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乡村人才短缺问题研究

2021-12-15陈丽莎

山西农经 2021年22期
关键词:河北省人才培训

□钱 宇,陈丽莎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1 研究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基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针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河北省乡村人才支撑体系短板依然存在,乡村人才普遍短缺、人才流失严重、人才文化素质水平偏低、人才不稳定等问题日益严峻,人才短板严重制约着河北省乡村的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本地人才,培养更多“本土能人”,同时要创建良好的引才、用才、留才环境,“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聚天下人才而用之[1]。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对河北省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

2 河北省乡村人才需求及短缺现状调查

课题组对张家口、保定、邯郸、石家庄、邢台、廊坊等地的27 个乡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对当地的发展现状、人才短缺类型、人才短缺原因和目前已经采取的人才政策进行了解。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发现河北省乡村发展情况和人才情况如下。

2.1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但产业类型相对单一

在所调查的27 个乡村中,乡村特色产业类型为特色种植养殖的有11 个,占有特色产业乡村总数的91.7%;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乡村有2 个,占16.7%;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有5 个,占41.7%;为乡村文化产业(如传统文化产品生产业)的有1 个,占8.3%;为农村服务产业(如养老托幼产业、物品维修产业、批发零售业等)的有3 个,占25%。

2.2 乡村人才普遍短缺,急需管理经营人才

目前,在乡村急缺人才类型方面,缺乏种植、养殖能手的乡村有17 个,占调查乡村总数的62.9%;缺乏返乡就业创业人员的有8 个,占29.6%;缺乏专业人员(如乡村教师、医生)的有12 个,占44.4%;缺乏农业科技人员(如农业技术人员、兽医)的有20 个,占74.1%;缺乏农产品营销人才(如电商人才)的有20 个,占74.1%;缺少其他类型人才的乡村有5 个,占18.5%。

2.3 多地多举措吸引和留住人才,初显效果

2.3.1 为人才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扶持

多地为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如小额无息贷款;各政府职能机关为创业提供一对一政策帮扶,使“小草可以发芽生长”;在工业园,设立专业的创业交流平台;在便民服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手续包办服务。建议落实常态化优惠税务政策,并在住房、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更多补贴和优惠,吸引人才,鼓励创业。

2.3.2 大力发展本土特色产业

南大堡村利用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优势,将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连接为完整产业链,吸引人才从事种植、批发、网销零售等工作,与种植户签订种苗供用合同,并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邯郸市安庄村与周边3 个村子合作发展,共建设了152 个温室大棚,大学生给村民推广新种植技术,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温室大棚果蔬种植。

3 河北省乡村人才短缺原因

3.1 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河北省城镇人口为4 482 万人,乡村人口为2 979 万人,占比分别为60.07%和39.93%。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 324 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 049 万人,农村青壮年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当前农村经济、生活环境与城镇存在较大差异,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大部分选择去城市发展,导致乡村人才从乡村到城市单向流动[2]。

从河北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乡现状来看,河北省乡村人才短缺主要在农村实用人才方面,比如种植养殖能手、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产品营销人才等。大量农村青壮年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降低了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甚至会导致城乡差距持续扩大。

3.2 基础设施落伍,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

河北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城乡差异明显。据初步核算,2019 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 738 元,比2018 年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 373 元,比2018 年增长9.6%。而在水、路、电、信、房、灶、厕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城乡地区差距更为悬殊。农村卫生、医疗、人居环境等各方面条件不够优厚,满足不了人才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导致留不住本村人才,一些本地农业科技人员、致富能手、专业人才等流入城镇。同时,乡村的基础设施现状及基层生活条件阻碍了外来人才“上山下乡”的步伐。

3.3 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健全

第一,对乡村人才的物质激励投入不足。虽然有政府的补贴支持,但是由于政策扶持力度太小,对乡村人才的激励无法发挥出来。同时,待遇保障机制不健全,城乡地区在薪资待遇、社会福利、生活环境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乡村人才的需求,导致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留不住。

第二,考核管理机制不完善。虽然河北省在职称评定标准中规定,品德、业绩、能力突出的乡村人才均可申报职称评定,同时打破逐级晋升的限制,享受“跳级”评审,但是并未制定相关文件对人才认定后的考核淘汰作出具体规定。后期考核管理工作不足,导致乡村人才不积极、不主动,影响乡村振兴进程[3]。

3.4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河北省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2018 年,初中以下学历人数占比为57%,高中学历人数占比为12%,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为4%,乡村高素质人才普遍缺失,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造成了一定影响。

另外,河北省对乡村人才的培训力度不大、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土专家”和“田秀才”都是自然成长起来的,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靠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走天下”,缺乏专业技术培育。同时,农村经济已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态势,但河北省培训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仍然以生产技术为主,注重田间实践,因而乡村人才的发展机会少、进步空间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实用人才需求。

4 解决人才短缺的对策建议

4.1 引导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河北省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在农村地区建设人才创业孵化基地及各类综合性、专业性创业园区,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凝聚社会各类资源、引导社会各类资本、引入社会重大创业项目,为创业群体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形成创新、创业、就业的良性循环。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各类返乡入乡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鼓励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并按规定享受福利补贴,全面落实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税收减免、场地租赁优惠政策,减轻人才创业负担,激发创业热情;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创新的补贴力度;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和联系工作,构建起乡情、亲情沟通纽带,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发展,按规定为返乡创业就业人才及其家庭提供保障和补贴服务。除了引入外来人才,还要积极发掘一批当地“田秀才”“土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分发挥领头作用,确保乡村人才振兴全面推进[4]。

4.2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河北省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护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抓手。着力改善省内农村地区公路、供水、电力、通信、住房等基础设施环境,全力保障民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好、管好、护好农村公路,打通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高度重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保证农村饮用水水质及水量;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全省农村用电质量,实现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认真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保障危房贫困户的居住安全。

同时,加快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将农村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不断完善教学基础设施环境,选拔优质教学人才,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农村教学水平;合理规划、建设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扎实推进建设健康农村;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工作,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比重和政府财政补助,保证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医疗保险权益,为人才扎根基层创造良好条件。

4.3 健全乡村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河北省政府应加大对乡村人才物质激励的资金投入,运用物质激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同时改进乡村工作环境条件,通过提升乡村人才的薪酬福利水平、津贴补助、设立专项奖励资金等举措满足乡村人才的物质需求,使乡村人才有压力、有动力、有干头、有甜头;加强政治激励机制,对有作为、敢担当的乡村实用人才在政治上予以信任,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可优先纳入党组织,作为选拔和培育成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建立荣誉激励机制,对于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县级层面应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同时满足乡村人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创新考评激励机制,目前河北省仅规定了乡村人才的职称评定标准,但对认定后的考核淘汰机制还不够完善,要注重加强乡村人才职称后期考核管理制度;专门成立评估考核领导小组,采用领导测评、村民互评、自我评估等多种形式进行多维度、差异化的评审考核[5]。

4.4 加大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人才质量

进一步完善农村乡村人才培训与教育体制,强化培训与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致力于乡村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才能提高,提升其吸纳科研成果和转换职业角色的能力。

同时,面向乡村特色产业,重点培训乡村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提升教育和培训质量,创新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对于乡村人才的培训模式要结合多种方式,通过综合采用讲授式、情景式、实践式等多种模式,做到紧扣实际、聚焦实战、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不断增强培训效果;培训内容要注重培养乡村人才的实用技能,传授生产技术的同时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培训,改变传统农业观念和运行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6]。

为了补齐乡村人才的教育“短板”,应大力支持高校与乡村集体合作,利用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的资源优势,不断提升乡村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猜你喜欢

河北省人才培训
人才云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