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门市水稻农机农艺融合实现农药减量使用效果初探

2021-12-16廖少龙马呈瑞巴晓林廖贤斌夏来福

湖北植保 2021年6期
关键词:喷雾机药液防治效果

廖少龙 马呈瑞 巴晓林 廖贤斌 夏来福

(天门市植物保护站 湖北天门 431700)

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具有农药利用率高、施药均匀性好、作业效率高等优势,但受限于目前的种植模式,推广应用速度不快。为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取得更大成效,笔者针对限制喷杆喷雾机作业的种植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根据喷杆喷雾机的轮距,调整播种机直播(或者插秧机插秧)行距的种植模式,开展了相关试验示范,以确保在不减少播种量和亩穗数的情况下,喷杆喷雾机能够全程开展水稻病虫害作业防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天门市净潭乡蒋场村净潭学均农机专业合作社,中稻田,品种为隆两优534,于2021年6月10日机插,喷杆喷雾机轮间距为112cm,轮子走道留宽44cm。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型号为雷沃ZP9500。

1.2 供试药剂

12%甲维·氟酰胺微乳剂,中农立华(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江西正邦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吡蚜酮悬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拜耳公司生产;20%呋虫胺可溶粒剂,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生产。以上所有药剂均为农户自购。

1.2 试验设计

由专业化防治组织全程承包防治服务的连片33.33hm2稻田,进行示范展示。

A:常规处理区(担架式喷雾器常规防治),面积6.67 hm2;

B:喷杆喷雾机防治,施药液为10L/667 m2(不减少农药用量),面积16.67 hm2;

C:喷杆喷雾机防治,施药液为10L/667 m2+药量减少30%,面积10 hm2;

CK:空白对照,喷施等量清水,面积334 m2。

1.3 试验示范方法

由于水稻抽穗后植株高度超过机具底盘,因此本试验设计施药两次,第一遍药在水稻分蘖期,第二遍药在水稻抽穗前,药剂均从市场购买。具体见表1。

表1 试验方法及施药时基本情况

1.4 试验施药量和喷杆喷雾机作业时的行走速度

1.4.1用清水和大量筒测出喷头在额定工作压力(0.15Mpa或0.2Mpa)下的流量(L/min)。选择3个喷头分别测试,计算平均值,再根据喷杆上的喷头个数,算出总流量Q。有效喷幅B为喷杆上两个最外侧喷头之间的距离加上1m。

式中:V—作业行走速度,米/分钟(m/min);Q—喷头总流量,升/分钟(L/min);q—试验设计的单位面积施药液量,升/公顷(L/hm2);B—喷雾时的有效喷幅,米(m)。

1.4.2将计算出的作业行走速度单位换算成(km/h)与喷杆喷雾机速度表一致的单位,精确操控作业。当速度太快或太慢,导致田间作业不易实施时,可通过调整额定工作压力以及换装不同流量的喷头实现。

1.5 调查统计与数据处理

试验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原始数据并计算该机具防治效果、雾滴分布密度、作业效率、压损(苗)率,记录所用农药品种、用药量、用水量、作业时作物的高度等信息,并用当地常用种植模式下的喷杆喷雾机作业作为对照。

1.5.1 防治效果

第二次药后15d调查,计算虫口减退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1.5.2 雾滴分布密度

分别于中期和后期开展试验时,采取五点取样,每样点随机取10株,每株分别于上部、中部和下部各布一张雾滴测试卡(提前在雾滴卡背面注明上、中、下部)。于施药结束后,将纸卡取回,读取每张纸卡每cm2的雾滴数量,计算上、中、下各50张雾滴测试卡平均每cm2的雾滴数。

1.5.3 作业效率

记录机具从地头加满药液开始,到下地作业,喷完一箱药液,到下一个加药点(加药点可根据需要合理移动)的全部时间,记为T1(min),测试3次,取平均值。记录加满一箱药液的时间,记为T2(min),测试3次,取平均值。并记录加药工具。配制药液可在喷药的同时完成,时间不计。

每天作业按8h计算(早上7~11点,下午3~7点),计算日作业效率E(hm2/d):已知药械的容量是500L,按照试验设计,在进行小麦、水稻中期病虫害防治时,每箱药可防治3.33hm2,系数F为3.33。即:E=((8×60)×F)/(T1+T2)。喷杆喷雾机常规施药液量是450L/ hm2(30L/667m2),本试验施药液量是150L/ hm2(10L/667m2),因此在同等条件下,本试验的作业效率显著提高。

1.5.4 压损(苗)率

观察机具在田间通过沟、坎的能力及行走是否顺畅,机具底盘离作物的高度,能否确保在后期作业时,喷杆高度可调整到离作物顶部50cm以上。作业后观察轮子经过处,作物的压损情况,并记录。药后3d,再观察压损处的作物恢复情况,并记录。

1.5.5 产量

选择同等管理水平和水肥条件的试验田和常规种植模式田,进行产量实测对比。

2 试验结果

2.1 对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比较

两次施药后定居调查分别调查各处理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具体结果见表2,在防治时将喷液量由常规的30L/667m2,减少为10L/667m2、用药量不变(处理B),对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分别为:95.3%、98.3%、91.6%、84.5%、82.4%,较常规喷雾(处理A)略有增加;喷液量减少到10L/667m2同时用药量减少30%后(处理C),对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分别为:92.5%、95.4%、88.3%、81.7%、79.5%,防治效果较药液减量、用药量不变有一定的降低,但与常规防治基本相当。

水稻成熟后实收产量,处理A、处理B、处理C的产量分别为693.8kg/667m2、701.5kg/667m2、683.5kg/667m2,差别不大。

表2 不同处理防效及产量

2.2 喷杆喷雾机作业指标

喷杆喷雾剂作业时的基本指标情况见表3。

通过雾滴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在药液的有效分布主要在水稻的中上部,雾滴分布密度分别为:上部95.28滴/ cm2、中部63.59滴/ cm2、下部17.31滴/ cm2。

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防治时在喷液量减少为10L/667m2后,每天的作业效率可以达到27.23 hm2,效率远高于常规喷液量(每天作业效率10 hm2左右)。

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作业后调查平均压苗率为1.18%。分蘖前期防治3d后观察,基本可以恢复生长;破口前期防治后观察,被压的稻株基本上不能恢复。

表3 示范区喷雾机作业指标情况统计表

3 结论

(1)通过调整插秧机行距,在不减少穗数的情况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机插稻田水稻抽穗前防治病虫害,可以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和作业效率,控制抽穗前水稻病虫害,保证水稻产量,是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一项有效措施。

(2)由于本次试验的喷杆喷雾机的底盘高度不能调节,水稻抽穗后植株高度过高,故抽穗后没有再使用该施药器械进行防治,可能会对本次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喷雾机药液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以3WX—650型为例谈喷杆式喷雾机的使用
基于FLUENT模拟的喷雾机的改进设计
药液熏蒸坐浴 治老年阴道炎
1种便于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