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021-12-15王琬灵

山西农经 2021年22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集体农户

□王琬灵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经济学院 四川 眉山 620860)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因此,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探索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新时期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适应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1.1 加强党对农业农村领导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而且关系到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中国广大农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问题。

一是公有制经济在农村地区实现的重要形式体现在集体经济。国有经济为主体,在城市体现为国有企业,在农村体现为集体资产。

二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在集体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决定了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基础性、支撑性投入要靠集体经济,才能在加快发展中实现公平公正,才能为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是农业农村稳定的重要依托在集体经济。在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的重要举措,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农民能力。”因此,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规模、体量和成色,直接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威望及在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农村社会稳定奠定物质和思想基础[2-3]。

1.2 加快农村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新型经营主体,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利益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在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健康发展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一是集体经济引领农民发展。经实践证明,集体经济发展得越好,农民的生产生活就组织得越好。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受自然环境、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等束缚,小农户在产业发展、增收致富方面思路不活、办法不多、能力不强,难以应对市场风险,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发挥作用,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之间搭建平台,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有机会搭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

二是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可带动专合社、专业大户、工商资本下乡创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融入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其从产业选择、农资农技、风险防控、金融支持、流通销售等环节和领域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三是集体经济支撑农村发展。做强了农村集体经济,能够为经营户在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提供稳定有效的服务保障,建设农业生产基地、产业园区、农技示范点等,组织协调千家万户家庭进行开发性、规模化、连片式生产经营,还能有条件持续增加对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品牌创建、营销推介等方面的投入,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1.3 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前提是土地归集体所有,生产资料归集体成员共同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农村集体经济可促进农村公共服务、社会养老、文化建设,化解社会问题。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能增加农民收入。农村集体经济可以让农户获得稳定的资产收益,可以享受集体成员权,分享集体经济收益,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可支配收入,保障生活质量。

二是农村集体经济能补充社会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的集体收入可在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项目中发挥补充功能,提高保障对象的受益水平、减轻缴费负担,还可以扩充当前农村的社会保障项目,以现金给付、实物给付、服务给付、保险给付等多种方式满足受益对象的保障需求,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三是农村集体经济能优化公共服务。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可直接用于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原本由农民自己承担经费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义务教育、医疗、五保供养等均可改由公共财政承担,支持对农村厕所改造和污水、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促进农村繁荣,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民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2 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的目标路径

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实实在在地分享发展红利,缩小城乡差距,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和内生动力,增强农业发展定力,提升农民自我认同,促进农村繁荣稳定。

2.1 强化党的领导

农村党支部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是我党夯实执政基础的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村两委和村集体作用,实现高效的管理和周到的服务。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新时期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迫切现实要求。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夯实组织基础,在乡村振兴中首先开展组织振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农村两委班子。在选拔班子成员时应更加注重思想观念、文化水平、法律观念等综合素质,整体优化带头人队伍。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养,加强对农村经济、市场运营、经济管理等内容的学习培训,大力增强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和规划判断能力。

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力度。一方面,落实好各项涉农政策。基层党组织要主动作为,引导和帮助农户用好各项政策红利,明确并落实好各项利民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规模产业园区、乡村特色旅游等项目上投入的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另一方面,谋划好产业布局。集体经济组织需要从更高层面谋划产业布局,形成合理生态格局。引导农户通过订单合同型、股份合作型、价格保护型、服务协作型、流转聘用型等模式,与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户持续增收,不断推动农户从个体生产向专业化组织生产转变、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

三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应立足于建立经营灵活、管理有效、运行稳健的集体经济发展机制,逐步建立特色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一方面,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决策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保障集体成员参与集体重大事务的权利。另一方面,在做好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入手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搭建监管平台、实现全过程监管,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村干部离任审计等,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充分行使监督权力,让农村集体资产“真正在阳光下运行”,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良性发展。另外,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非经营性资产,应积极探索科学运营的管理机制,为经济组织成员提供更加完善的公益性服务。

2.2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弊端、机制梗阻和政策问题,切实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举措,构建权能完整、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体系。一方面,全面清理核查各类农村集体资产并实现登记赋码,确认并核定农村集体成员身份,鼓励农村推行“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举措,进一步盘活、用好集体公有资产,探索能使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形式和运行机制,切实增强发展活力和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民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增收。另一方面,研究制订支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税收政策,加大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发展集体经济。第三方面,厘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实现政经分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集体经济资产运营和管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村民委员会负责依法开展群众自治,举办和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根本地位不动摇,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方面,支持土地流转,在流转中科学配置,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在土地产权和用途转换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让最有条件和能力的民事主体使用稀缺的土地资源,实现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组织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促进集体建设用地在土地市场的流动性、市场化和多元化,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第三方面,积极推进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入股,量化形成集体股权,按比例分配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让集体成员分享经营收益。

三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需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优化农业资源在市场中的配置,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一方面,摸清并瞄准市场需求,改善农产品供求关系,积极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使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充盈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另一方面,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补齐拉长农业产业链;积极探索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三方面,通过市场手段和改革的办法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引导适度规模生产经营,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都市农业、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3 因地制宜谋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但各地在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市场对接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要保持客观冷静,不能一哄而上、盲目跟风,找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找准符合自身实际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2.3.1 摸清家底

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水面、矿产等资源资产进行全面摸排,掌握当前集体经济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景潜力和问题挑战,并在集体范围内公开,让集体成员共同参与村集体经济的谋划和发展。

2.3.2 找准项目

根据前期掌握的家底,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不搞行政命令和“一刀切”,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把现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经营性收入。

2.3.3 创新模式

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实施多种灵活的集体经济模式,积极探索“企业+农户”“企业+村集体”“企业+农户+村集体”等合作方式,创新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特色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多元化发展,拓展村集体的增收途径。

2.4 鼓励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碎片化影响产出率,“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很难走通农业现代化路子,要积极探索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将土地适度或高度集约,提升产出效益。

2.4.1 提高组织化程度

根据经营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当地产业培育实际、自然地理条件、劳动力匹配程度等因素,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选择租赁、转包、入股、托管等流转方式,积极主动引导农户开展连片规模经营,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解决好土地细碎化和产出能力低等问题。

2.4.2 提高社会化服务

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政策引导,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帮助农户联合,开展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服务体系,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倡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为农户和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优质高效、全面专业的市场化服务,促进节本增效。

2.4.3 提高农产品商品化

农产品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力和盈利性,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农户缺乏商品性思维和办法。适度规模经营后,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带动农户从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管理和统一销售等方面发力,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商品化程度。

2.5 激发创新活力

共享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成果,会增加农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应充分调动农民支持和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农民创新创造活力。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兴办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组织,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领域和层次。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农业大户,组建家庭农场,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创新农业商业模式。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引领,携手农户和各类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经营方式变革,探索建立调控有度、市场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新型农业商业模式。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产销对接。倡导订单直销、连锁配送、农超对接和直播带货等新型网络销售模式,在产品和市场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打通农产品进城的流通环节,为特色优质农产品开辟更多销售渠道,从市场和销售的角度帮助农民降低风险和提高收入。

3 结束语

村集体经济是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因此要跟随党的步伐,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因地制宜开辟出适度的、创新的农业农村路径。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集体农户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我为集体献一计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警犬集体过生日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