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问题 把握科学内涵 智库服务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1-12-16张中英
□ 张中英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黄河流域的治理、保护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考察调研足迹已遍布黄河流经的9 个省区。2019 年9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1 年10 月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10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视察工作,赴黄河入海口考察调研,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山东工作提出“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是我省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光荣使命。
黄河流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地到渤海入海口,全长5464 公里,涵盖黄河天然生态廊道和三江源、祁连山、若尔盖、黄河三角洲等多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域,承担着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等生态功能;黄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水源地,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担了12%人口、15%耕地、几十座大中城市和能源基地的供水任务,引黄济津、引黄济青、引黄入冀等重点调水工程,有效缓解了天津、山东、河北等省市缺水状况;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带,沿线分布有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等国家粮食基地和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畜牧业产区,小麦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黄河流域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能源富集区在国家能源保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分布着西安、洛阳、开封等历史古都和华山、恒山、嵩山、泰山四座名山,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
深刻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核心要义
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类似,黄河国家战略同属以大江大河串联的区域发展战略,但不同的是,由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水资源的稀缺性、水沙关系的复杂性,一直以来体弱多病、水患频繁。上游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但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依然较重,支流污染问题突出;下游“地上悬河”形势严峻,河口湿地萎缩。特别是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黄河先天不足的客观制约,也有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黄河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其核心任务在于,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开创大江大河治理新局面。
立足山东实际,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黄河流经山东省9 市,从菏泽市东明县入境,在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境内河道全长628 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12%。作为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山东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好、集聚人口多、发展潜力大,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粮食生产基地和“菜篮子”供应基地,是黄河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下游防洪的主战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山东省坚持“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努力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长久安澜示范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文化“两创”新标杆,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应突出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突出陆海统筹特色,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快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开展滩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统筹黄河河道水域、岸线和滩区生态建设,加强沿黄风貌打造,建设沿黄生态廊道。
二是做足做活水文章,集约节约用好黄河水资源。山东省用水总量的三分之一来自黄河,干流水资源覆盖13 个市近100 个县(市、区)。应积极应对“八七”分水方案调整,深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在生产力布局、政策制定中细化实化“四水四定”举措,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切实管住黄河“水池子”,保障全省水安全。
三是建立完善防洪体系,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山东省是黄河下游防洪减灾的主阵地,东平湖是黄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加强重要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配合小浪底调水调沙开展“二级悬河”治理,推进河道滩区、东平湖蓄滞洪区综合治理提升,确保堤防不决口、河床不抬高。
四是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发挥全省工业体系完备、实体经济良好、开放平台丰富、常住和户籍人口“双过亿”等综合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扛牢国家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保障责任。
五是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昂起黄河流域龙头。顺应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趋势,构建以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为内核的都市圈,强化济青双城联动、协作发展,提升集聚辐射功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高标准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构建内外联通的沿黄陆海联运大通道,实现与沿黄流域高效便捷联通。
六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文旅融合高地。高水平建设黄河、大运河、长城(山东段)国家文化公园,提升发展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加强大遗址保护,打造中华民族精神标识,建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挖掘齐文化、泰山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高品质文化旅游服务,建设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智库更应发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积极作用。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作为全省首批重点新型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省“十四五”规划实施创新试点单位,一直深度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决策、规划、文件制定工作。下步,我院将持续跟踪研究黄河战略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努力在服务决策中“察大势、谋大局、出大策”,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贡献智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