享模式,突破传统的人才租赁、外派等共享模式,探索带土移植、客座顾问、智力嫁接等新模式,鼓励高层次人才异地技术入股、异地搭建团队等方式。

最后政策上要对河北省高等教育予以倾斜。加强对河北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支持,支持河北省“双一流”大学建设,支持河北该水平大学建设,发挥优势特色学科作用,鼓励河北将其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对接,形成“双一流”建设与其他重大工程相互支撑、协同推进的格局,增加对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的支持;可以通过吸引京津各地名校在雄安新区开办分校,利用政策优势建设高水平雄安大学,打造高水平、国际化教育高地;在布局发展上,突出重点,有先有后,选定高校重点扶持,如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通过重点发展,形成省内亮点,带动其他高校,从而改变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落后的格局。

(二)加快雄安新区建设,为人才聚集反梯度推移提供实际支持

河北雄安新区承载着优化人才配置,调整京津冀之间的空间和人才分布的作用,对京津冀人才发梯度流动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首先要明确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具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的定位,高度关注和培育创新,特别是加大对于科技人才的吸引力,畅通人才需求渠道。其次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发展空间与保障机制,才能够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能为人才解决落户、医疗、保险、子女随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还要做好基础设施保障,逐步建设完善住房、管网道路、交通设施等,绿色雄安、生态雄安建设。在薪酬制定、引入标准、职级评定上放宽、放松,完善市场机制,公平竞争,对于未来让人才有信心。

最后要以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激活人才。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综合人才库,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对人才的跟踪反馈;瞄准精准就业,重点关注高端人才安置及跟踪情况,对重点领域内重点人才重点扶持;增强新区基础创新能力,逐步将技术、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贡献纳入分配体系,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造力。

(三)加快经济建设,为人才聚集反梯度推移提供经济基础

京津吸引人才,主要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各个企事业单位可以给予人才高额的薪酬,政府可以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河北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河北将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产业转移,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人才聚集、结构优化,形成人才的“齿轮化”错位格局;河北重点行业企业要做好吸引人才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让高层次领军人才组建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带动人才持续聚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河北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对高端人才的支持可以从引进、安置到后期绩效跟踪专门制定方案,体现个性化服务,结合大数据构建,实现服务体系建设。可引进社工机构,个性服务,有针对性的了解需求,建立“人才绿卡”制、“一人一策”制、承诺兑现制度,完善个性化服务。

(四)加快京津冀社会保障协同发展,为人才聚集反梯度推移提供助力

完善的顶层设计,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一环,在一些方面,如产业环保、文化等方面协同机制已经出台并开始日趋完善,但离全面协同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社会保障方面的协同机制还在推进过程中,目前尚处于启动阶段。一方面可以通过尝试设立研究小组,通过调查研究,加快速度制定京津冀社会保障协同发展方案,三方共建共享,提供保障依据。其次推动社会保险统一进程,通过京津冀三地社保缴费基数、经费来源、社保费率、待遇水平等方面的统一,来实现三地社保协同。三是京津冀三地各经办部门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推进三地社保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简化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推动社会保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培养有利于人才流动的环境[4]。

猜你喜欢

京津梯度河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带非线性梯度项的p-Laplacian抛物方程的临界指标
慈善工作者文艺作品展示:韩京津绘画作品选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基于AMR的梯度磁传感器在磁异常检测中的研究
基于数字虚拟飞行的民机复飞爬升梯度评估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