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旧动能转化视角下吉林省农业新业态发展研究

2021-12-15崔菁菁

山西农经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业态吉林省电子商务

□崔菁菁

(长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实现农村振兴的主要手段。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产业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和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新旧动能转化是促进产业高速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式,为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1 吉林省农业新业态发展现状

1.1 政策支持

党中央和国务院特别重视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吉林省政府发布的《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 年)》明确提出,要组织实施物联网农林示范工程,在农业生产、加工和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全面普及农村信息站。目前,吉林省已建成600 个物联网数据收集网站,物联网在农林建设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果。

吉林省加大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村房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县域奖励等政策支持力度,加速了农业信息化进程。良好的政策给农业新业态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为吉林省智慧农业建设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政策的支持下,吉林省农业新业态发展初见成效[1]。

1.2 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吉林省现已建成包括玉米、水稻、蔬菜等在内的80 个物联网示范网站,在蔬菜用品、农畜产品和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大量的应用经验。

吉林省致力于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网络环境,降低农村地区的网络费用,并为困难家庭提供优惠政策。同时,改善城乡环境,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水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缓解由自然环境造成的局限。这些措施有利于农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快速供应商管理和电子商务发展[2]。

1.3 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打造智慧型农业新业态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需要利用多种方式获取精准的市场信息。随着社会进步,吉林省开始将发展重心转移到互联网上。现在,互联网已成为吉林省农民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近年来,吉林省以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为重点,特别是通过整合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和建立检验货物真实性的可追溯制度,为通过网络推销优质特色产品背书,促进了农村电商发展。吉林省创建农业信息系统,依托前沿的电子商务园区,在互联网上开展现代农业活动,并与阿里巴巴和JD.COM等电子商务巨头达成战略伙伴关系。

随着农业新业态稳步、持续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获得了显著成效。吉林省加大电子商务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重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逐步建成电子商务实体店和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近万名电子商务人才,有效促进了农村发展[3]。

2 新旧动能转化视角下吉林省农业新业态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2.1 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不成熟

吉林省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显著问题。农村网络发展滞后,农村在线服务系统没有真正让农民受益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农业活动数据的缺乏给生产活动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农民只能在种植品种和商业项目等方面保持选择的一致性。随着市场不断扩大,乡村小规模生产使农民生活在信息需求少的局面中,导致农民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薄弱。吉林省信息化进农村进户体系构建不完善,没有及时沟通对接各级农业部门信息系统[4]。

2.2 资金和技术支撑不足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可以发现,城市化进程受农业信息化的直接影响。高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新型农业的发展,新型农业业态的发展取决于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

吉林省农业基础薄弱,高新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在监控处理等方面的精度及准度较差,投入力度不足,成果转换率相对较低。吉林省的卫视、广播、电视台都有普遍性发布的农业信息,但是缺乏针对性。一些农民表示,电视上的信息虽然好但对他们没用。县级以下农林信息化水平落后,农业新业态发展艰难。目前,吉林省农业新业态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市场化,需要政府解决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大力号召,集中财政、通信、水电、保险等相关部门的资源。

2.3 农业从业者素质低

互联网发展使农业生产进入信息时代。由于经济因素的限制,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面对庞大而繁杂的信息,农民不能用、不会用,不懂如何进行销售,在市场中感到了压力。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低,未接受过农业方面的专业教育,从而造成信息获取不及时、不全面、信息量小。广播、报纸、图书、网络等提供的信息多,但农民不易理解。当前,吉林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偏大,导致学习农业知识和实操的能力低下,甚至一些固执的经营者对新技术持抵制态度[5]。

3 新旧动能转化视角下吉林省农业新业态发展策略

3.1 推进科技创新,为吉林省农业新业态发展提供保障

为了促进新旧动能转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要结合吉林省实际,抓住品种、信息、装备3 个重点,实施农业技术创新工程。开展良种培育,推进生态育种,科学配置农林品种,高效利用农田,推广高新机械装备,建设海洋粮仓,创新与发展农产品冷链加工技术,为农产品安全和农业发展奠定基础[6]。

应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努力构建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合作平台,突破地区、学科之间的壁垒,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创新人才和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支持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构建高寒农业和林业科技创新基础。要做好宣传工作,整合政府政策和市场资源,为促进农林科技进步奠定基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7]。

3.2 夯实转换基础,确保吉林省农业新业态有序发展

第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吉林省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基本的劳动力资源,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

第二,推出农业政策。相关部门应该着力研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作为突破口,为更深层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提供良好的保障。

第三,加强农业生态基础,提高耕地质量。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加工技术,做好农业污染防治工作,充分利用秸秆资源。

第四,结合新农药管理规定,为农业安全打好基础。加强对农业生产安全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管理[8]。

3.3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助力吉林省农业新业态发展

增加地方政府投资,对参与农业新业态建设的农民进行培训。根据不同地区生产环境和基本条件的差异,有必要组织农业专家对当地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建设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建立以城市为基础的教育圈,利用互联网和技能培训机构,为农业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专家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与机会。加强农业基础教育,为农业培训机构注入新的活力。引进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人才,培训互联网技能,鼓励互联网技术人才和传统产业人才循环流动。

完善组织结构,建设农业教育工作者队伍。加强对农业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展实践教育,指导农民使用智能农业系统和移动终端软件。加强培训,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与村干部的培养结合起来,采用现场教案、远程多媒体学习等,关注基层农业农村局领导和新业务部门的发展。

同时,提供通俗易懂的信息,降低老年人使用信息技术的成本,让农民更好地接受新型农业知识。发展示范园,让信息化带来的优势可以被农民看到。唤醒农民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有效增加农民的互联网应用能力,引导农民主动了解自己需要的农业信息。

猜你喜欢

业态吉林省电子商务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登泰山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新丝路电子商务公司办公室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