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12-16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资三农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过去单提“农业现代化”到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表明国家将“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一并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不久前,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人民日报撰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为“三农”工作者,不论是农资行业,还是农资媒体行业,都需要去深刻领会这一变化,读懂这一变化的深刻内涵。有经济领域专家对此做过专门分析解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变化。

首先,这个变化体现了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城乡关系演变的趋势是从对立、分离走向融合,而实现城乡融合,最基本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融合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实现农村现代化,逐步缩小城乡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差距,顺应、尊重和保护自然,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实现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这个变化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三农”工作的不同重点和不同抓手,但都坚持把农业农村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统筹谋划。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明确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四个现代化”的组成部分,确保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党在执政之初就重视农村建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发展涉及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和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改革开放带来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明确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同推进的发展取向。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看,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逐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同时注重农村建设,到改革开放后强调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新”,再到新时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乡村全面振兴,这一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农”发展规律的不懈探索。

第三,这个变化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密不可分。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一个整体,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依托。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城乡长期共生共存是客观规律。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充分认识总结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必然结果,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实现乡村振兴、避免落入乡村“衰败陷阱”的治本之策,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那么,深刻领会这个变化对农资行业有什么重要作用呢?对农资行业从业者有什么现实价值呢?它能给行业提供开阔的历史视角,从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入手,看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找准行业定位,清晰使命和担当,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坚实的动力;它还能为企业提供具体的产业发展战略指引和参考,使企业自觉跟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步伐,创造性服务于这一现代化进程,并在这个进程中抓住机遇,发展壮大;对农资行业从业者,它也能提供重要的精神力量和职业帮助,使我们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感受到信心、担负起责任、发挥出能量。让历史的聚光灯照亮前程,让使命的自觉引领职业,让工作的成就充实岗位,让对“三农”的感情温暖生命。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农资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