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联动发展与文明互鉴的时代专列
2021-12-16
2021 年是中欧班列开行10 周年。2011 年3 月19 日,第一列中欧班列“渝新欧”号从中国西南重镇重庆开出,驶向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工业城市杜伊斯堡。中欧班列作为中国与欧洲拓展铁路交通合作、扩大经济贸易交流、促进互联互通发展的新事物闪亮登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议。10 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总体格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态势、世界联动发展与人类文明互鉴的大视角,观察和思考中欧班列的成就、问题及发展前景。
中欧班列建设取得的成就
2013 年9、10 月间,习近平主席面向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周边地区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热烈支持和响应。两年半之前已经开行的“渝新欧”号中欧班列就此获得了新的强大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县级城市义乌驶向欧洲的班列,即“义新欧”班列,因为开行时间早、载货数量大,并且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经营总体效益较好而独树一帜,备受瞩目。
2016 年10 月,在“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轰轰烈烈全面展开的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中欧班列未来的总体发展作出顶层设计,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不言而喻,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这份文件的目的,就是整顿和规范中欧班列的发展秩序,规范中欧班列的发展方向,明确中欧班列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将中欧班列这一促进联动发展的新事物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良好商誉度的世界知名物流品牌,打造成为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促进东西方两大市场相互联通,推动东西方两大文明相互交融的纽带和平台。该规划出台后,国内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欧班列发展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喜人局面。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统计,至2020 年底,中欧班列近10 年间总共开行3.36 万列,年均增速为108%。集装箱运送接近300 万标箱,货物总值超过1600 亿美元。国内开通并运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已经有29 个;中欧班列通达的国家共有21 个,城市总计92 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是世界经济运行异常困难,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各国物流业近乎停滞的一年。在此形势下,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24 万列,发送货物113.5 万标箱,为维持和支撑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作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为了支持全球抗疫斗争,中国企业通过中欧班列外运的防疫物资共计939 万件、7.6 万吨。在此过程中,以西安、成都、重庆、郑州、乌鲁木齐五大枢纽城市为核心的中欧班列运输网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相关机制与协作方式也更加成熟而灵活。其中,西安、重庆、成都三地开行量,占到了中欧班列全国开行总量的58%。中欧班列经过西、中、东三条通道,使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以及欧洲各国日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2020年,中欧贸易额达5860亿欧元,同比增长4.5%,中国跃升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班列贡献巨大。虽然现阶段中欧货物运输大部分仍靠海运,但中欧班列对中欧贸易乃至全球经贸合作的拉动作用,对中国自身和相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整个欧亚交通运输合作的推动作用不断上升,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欧班列运营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挑战
当然,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中欧班列在持续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困难、问题和挑战,也存在着“成长中的烦恼”。从国内情况看,中欧班列开通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2020 年,在西安、重庆、成都、义乌等地开行中欧班列数以千计的同时,地处东北地区的哈尔滨、沈阳和长春,开行数量依然相对较少。班列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东北振兴的作用仍相当有限。同时,中欧班列的市场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货箱价格上涨、回程货物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此外,中方与外方围绕中欧班列问题的协调与合作也有待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在国外疫情依然严峻的形势下,国际安全环境,特别是沿途国家的治安形势更趋复杂,班列货物被抢被盗现象时有发生。
中欧班列未来发展的路径与前景
如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一样,中欧班列建设也必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2016 年,有关部门制定的中欧班列五年发展规划,仍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指导中欧班列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文件。按照这个规划,我国有关部门今后应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中欧班列途经的铁路运输通道、枢纽节点和运输线路的空间布局,统筹利用东、中、西三条国际联运通道,规划和建设更多更高水平的枢纽节点,建设和开通更多的运行线路。要继续做好完善国际贸易通道、加强物流枢纽设施建设、加大货源整合力度、创新相关服务模式、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便利化通关等各项具体工作。
为实现上述任务和目标,从主管部门到地方政府,再到相关企业,要尽最大努力做到:合理布局、畅通联运;统筹协调、区域联动;市场运作、政府引导;开放包容、共建共享。首先,要完善国际贸易通道建设。特别是要完善我国境内的通道网络建设,打通某些瓶颈路段。其次,要积极推动和参与境外通道建设,积极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制定欧亚铁路发展和运行规划,推动中吉乌铁路、中巴铁路等大项目的前期研究,推动并适度参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等国铁路及相关设施的现代化改造,支持和帮助沿线国家尽快完成国境站、换装站的合理布局与设施改造,着力促进中俄蒙三方铁路的匹配衔接。再次,要大力加强物流枢纽设施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围绕中欧班列枢纽节点,打造多式联运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完善冷链物流基地、城市配送中心布局,形成水铁、空铁、公铁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同时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调度指挥和监督考核,强化应急处理能力。特别要加强与国外铁路部门的协作,建立稳定高效的班列运行信息互换机制,强化班列的共同监控和管理。
中欧班列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是要保障货源。国内有关方面在开展对外投资、产能合作布局、规划各种园区时,都应将中欧班列作为物流配套的首选方式,力求同步推进。铁路部门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提升集货工作水平。有能力有经验的大型民企,可有选择地设立境外办事机构,探索合资建立经营网点的可行性,提高境外物流经营能力。
实现中欧班列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创新运输服务模式势在必行。要大力推进电子化通关。根据跨境电商发展需要,努力推行电子快递清单,争取建立统一的规则体系。国内有关方面要切实加强与铁路合作组织、国际铁路联盟、世界海关组织、万国邮政联盟等机构的合作,形成统一互认的规则和标准。此外,随着数字化“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铁路、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在进一步开放口岸的同时,继续推进通关便利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共同为中欧班列创造良好的运营和发展条件。
2021 年9 月28 日,满载50 个集装箱的“上海号”班列从上海驶发,开往德国汉堡,标志着上海至德国中欧班列成功首发。10 月,该班列返回上海时,装载了德国企业来上海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的货物。中欧班列的未来发展,需要新思路、新部署、新格局。有关部门应根据“十四五”规划和未来发展的新理念、新布局,制定有关中欧班列的新方案、新规划,通过我们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的协同行动,使中欧班列成为中国与欧洲联动发展、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永久号”时代专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