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Ⅱb~Ⅲb 宫颈癌的治疗效果
2021-12-15王宏玉陈自萌通信作者
王宏玉,陈自萌通信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 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0)
0 引言
数据显示[1]:在我国女性群体中,宫颈癌是高居第六位的恶性肿瘤。相关研究指南指出[2]: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为根治性放化疗。在多项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研究中,均证实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可以在不减少患者生存期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降低放疗产生的不良反应。本文回顾性分析了70 例Ⅱb~Ⅲb 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应用,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 例宫颈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明确确诊,入组时间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分期Ⅱb~Ⅲb 期,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妊娠哺乳期、放射治疗禁忌证、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异常以及近期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者。对照组35 例,年龄21~68 岁,平均(49.37±2.54)岁;其中30 例鳞癌、5 例腺癌;21 例Ⅱb 期、9 例ⅢA 期、5 例Ⅲb 期。实验组35 例,22 岁~68 岁,平均(48.94±2.71)岁;Ⅱb 期19 例、Ⅲa 期10例、Ⅲb 期6 例;32 例鳞癌、3 例腺癌。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次研究经过相关部门及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4 野盒式射野放射方案。处方剂量:临床靶体积腺癌50Gy、鳞癌45Gy,5 次/周,连续治疗5 周。若合并富强淋巴结肿大或盆腔淋巴结肿大,累及宫旁区,需增加推注总量高于60Gy;同时行近距离三维后装放射治疗HRCTDV9040Gy,6Gy/次,1~2 次/周,共治疗5 次。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实验组):参考放射治疗肿瘤协会组制定的标准勾画靶区与危及器官。全盆腔放射治疗1.8Gy×25次,1 次/d,5 次/周。若盆腔淋巴结转移,则局部推量15Gy,总剂量60Gy。外照射放疗后,实施192I 高剂量率后装治疗,A 点的参考剂量为60Gy/次,1 次/周,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次数。
在放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化疗治疗,化疗药物为:长春新碱(1.50~200mg)+顺铂(50mg/m2)+博来霉素(30mg),4 周为1 个化疗周期,共化疗2~3 个周期。
1.3 观察评定标准
①疾病缓解率[3]:参考WHO 制定的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是指经治疗后肿瘤彻底消失,且维持1 个月以上;部分缓解是指经治疗后肿瘤最大垂直直径×直径的值比治疗前缩小>50%,且持续1 个月未出现肿瘤增大的情况;稳定是指经过治疗后,病灶最大垂直直径×直径的值缩小程度<50%,增大程度<25%,且持续1 个月以上;进展是指肿瘤最大直径与直径的乘积增大程度>25%,或者出现新病灶。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②不良反应:消化系统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阴道炎、放射性膀胱炎、直肠反应、骨盆纤维化等。
③生活质量[4]:应用GQOLI-74 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包括心理、躯体、物质、社会四个方面,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数据录入到SPSS 19.0 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实验组缓解率为60%,对照组缓解率达3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4,P=0.031),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对照组的消化系统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直肠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阴道炎与骨盆纤维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GQOLI-74 量表评分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GQOLI-74 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的GQOLI-74 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 时间 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实验组 治疗前 41.86±1.18 45.17±1.82 43.28±1.15 42.25±1.74(n=35) 治疗后 58.62±2.37①② 57.84±2.25①② 57.72±2.49①② 59.68±2.93①②对照组 治疗前 41.93±1.25 45.36±1.71 43.14±1.20 42.16±2.08(n=35) 治疗后 49.86±2.04① 50.13±1.94① 49.47±1.85① 48.54±1.46①
3 讨论
根治性同期放化疗是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控制病情的同时,也增加了与之相关的不良反应和风险。因此,如何在不影响放化疗效果的基础上,减少治疗毒性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5]。
传统放疗的治疗靶区包括了小肠、直肠、膀胱、股骨头、骨髓等盆腔组织,靶区范围大,并发症较多,而且放疗的照射剂量受到限制,因此疗效一般,患者预后不够理想。近年来,肿瘤影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进步,高精度放射治疗被广泛用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传统放疗技术无法充分的保证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其临床疗效尚不明确,但在CT 技术辅助下,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实体虚拟图计算出照射剂量分布情况,从而保证病灶能可得到最大剂量的照射,有效的控制了治疗的精准程度,评估动态治疗效果并保护病灶周围健康组织[6]。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经过改进发展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保持靶区形状和照射野形状的一致,通过多野技术把照射野分为多个射野,并提供相应的放射剂量,充分保证靶区剂量的适形性[7]。本次研究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疾病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在靶区形状不规则,或者靶区附件存在重要脏器分布的恶性肿瘤治疗中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在Ⅱb~Ⅲb 分期的宫颈癌患者中应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可有效的控制疾病发展,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