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产品展示怎样做到“无场景不功能”?
2021-12-15萧熠川
上周,我们在《企业手册缘何要“无人物不产品”?》一文中讨论了研发设计与使用者的关系和落实手段。本周,笔者将进一步细化,讨论一下“无场景不功能”。
《宜家指南》实现了“无场景不功能”
“无场景不功能”是说企业手册在展示产品的功能时,一是要避免抽象地将产品功能用概念和文字一说了之,要通过具体的使用画面来形象、直观地展示;二是对产品功能的介绍、推广,一定要提炼、营造一个最典型的画面。这是基于产品是为人设计研发这个出发点的自然延伸。如果没有这个基本出发点,或者说营销团队没有对产品功能和消费需求进行深度研究,把产品摆好、拍清楚其实是糊弄事,本质上讲,上述只完成了一半工作,与使用者结合的另一半压根儿就没有做。
但是现在的企业手册大多如此,因为这样的产品手册最容易上手。可见产品手册的设计制作观念之旧、流弊之深。
那么,《宜家指南》是怎样落实“无场景不功能”这个理念的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是餐桌就餐用的,它的这个功能几乎不用解释。但如果在产品手册中不加人物和场景,是不是大家就不会用餐桌了?不是!但为什么要把孤零零餐桌的照片,换成一群人围坐在餐桌边聚餐的画面呢?因为消费场景的价值远比产品的功能要重要、要丰富。因为孤零零物品的功能是还没有兑现的支票,而功能+人物=消费场景,这是“功能”转变为“价值”的重要一环。所以宜家的餐桌一定要有一群人,展示消费的场景,以及场景蕴含的生活方式。
宜家还会增加产品的功能体现。比如在客厅的小茶几旁围着一群人,主妇端来菜肴,标题叫“聚餐,哪儿都可以”。显然,功能是依附于人而存在的,价值是通过场景实现的。
再比如,宜家在推广自己的厨房设备时,用的是几个小孩在学习做菜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再配上《未来的美食家》的标题,以及“与孩子一起做菜时应遵循的五大准则”的小贴士,厨房及设备的功能价值就升华了,和孤零零毫无生气的厨具照片比,不知要高明多少倍。父母的良苦用心和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科学手法与人文情怀,都显露无遗。
农资企业需落实“无场景不功能”
农资企业怎样在企业手册里落实“无场景不功能”?
首先,要改变目前只见产品不见人、以为产品就是功能(功能是通过人实现的)的习惯做法,要下功夫细化研究农资产品的适用作物、适用地域、适用人群,从农民用户的需求和使用角度,来开发设计手册。而不是永远只瞄着孤零零、死板板的毫无生气的产品。
其次,要改变一本手册用到老的懒惰思想。现在的农资企业手册设计的出发点大多是考虑“通用”“耐用”,所以在介绍产品时,尽量不与具体的地区、具体的人群、具体的场景结合。这样做看似照顾到了所有地区、所有农民,但恰恰却无法深入到所有地区、所有农民的心里。
再次,农资产品功能的体现要参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思路,用真实、具体的农资使用和服务场景来带出产品、推广产品,会更加有力、有效。事实上,依据农资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大多数农资企业都注重试验示范和带动作用。很多龙头企业对自己核心产品、创新产品的推广是倍下苦功的,从选点到实验、辅导、示范、带动,都有一整套的实战经验。《中国农资》报道过很多企业的“作物用肥实验对比”“作物丰收比赛”,其实赛的就是应用场景和功能效果。但很多企业把这些宝贵的资料浪费了,一线试验示范推广后,这些宝贵的经验总结和生动画面,大多数都没有进入企业产品手册。所以,学习借鉴《宜家指南》的理念,遵循“无人物不产品”“无场景不功能”的原则,是改变这种思维的第一步。
最后,农资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因素,还需要创新“无场景不功能”的表现方式。比如新型尿素产品中包含的对“作物营养需求曲线”的研究和贴近,这是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但对此很难用直观的场景和简单的画面展示。怎么办?这就需要增加“科学图解”的手段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展示、传播。而这显然是不小的挑战,需要农资企业用媒体人、广告人的形象思维,加上科学原理、专业数据来创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