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癌症,到底能不能防

2021-12-15张凯

大众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癌细胞癌症细胞

张凯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全球癌症新发1929万例,其中457万例(23.7%)发生在中国, 全球占比接近1/4;全球癌症死亡996万例,其中300万例(30.1%)发生在中国,全球占比接近1/3。

不管是看癌症新发人数还是死亡人数,中国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确诊为癌症,每分钟约有7人患癌。

癌症发生的“种子”和“土壤”

人們经常“谈癌色变”,但并不了解癌症到底是什么。癌症就是一群不服管教的细胞,在人体内肆无忌惮地分裂、生长,对人体的正常代谢与其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这些细胞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一般来讲,通常是两方面的因素同时具备,健康人身体里才会长出叛逆者——癌细胞。这两方面因素是:“种子”因素和“土壤”因素。

癌症发生的“种子” 就是基因突变。一方面,个别人先天就很不幸地携带了从父母遗传的致癌突变基因,但更多是后天生活中人体细胞发生了致癌性突变。后者中, 大约1 / 3 是在各种致癌因素的持续诱导下发生的。但大家不了解的是,更多的致癌突变属于“机会性突变”。

人体内有30万亿个细胞,每天会发生两万亿次细胞分裂,而其中DNA重组导致的机会性偏差,则是致癌突变发生的主要原因,大约占2/3。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DNA重组出现机会性偏差的可能性就越大,机会性突变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只要活得足够长,就一定会得癌!因此,癌症可能是人类和其他的一些长寿动物自我新陈代谢链条上的一环。

如果说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的“种子”的话,其发生和转移则依赖周围的微环境——“土壤”。“土壤”就是癌变细胞的内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内环境中的免疫能力。到了一定的年龄,人的身体里每天都会出现很多癌细胞,但这些细胞基本都不会“长大成人”,这就是“土壤”的功劳。如果说人体长出癌细胞是大概率或必然事件的话,癌细胞长成威胁人生命的癌瘤,则是极其小概率的事件。这个过程中,以天然免疫力为代表的“土壤”因素居功至伟。

“作死”的致癌因素都有哪些

2019年,《柳叶刀》环球健康子刊曾抛出了一个重磅结论:中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因为完全可以避免的癌症而死亡,这个数据占中国癌症患者总死亡数据的45%左右。“完全避免的癌症”不是指哪一种疾病,而是避免“作死”的致癌因素后所带来的巨大收益。那么,致癌因素有哪些呢?最终诱发“种子”出现畸变成为癌细胞,或是免疫识别能力和免疫力下降的因素是什么?其实除了年龄,无外乎以下这些因素:

1.行为因素:抽烟、吸二手烟、喝酒、缺乏运动。吸烟是导致肺癌、宫颈癌、乳腺癌、胰腺癌、口腔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肺癌。而喝酒致癌主要是因为酒精可以转化成一种叫乙醇的致癌物,阻止细胞修复受损的DNA,从而诱发酒精肝、肝硬化、肝癌。缺乏运动和肥胖是目前欧洲人最大的癌症诱发外因。

2.饮食因素:水果、蔬菜吃得太少,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红肉、加工肉、腌制食品吃得太多。大量数据表明,摄入含大量动物脂肪的红肉和加工的肉制品,可增加癌症的患病风险,所以建议大家多吃蔬菜、水果,全麦和豆类等粗粮。因为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维生素。“癌”字当中三个口,中国人的消化道肿瘤发病占比是最高的,超过50%,避免“咸”“烫”和“不新鲜”饮食尤其重要。

3.感染因素: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人类乳头瘤病毒、人类疱疹病毒、华支睾吸虫病等,都有可能诱发癌症。想要预防病毒感染诱发癌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大家没想到的是,中国人的外界致癌因素中,感染可是排名第一的因素。

4.代谢因素:如患有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

5.环境因素:如医用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PM2.5空气污染等。

突然发现,并不是突然发生

注意避免这些致癌因素,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这就是癌症的一级预防。但在目前人均寿命提高的背景下,癌症的发病率必然会提高,如果想要防治癌症,光靠一级预防不行。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我遇到的肿瘤患者不计其数。当很多患者刚刚得知自己患癌的事实时,并不能完全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其实,“癌症是突然被发现的,但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在癌细胞“长大成人”之前发现并处理掉它们,就是癌症的二级预防。而二级预防是目前全世界都在采取的最有效的肿瘤防治策略。

二级预防就是在疾病前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癌症治愈率都在60%以上,我国却低了足足20多个百分点。其实,改善生存率的最有效手段是提高早诊率,而大部分癌症表现出症状后就不是早期了,因此我们要做到在无症状的健康高危人群中开展筛查。

我们国家的老百姓习惯于“没病不就医”,健康方面未雨绸缪的习惯不够,所以广泛进行科普宣传,提高大众的癌症早诊意识非常重要。举个例子,美国于1972年提出战胜癌症的行动,到2000年,其50岁以上人群参与以肠镜筛查为主的结直肠癌二级预防的无症状健康人口比例是17%。到2016年,这一比例接近60%,到2018年接近80%。这一早诊的参与度着实让人羡慕!目前为止,我国主要城市健康人群参与结直肠癌筛查的比例仍然低于5%。所以,到一定年龄或有特定危险因素者,定期参加防癌体检必不可少。

癌症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要有防癌的意识,并正确认识癌症。做好一级预防,避免得癌;做好二级预防,避免得中晚期癌。

猜你喜欢

癌细胞癌症细胞
“基因魔剪”给每个癌细胞打上独特标记
DANDY CELLS潮细胞
潮细胞
潮细胞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放疗
中国癌症分布图
主动出击:将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
黄蜂毒素能选择性杀死癌细胞
预防癌症的一般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