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安藏茶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1-12-16李思潼

山西农经 2021年1期
关键词:雅安藏区茶叶

□李思潼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藏茶又名南路边茶,以浓郁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著称,特别是盐和核桃碎混合制成的酥油茶成为藏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藏茶在藏区人民心中具备很高的声誉和稳定的地位,发展藏茶产业可以促进地区繁荣,因而研究藏茶可持续发展路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1 因需而生的藏茶

关于藏区的饮茶史发端,根据《西藏政教鉴附录》记载,唐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入藏时将茶叶带入藏区,随后赤松德赞赞普时期饮茶行为开始传播,并在贵族上层形成了一种风尚。

茶受到了藏族人民的高度喜爱,这与藏族同胞生活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大部分藏族人民生活在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青藏高原。藏区人民的生产均以畜牧业为主,毛、皮、奶组成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所需。高原的太阳辐射强,适宜青棵、荞麦等农作物生长,藏区农业生产也以此为主,由此形成了高脂肪、高蛋白质的奶类、肉类及青棵、荞麦等粗粮为主,各种蔬菜瓜果较少的饮食结构。茶助消化,富含维生素,恰好弥补了藏区人民饮食结构的不足。正如汉代时期以茶入药一样,茶叶在藏区风靡是因为其具有保健功效。

2 雅安藏茶产业的历史沿革

饮茶在西藏越来越流行,但西藏却无法产茶。为了解决供需矛盾,雅安成为边销茶的主要生产基地,这也正是雅安藏茶产业的“前生”。

古时战争频繁,战马需求攀升,为了能获得更多的茶叶来置换马匹,雅安抓住机遇,一大批制茶作坊应运而生,藏茶产量不断增加。古时中央每年可使用数百万斤茶叶用于马匹交换[2]。

明代以后,“茶号”在此类作坊基础上发展而来。随着“茶号”增加和行业规模扩大,相关配套行业也渐渐发展起来。

清代是雅安茶业的鼎盛时期。康熙、乾隆年间,在雅安周边诸县的工商业中,茶业可谓榜首,仅以雅安为中心产区的茶号已经发展到百余家。《南路边茶调查》中记载,“雅安茶商曾云每年运送2 000 包边境茶,每包6 袋,共1.2 万袋”。一个茶号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推断到当时整个行业繁荣的全貌。

乾隆年间(1736—1795 年),随着国家边界线明确和战争减少,政府对马的需求不再像以前那么迫切,因此国家的政策也开始相应调整。伴随着中马制度废除,茶马司权利削减,茶商需要交纳的税费增高,茶马贸易繁荣不再。“以茶易马”的政策几乎被废除殆尽,“引岸制”替代了“茶引制”,贸易逐渐自由化,雅安藏茶产业找到了发展的新方向,远销海外如俄国、蒙古、阿富汗等地。

光绪三十三年(1888 年),西方帝国主义入侵波及到了藏区,西藏亚东被迫作为与印度的通商地。由英帝国主义控制的印度茶叶乘机流入藏区,影响雅安边茶的销售量,边茶市场逐渐萎靡。

中华民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西北各地出现茶荒,一些不法茶商乘机获取了高额利润,雅安藏茶进入低谷时期。

1949 年前,藏茶产区的核心5 县中,名山、邛崃的茶号不复存在,雅安、荥经、天全3 县仅剩下48 家茶号,藏茶产量远不如前。

边销茶作为具有政策性和政治性的特需产品,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边销茶工作放到巩固民族统一任务中重中之重的位置。为了保障茶叶的稳定贸易,针对藏区对茶的需要,制定了不同的政策。20 世纪50 年代,国家制定了“有计划地保障边茶供应”政策,涵盖定价、管理、销售等多个方面。当茶叶供应不足时,采取凭票供应的方式。1992 年,国家民委和商业部等部委就原材料生产、产品加工、计划配置问题制定了具体方针,对市场监督、价格监管、产品把控也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藏区生产和运输的边茶性质也开始发生改变,边茶改名为藏茶来凸显重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生活。不仅局限在边疆地区,藏茶已经开始作为代表汉藏友谊的符号逐渐走向汉地内陆市场。

3 雅安藏茶产业面临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在政府政策框架下运行的藏茶迎来新问题。改革开放之前,藏茶的销售渠道较为固定,生产企业也是定点的。但是在市场经济下,竞争加剧,原来稳定的产销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监管变得困难,出现劣茶驱逐良茶现象,市场供给优劣混淆,影响了藏区民众的茶叶消费[3-4]。

藏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方面藏茶中的传统工艺开始简化,遵从传统的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藏茶的价格差异扩大,原料市场竞争激烈,通过减少工序来压缩成本,使偷工减料和以次充好的现象横行。产品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藏茶的声誉,茶市混乱,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4 雅安藏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雅安藏茶采用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富含维生素、茶褐素、茶多酚、全茶素等有益物质,能有效调节和弥补寒冷、蔬菜缺乏等不利因素。因其具有抗衰老、降血脂、有益睡眠等特征,能满足现代生活紧张、快节奏的消费需求,深受欢迎。雅安作为藏茶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应该利用其优势转型升级[5]。

4.1 自然优势

雅安有独特的自然环境。雅安雨天充沛,雨量大且降雨时间长,为茶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另外,雅安土质松软,表土层深,沙质土壤适宜排水,有利于茶树生长。在这种天然优势下,产茶区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土壤养分配比情况选取对应的肥料。面对茶产业存在较多的质量隐患,如农药使用不规范、农药残留超标等安全问题,应采取有效的科学手段,多方面、多维度防治。

4.2 科技优势

雅安藏茶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应在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促进创新,给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保障和坚实的技术基础。

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传统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应回溯藏茶的古法制作,从文献记载和传承人口述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在维持传统工艺保持藏茶特色的基础上,提高藏茶的质量和产量。在继承中保护和发展,使产品生产、加工、包装结合现代工艺,为藏茶传统工艺带来新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同时藏茶企业要考虑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发多元化的新产品以适应不同的需求[6]。

茶树是一种吸氟能力强的植物,茶叶的成熟度是造成含氟量不同的主要原因。雅安政府和各界专家学者对此问题高度重视,组织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牵头成立专项研究组,为雅安藏茶提供技术支持。在名山县和雨城区建立了“低氟优质边茶原料生产示范基地”,改进了茶产品的生产工艺,将氟含量降至360 mg/kg,其他理化指标均优于市场平均水平。康砖水浸出物比对照组提高23.94%,比金尖提高19.35%。目前,已有2 个项目成果通过鉴定验收并批量生产。

4.3 政府支持

在历史上,雅安市的地理位置占有重要地位,东连成都,西连甘孜州,南连凉山,北连阿坝州,被称为“川西咽喉”。雅安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接合部,是东西连接的“咽喉”,是川藏物资流通的重要场所,为藏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扶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拉动作用,整合优势资源。雅安市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建设,优化雅藏茶产业结构,建立系统的经济生态链。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多种形式鼓励和扶持茶叶企业,在茶叶主产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使企业与茶农成为利益共同体。

参考国内其他地区产茶业的组织形式,如“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根据经典案例摸索适合当地企业与农户的供应关系。大力推进订单农业模式,建立货源供应基地,解决供需两端问题,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力,使企业更具竞争优势。政府支持资金应致力于优先考虑扩大企业规模,并在国家一级的先进茶企业中实现零突破。政府应制定政策规范茶叶合作社,优化整合资源优势,以促进更大规模的合作团体形成,并在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上提供相应的帮助。

此外,有必要调整现有指定生产者和经销商的补贴政策,建立和完善对特殊消费群体的直接补贴制度,并对有特殊需要的消费者实行价格补贴。

5 结束语

藏茶不仅是满足藏族生活所需的“必需品”,也是符合当代人们对健康、时尚、美好生活追求的产品。藏茶经过千年传承,在市场经济下必将迎来灿烂的未来。

猜你喜欢

雅安藏区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五彩巴塘 扮靓藏区人民新生活
香喷喷的茶叶
爱在黄河第一湾:“上海女婿”的藏区传奇
雅安砥砺前行金融助力灾后重建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
便携式茶叶
祝福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