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

2021-12-16刘自厉

山西农经 2021年1期
关键词: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

□刘自厉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3)

1 个人因素

1.1 个人状况影响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社会发展问题之一。《中国人口科学大辞典》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为20 世纪90 年代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事生产,长时间居住在城市,拥有农村户籍,工作内容单调、机械,薪酬待遇较低的人员。相比城市市民,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福利待遇。相比旧时代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完善的农业生产经验。影响新生代市民化的主要原因为自身条件不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经验与能力。企事业单位招聘中都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而新生代农民工的经验和能力不足,因此失去了很多机会。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普遍偏大,且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代替了过去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填补了低级劳动市场的空缺,工作内容单一机械,工作环境较差,薪酬待遇比较低。这些岗位多出现在建筑业和各种工厂中,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新生代农民工不愿从事这类工作,间接导致其就业困难,使其市民化遇到阻碍[1]。

(2)学历。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普遍较低,虽然具备一定知识,能适应互联网时代,但其知识储备不足以支撑他们从事高级劳动市场的工作,只能继续在低级劳动市场接替以往农民工的工作。

(3)收入。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镇工作,虽然收入有所增加,但不足以维持个人和家庭在城市的生活开销。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有家庭、子女,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他们的收入决定家庭的生活,若企业拖欠工资,将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1.2 观念影响

受学历、工作经验和年龄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依旧为低级劳动力,无法达到城市高级劳动力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较低。没有高质量生活的他们与城市居民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会使农民工将自己的生活处境与富足的城市居民生活联系在一起,产生心理不平衡现象。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难以融入城市生活,找不到归属感。在文化思想层面,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长大,受限于农村教育落后,其受教育水平与城市居民差距较大。与此同时,农村的旧思想、旧文化对生长在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产生着巨大影响。由于生活环境与教育环境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内心传统保守的观念一直影响着他们对城市的认知以及其自身的生活方式与工作理念,使他们对城市产生心理隔阂,不愿主动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融入城市生活[2]。

2 社会外部因素

2.1 社会制度影响

社会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有决定性作用。新生代农民工优化自身条件后,首要面对的便是城市体系制度的约束。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有效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生活,难以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相关法律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农民工的养老、医疗等制度与城市居民有很大不同,而这些不完善的制度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与生活,很大程度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我国将大多数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与户籍挂钩,拥有农村户口的新生代农民工无法享受到这些福利待遇[3]。

2.2 民族文化影响

我国有56 个民族,这些民族共同组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各民族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而这些文化深深影响着本民族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新生代农民工的迁移。民族文化具有较深的排他性,会自发抵制割裂本民族文化的行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会对民族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激起了民族文化的保护机制。在过去,农民工入城造成民族文化严重流失,导致民族文化无人继承,新生代农民工同样被这个问题所约束。较城市而言,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滞后性,即使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民族内部的思想观念与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相比仍处于落后的状态,传统民族文化未能与现代文明完全相融,积淀已久的民族文化依旧保留在人民的内心深处,在无形中影响着本民族成员的一举一动,因此农民工市民化这一变革需要漫长的过程,否则会适得其反[4]。

民族文化影响最典型的便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安土重迁。受此思想的影响,人们不愿轻易迁居他处。拥有这一理念的新生代农民工也不愿迁往城市,这给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带来了很大阻碍。每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独自生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会影响决策。同时,每个人都会活在他人眼中,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不断审视自己行为的正确性。市民化这一举动会吸引身边人的目光,使新生代农民工怀疑甚至放弃某项决定,因此身边无形的压力也深深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另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产生影响[5]。

3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措施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城市发展。城市发展与农民工市民化密不可分,二者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3.1 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体系

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体系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前提。唯有完善就业体系,新生代农民工方能克服自我因素,自主走向市民化,而不是被动接受。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开展线上招聘活动非常有必要。线上就业体系更加简单方便,具有现代化气息。同时,线下农民工就业体系也必不可少。线上和线下农民工就业体系相互结合,二者取长补短,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就业[6]。

鼓励企事业单位招聘新生代农民工,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对招聘农民工较多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突出新生代农民工在低级劳动市场的地位。目前,很大一部分企业和高级劳动市场存在歧视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这一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对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和维护社会安定至关重要。高级劳动市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歧视,加上新生代农民工在现实社会中的尴尬处境会使新生代农民工进退两难,在生活中失去个人定位,给社会带来一些问题。

在就业问题中,工资支付和保障制度同样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政府为弱势群体发声势在必行。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引发各种问题的事件不胜数。农民工是城市中最容易被忽视、话语权较少的群体之一,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政府的保障必不可少。政府应对各单位进行定期检查,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7]。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体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有关键作用。有了完善的制度,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才能在劳动市场中得到保障。

3.2 完善与新生代农民工有关的体制

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足够的资金买房,租房成为年轻人的首选,新生代农民工同样存在这一问题。房地产事业火热,房价居高不下,这给本身没有买房能力的新生代农民工造成了难题。市民是拥有城市户口的人群,且从事非农生产,长期定居城市。也就是说,新生代农民工变身为市民的条件之一是买房,而这一条件很大程度阻碍了市民化进程。政府应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帮扶,增加对农民工的购房补贴,做到少收多补,同时提供帮扶农民工的低息购房贷款。另外,政府应出资修建廉价出租房,对无法承受房价的农民工推出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够在廉租房生活。发挥政府职能,对房价进行调控,能够使年轻人和新生代农民工不用再为买房而发愁,避免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在医疗、养老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从法律层面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生活权益,让其享受最基本的社会福利待遇,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提供基本保障。通过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有关福利政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到市民的蜕变[8-9]。

4 结束语

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能力和收入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市民化进程,社会体系和民族文化也对其造成了干扰。因此,要想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生活,必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完善就业体系和农民工住房体制,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变,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猜你喜欢

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PPE行业新生代的新视角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
山东省奖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