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农机农艺结合的路径
2021-12-16黄秀金
□黄秀金
(那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广西 百色 533601)
目前,在土地流转政策支持之下,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速度加快。将农机与农艺有效结合起来,可以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使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实际水平。
1 促进农机农艺结合的重要性
首先,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机研发。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业地区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大力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技术化、标准化。在实际推广过程当中,大多数地区主要采取优选优育品种、科学种植及精细化的耕作等方式,对土地和环境进行适应化、标准化开发的程度比较低。在农业技术推广中,通过农机与农艺结合,可以使农民更加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创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根据农业种植技术、方式及地形等,创造具有环境适应性的现代农机具。我国山地贫瘠,通过开发更有利于生产的农业机具,从而减少农机与农艺的不适应处,提高二者的结合水平[1]。
其次,培育适合的机械作业,可提高农机应用水平。从当前种植技术及实践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农作物都适合大面积的农业机械化作业,但是可以通过农艺研发,使目前的小型机械化作业实现大范围推广,从而提高农业的种植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现代机械作业的实际要求,优中选优,培育优良品种,从而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培育出更加适合现代机械化作业标准的农作物,提高单位产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变传统农业导向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使农机具发展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力[2]。
再次,农机农艺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农机和农艺结合可以为农业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问题。
2 农机推广过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土地流转政策推行,农机农艺结合的可行性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小型的农业机具、器械发展水平提升,现代农业机具的供应量也大大提高,农机农艺结合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但是从实际状况来看,各地区推广农机农艺结合仍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如下。
2.1 农机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即使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种植方式仍然以精工细作的种植模式为主,造成各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但相对应的农机比较单一。我国人口众多,虽然各地区的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但是人均土地面积却比较少。精细化的农业工作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单位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但是相对应的是精细化的种植农业并不利于大规模农机推广。有一些地区并不适用发展农机,如果在原有的种植环境推广现有的成熟农机具,会影响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因此受到农民的抵制。
大多数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过数十年的育种培育和种植方式的迭代已经与当地气候条件、水文环境适应,在这种情况之下,贸然推广农机很有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不适应,反而影响农民尝试的积极性[3]。
2.2 农机企业发展规模小
当前我国农机企业规模小而分散,虽然农业机械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所生产的机械设备水平仍然处于中低水平。很多机械生产企业的主打设备是欧美已经淘汰多年的落后农业机具,这种农机具与当前高质量的农业品种以及精细化的作业方式不相适应。尤其是在个别地区,农业机械企业为了获得更多补贴,上马了大量农业机械生产项目,但是这些生产项目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差,不能够得到农民的认可,无法与大企业抗衡。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疲于应付,无法分出更多资金、人力来进行农机具研发,影响了农机具的普及和提高。
2.3 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
大多数农业机械企业的研究方向是推广更大规模的种植方式,没有根据各地区的种植技术来进行调整,没有根据农艺的方向进行设计。追求更大面积和更高单位产量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如果不能解决这种矛盾,那么农机与农艺的学科研究将无法为继。相关部门一般会将这种问题直接归结于农机问题或者农艺问题,而没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应认真分析二者结合的一系列衍生问题[4]。
3 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的对策
目前,各地区高度重视农机农艺结合,尤其是农机管理部门针对农机农艺结合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也出台了相应的调整政策,在未来还要不断提升政策的针对性。
3.1 提高农机技术的针对性
各地区要结合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及农业部门对于农机农艺结合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5]。
首先,在农机推广的过程当中,要对农机农艺的结合点找准发展方向,根据各地区种植制度进行相应探索。按照有关部门制定的统一章程,落实发展细节,使农业科研的发展方向正确,促进农机研发向农艺方向倾斜。
其次,我国整体农业生产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这种高水平本质上是农艺水平带来的,农机水平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在未来发展中,要注重农艺和农机融合,促进综合发展水平提升,加强农机研发力度。应针对农艺研究形成的结果,开展对应的技术交流,及时解决农机与农艺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方向性问题、人员问题。
再次,在发展过程中,要想将农机农艺结合在一起,就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政府尤其是农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媒体、培训班等方式发放宣传手册,做好农业技术指导,提高农民对于农机农艺结合的理解与配合程度[6]。
3.2 创新农业技术的管理方式
创新可以为农机农艺结合提供合理的发展道路,从而使更多社会力量和农民组织参与到农机农艺结合创新的过程当中。
首先,各地区要给予大力支持,重视农机农艺的结合。例如,四川省都江堰某县高度重视农机农艺结合,在政策宣传过程中,派出了5 个宣传小组进入到农业生产一线,同时给予一定的技术补贴和研究补贴,大力推进当地农机农艺的结合进程。
其次,在宣传推广的过程当中,还要创新发展机具,结合农艺的相关种植特点,推出适应性的农业机具,一旦开发出新技术、新机具,就要让农民第一时间获悉,并且通过政策、补贴等方式低价购买到。这种信息互通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和农民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推动农机农艺深度结合。
3.3 开展针对农民的系统性技术培训
农民素质提升是农机农艺结合的基础,开展专业性培训,可以帮助农民深入理解农机对于农艺提升的作用。
首先,在发展过程中要围绕农机农艺结合的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性培训。例如农业部门可以与龙头企业合作,根据农业发展当中的播种、栽培、灌溉、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开展特定的专业培训,用农民最关心的农业技术问题引导农民提高学习、使用农机具的热情,指导农民运用机械化作业,优化田间栽培与管理。
其次,在培训过程中要组建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农业部门应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并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来对农民开展系统性的训练,起到先进带头的作用[7]。
再次,在管理过程当中,要发挥带头人的先进作用,选择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当中的先进代表,切实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发挥先进带动后进的效果,推广科学的农业管理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3.4 建设全过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
目前农民对农机的认识是片面的,对于全过程的机械化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他们认为仅依靠农业机械难以完成精细化的工作,无法保障单位产量。因此,在宣传过程中,要将农机农艺结合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可以建设示范基地,推广耕作、种植、收割、管理一条龙的农业作业模式。应用这种新作业模式,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引导更多农民加入到农业技术合作中[8-9]。
4 结束语
农机与农业结合是必然的,应通过政策保障和积极宣传等方式引导更多农民形成正确的认识,加快农机农艺的结合,推广成功经验和成果,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