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田石魂
——倪东方的石雕艺术

2021-12-16郑福亮浙江丽水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封门青田石黄山松

◆郑福亮(浙江 丽水)

祥和之光 石雕 倪东方

倪东方,1928年10月出生于浙江青田县山口乡黄坑底自然村。现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田石雕代表性传承人。有代表作《黄山松》由中南海紫光阁收藏,代表作《花好月圆》被国家邮电部选为邮票发行,并被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评审确定“民间国宝”。1978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北京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称赞他的作品《谷子》:“俏色用得好”。2009年8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亲临青田走访倪东方大师艺术馆“惜石斋”,称赞他的作品为“国宝”。

我1999年开始学习青田石雕技艺,2000年有幸拜倪东方大师门下深造,从他身上不但学到“技近乎于道”的道理,更重要的从大师身上学到“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恩师的艺术人生可以分为两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1958年至1988年)在青田石雕二厂从事石雕艺术,壮年之志,初露锋芒;第二个三十年(1988年至今)是他艺术成就的鼎盛期,成就赫赫,蜚声中外。

之于恩师,我一直暗自寻觅他艺术成就的道法之源,细细考究他的为人之本。他认识道法自然之哲理,与天文形象和地文风姿同在,与日月交辉山河壮丽共存。就像老子所说:“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恩师为人懂得“配义与道”做人之原则,我从恩师的成就中,看到了“道法自然”之本、配义浩气之刚。他自幼与大山相居,与石脉相通,与石魂共存,与美石共光华,引领外在无意识之物体,转化为人文审美之内在文采,体现天地之血脉心灵,使无数山石获得新生,让大自然与人文和谐前行。与石脉往来,他有“两道”相随,遵其自然之道,精美奇妙。

黄山松 倪东方

恋松图 倪东方

“遵其道法自然”,恩师经常告诉我:“青田石是历经亿万年时日、聚集天地精气而形成的,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宝石,与他们相遇是缘分……要静听石语,不断与石头对话。”一次,在一块小小石料上刻唐诗抹错字时,他发现了一幅巧妙生动的画面:一位老叟,撅着胡子,与童子嬉逗,童子不高兴,面上还挂着泪珠,这是一块多么意趣盎然的奇石,成就了一件大美之作。还有一次,恩师得到一块封门黑,上端有黄色料,却长期得不到满意的构思。一天晚上睡不着,他起来躺在沙发上,因夜静没有外来干扰,构思出两只黄鹤,头到身金黄,脚到爪都是黑色,黄黑两色为一体的黄鹤屹立苍劲的松枝上。他在这件得意之作《恋松图》上自题两句:“黄鹤楼中无见鹤,青松树上乐悠悠”。作品突出俏色利用,以诗句助意境,这不但是恩师夜静思创意一点体会,也是他一生艺术修为的结晶。

另外,比如恩师的代表作《祥和之光》,好料巧雕少雕,作品料为青田封门黄,此石润黄白二色,白色料雕成和平鸽,黄色雕成劲松,从嶙峋石间长出奇松横形,犹是苍劲挺拔。松谓长寿吉祥,鸽子以象征和平。底座封门蓝色石,天蓝蓝,日和煦,题上“祥和之光”,显示作品的意境,表达太平盛世、祥和幸福。又如代表作《黄山松》,是祖国大好河山的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黄山松,经风雨,历霜雪,不屈不挠,苍老坚挺。他以家乡青田的封门名石,雕刻心中所热爱的黄山松。在国庆六十周年之际,此作被敬献紫光阁永久陈列。

在“惜石斋”,我看到了来自大山的美石转化为绝美艺术的美妙过程中,人法地,道法自然,都体现其中。亿万年之山石,经日月光华融合,走进人间,人与石脉相合,形成对石料的人文审美、创意思考,艺术构思、精心巧雕、俏雕,将一件又一件外在自然山石,转化为主观审美的再生艺术美石,这就是“人法地”、大自然人文化的过程。

恩师从艺六十余年,已与石魂同生,开创了中国石雕艺术新的历史篇章。如今虽年逾九五高龄,依然站在石雕艺术创新发展的潮头,倾听石魂时代回声,思考石脉的现代文化韵味,正引领青田乃至全国石雕界在创新发展的征程上阔步前行,必将再创辉煌。恩师的为人为艺的艺术精神令我钦佩、感我肺腑!

猜你喜欢

封门青田石黄山松
沉管临时端封门结构水密施工技术
大连湾海底隧道端封门方案优化分析
立足文化根脉 青田石“雕”出大千世界
异型沉箱钢封门封仓安装技术的应用
箱涵式沉箱浮运安装施工技术
齐白石刻青田石王泽宽自用对章赏
Simply Stunning
黄山松红蜘蛛的生物学特性
黄山松的启示
立地质量等级为哑变量的黄山松地位级指数模型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