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BCR/ABL P230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殊骨髓形态报道*
2021-12-15郑智康
郑智康,黄 健
浙江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髓室,浙江金华 322000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或结缔组织细胞出现异常克隆性增殖的疾病。临床上将有关联的4种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统称为MPN;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1年将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和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NOS)划分到MPN当中;在2016年,又将PMF进一步分为骨髓纤维化(MF)前或早期PMF(pre PMF)和明显纤维化期PMF(overt PMF);根据Ph染色体或BCR/ABL是否阳性,又将MPN分为Ph染色体或BCR/ABL阳性CML和Ph染色体或BCR/ABL阴性的PV、ET和PMF[1]。而伴P230阳性、血小板异常增高、骨髓形态原始细胞增多及病态造血明显的伴P230阳性的CML病例却较为罕见,且与其他类型MPN的骨髓形态较难鉴别,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2岁。2020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胸痛,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及轻度贫血,遂到本院血液科就诊。
2 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白细胞计数18.0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12×109/L,血红蛋白101 g/L,平均红细胞体积97.6 fL,血小板计数3 526×109/L。肝、胆、胰、脾超声未见异常。外周血形态分析:1%原始细胞,1%中幼粒细胞,3%晚幼粒细胞,2%嗜碱性粒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积分减低,为0分。
骨髓涂片:有核细胞数量增多,粒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增生为主,原始细胞比例增高,见图1A,占6%;可见核幼浆老、细胞体积变小。双核粒细胞见图1B,其中病态双核粒细胞占8%,嗜酸性粒细胞占2.5%,嗜碱性粒细胞占1.5%;巨核细胞增多,易见单圆巨核细胞,见图1C;病态巨核细胞占比>10%,涂片易见成堆成簇血小板,见图1D。组织化学NAP积分减低。铁染色:细胞外铁阳性,细胞内铁可见2%环铁。骨髓形态学提示原始细胞比例增高,占6%;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可见,建议做BCR/ABL及染色体等检查。骨髓小巨核酶标(CD61):正常巨核细胞244个,双核巨核细胞8个,多核巨核细胞3个,小单圆核小巨核细胞55个。
注:A为骨髓涂片可见有核细胞数量增多,粒系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比例增高;B为骨髓涂片可见双核粒细胞;C为骨髓涂片巨核细胞增多,易见单圆巨核细胞;D为骨髓涂片中易见成堆成簇血小板。
骨髓造血组织增生十分活跃,粒红比例明显增大,粒系以中晚幼细胞为主,红系减少,巨核增多,散在及簇状分布,特殊染色示网状纤维轻度增生。
MPN基因检测:JAK2V617F(-),JAK2 exon 12(-),MPL exon 10(-),CALR exon 9(-),BCR/ABL P190(-),BCR/ABL P210(-)。43种融合基因筛查:BCR/ABL P230(+),BCR/JAK2(-),DEK/CAN(-),ETV6/JAK2(-)。骨髓DNA测序BCR/ABL激酶突变定性测序:M237V(-),I242T(-),M244V(-), K247R(-), L248V(-), G250E/R(-)等61种基因均为阴性。
免疫分型:CD10(+)、CD11b(+)、CD13(+)、CD15(+)、CD16(+)、CD33(+)、CD36(+)、CD64(+),粒细胞群(R1)占81.64%,CD11b/CD16表达模式提示粒系各阶段细胞比例大致正常。淋巴细胞群(R2)占3.63%,以T细胞为主,全T细胞抗原CD2、CD3、CD5、CD7表达率基本一致,CD4/CD8约为1.2∶1;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6.83%。单核细胞群(R3)占1.25%。有核红细胞群及血小板(R4)占9.20%。原始细胞群(RO)占1.80%,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的1.05%,CD117+细胞占有核细胞的0.80%。
染色体核型分析: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是46,XX,t(9;22)(q34;11.2)[20],见图2。
图2 染色体核型分析
诊断:临床诊断为CML(BCR/ABL P230,Sokal评分为51分,高危)。2020年12月22日开始口服伊马替尼治疗,由于患者细胞分离不耐受,伊马替尼效果不佳,继续使用羟基脲加伊马替尼治疗,于2021年1月12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1.7×109/L,血红蛋白76 g/L,血小板计数704×109/L。
3 讨 论
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所致的BCR/ABL阳性的MPN,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增多,外周血涂片常出现幼稚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CR/ABL融合基因是导致CML发病的重要因素[2-4],其特征性染色体异常为22号染色体上BCR基因与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融合成新的基因BCR/ABL。通过FISH、RT-PCR或近年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实时定量PCR(以下称Q-PCR)方法测定证明存在融合基因转录本(BCR/ABL mRNA),再结合临床表现,血与骨髓象即可诊断CML。由于BCR断裂点的不同,可形成不同的BCR/ABL1编码蛋白,最常见的在BCR的M区(M-BCR),即外显子e12-16(原称b1-b5)与ABL编码构成典型的P210bcr/abl1。断裂点也可在e13(b2)和e14(b3)间或在b3和e15(b14)间分别形成b2a2和b3a2两种连接,均编码成P210bcr/abl1融合蛋白。若断裂点在BCR的M→区(m-BCR)外显子1-2,则形成较短的P190融合蛋白,P190型急变类型多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也常见于Ph染色体阳性的ALL,而90%Ph染色体阳性的CML患者中仅可检测到少量的P190[5]。少数患者断裂点在BCR的μ区(μ-BCR),即外显子17-20(c1-c4)与ABL1构成P230蛋白,此类患者表现为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成熟。关于不同断裂点在骨髓形态、血常规中是否有区别,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典型的CML临床及血液学表现为20%~40%患者在诊断时无症状,仅在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常见症状是疲乏、体质量减轻、贫血、盗汗和脾大引起的不适。少数患者以急变为首发表现,一般状况较差,有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巨脾。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如下。(1)血常规:白细胞增高,>50×109/L,甚至高达300×109/L,部分患者Hb<110 g/L,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早期增多,可高达1 000×109/L,少数患者可正常或减少[6]。分类中可见到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比例或绝对值增高[7]。(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系极度增生或明显增生,以中、晚期粒细胞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CML中约1/2的患者骨髓病理检查表现为极度增生,大部分可见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及并发MF[8],早期有明显的血小板增多和骨髓巨核细胞增生。(3)NAP积分减低。(4)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90%以上的患者Ph染色体阳性[9-11],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偶尔发生9号染色体缺失[12]。
该患者是老年女性,脾脏不大,初诊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为18.06×109/L,轻度贫血,血小板计数异常增高(3 526×109/L),于是行骨髓细胞形态分析、骨髓病理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基因等相关检查。免疫分型结果显示粒系各阶段细胞比例大致正常。骨髓形态学表现为粒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比例增高,占6%,并可见核幼浆老、细胞体积小、双核现象,病态占8%;易见单圆巨核细胞,病态巨核细胞占比>10%,成堆成簇血小板易见,NAP积分减低。外周血可见少量中晚幼粒细胞、原始血细胞及嗜酸、嗜碱性粒细胞,NAP积分减低。从外周血结合骨髓形态分析来看,因MPN没有明显的病态造血现象,不符合临床怀疑的MPN,但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有相似之处,存在病态造血、原始细胞增高而单核细胞不高,而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小板计数显著增高、嗜碱性粒细胞增高,亦不能排除CML和MDS或MPN;且该患者NAP积分低,与MPN中的PV、ET、PMF、CNL所表现的NAP积分增高也不相符,由于骨髓细胞形态学并不典型,因此无法准确诊断出疾病类型。随后骨髓活检结果为骨髓造血组织增生十分活跃,粒红比例明显增大,粒系以中晚幼细胞为主,红系减少,巨核增多,散在及簇状分布,特殊染色显示网状纤维轻度增生,考虑MPN,但不能准确分型。
根据WHO在2016年发布的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分类指南,ET和伴有网状纤维轻度增生的早期PMF的临床表现相似[1],但可从骨髓细胞形态及骨髓活检鉴别出来。对于ET患者,年龄调整后的骨髓增生程度无或轻微增高,粒系和红系无显著增生,巨核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同步增大,体积增大至巨大,细胞核高度分叶,网状纤维染色纤维化分级通常为MF-0;而PMF患者年龄调整后骨髓增生程度显著增高,粒系显著增生,红系增生减低,巨核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体积小至巨大,细胞核低分叶呈云朵状,网状纤维染色纤维化分级常为MF-0或MF-1。该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3 526×109/L,达到ET的诊断标准,但是骨髓活检和骨髓象巨核细胞形态与ET与早期PMF均不相符,因此诊断ET和早期PMF的可能性较小。
通过上述相关实验室检查并未能对该疾病准确诊断,由于BCR/ABL P230阳性和Ph染色体阳性,临床最终诊断为CML。临床上血小板计数增高的CML患者较多,但是血小板计数达到如此之高的CML患者则较为少见。至于P230阳性、P210阳性甚至P190阳性的CML是否存在形态学差异,相关报道罕见,可以在未来的病例研究中再做分析。MPN中的几种疾病可以共同存在甚至相互转化,给临床的诊断增加了难度。该患者的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及形态与MDS、MD或MPN有相似之处,容易造成形态学的误诊。当某些指标相互冲突时,应紧密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分子细胞遗传学等检查进行综合判断[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