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宽甸县森林旅游业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2021-12-15梁冬雪

山西农经 2021年16期
关键词:旅游业景区森林

□梁冬雪

(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36)

1 区域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宽甸满族自治县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鸭绿江畔,与周边各地相连,总面积在全县位居第一。东距吉林省集安市234 km,南距辽宁省丹东市102 km,西北距辽宁省沈阳市252 km,西距辽宁省凤城市134 km,北距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130 km。地理坐标为北纬40°13′~41°09′,东经124°21′~125°43′。南北极端长93 km,东西极端宽75 km,版图略呈三角形,总面积6 193.7 km2[1]。

1.2 森林资源状况

宽甸县山多、林密,是世界六大无污染区之一,森林覆盖率广。依据自然形成的过程,将宽甸县形成的自然风貌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加大对宽甸县林业资源的投入,把林业作为宽甸县发财致富的关键。在建设过程中融入健康、绿色的理念,把宽甸县建设成环保生态的绿色家园,大力推行国家方针,落实国家规划,鼓励宽甸县人民植树造林、在荒废的土地种植优质的树苗,禁止乱砍滥伐。在“九五”期间,宽甸县种植林业育苗433hm2,生产各种苗木1.5 亿株,利用地域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红松商品林、森林旅游业等十大林业龙头产业,并打造出以森林公园为主的九大风景区,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1.3 气候条件

宽甸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为树木和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宽甸县是世界六大无污染区之一,为建设森林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宽甸县属于温带季风区,无霜期高达40 d,为森林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独特气候适宜野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例如野猪、狍子、白鹭等在宽甸县生活的自由自在。

2 森林旅游业发展历程

1993 年,随着第一个森林公园——青山沟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宽甸县进入了森林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94 年,建立天桥沟国家森林公园。截至1999 年,宽甸县森林旅游业仍处在摸索阶段,各项配套设施、管理体系、人员配备、发展战略、经营理念都处于不断的学习和更新时期[2]。

进入2000 年,宽甸县森林旅游业实现接待人数28 万人次,比1999 年增长8%;森林旅游业直接经济收入2 100 万元,比1999 年同期增长3%;创社会综合效益超亿元。以森林旅游业为重要发展前景,推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快速发展。尤其是2001 年建立了天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黄椅山省级森林公园,宽甸县森林旅游业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2001 年,宽甸县森林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35 万人次,比2000 年同期增长了25%;森林旅游业收入达2 600 万元,比2000 年同期增长了23%;社会综合效益为1.5 亿元,比2000 年同期增长了25%。宽甸县风景旅游系统通过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通过以景招商和自身投入,共筹措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资金3 000 余万元,完成了五大景区近20 项基础设施建设。

2002—2005 年,宽甸县加大实施力度,动员全县人们投入到森林旅游业的建设中,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16.3 万人次;森林旅游总收入实现10.9 亿元,森林旅游产业总收入占全县GDP 的8%,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尤其是2001 年建立了天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之后,宽甸县森林旅游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天华山2004 年(正式营业的第3 年)的门票收入就达到116 万元,是2002 年门票收入的34 倍,并且这种强劲的势头正在继续,森林旅游业的直接收入以每年不低于23%的幅度持续增长。

2006 年,宽甸县森林旅游接待总人数达91.8 万人次,森林旅游业总收入实现6.3 亿元的突破,旅游综合经济效益比重占全县GDP 的8%,森林旅游业带动三大产业共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强有力的推动剂。2007 年,宽甸县共接待中外游客104 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完成年度计划的104%;森林旅游门票收入1 360 万元,同比增长6%,完成年度计划的104.6%;森林旅游总收入8.2 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年度计划的130%。2008 年,宽甸县森林旅游门票收入2 000 万元,同比增长32%;森林旅游总收入15.68 亿元,同比增长47.7%[3],收入增长达到了新的高峰。

3 森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宽甸县森林旅游业的收入稳步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3.1 森林旅游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瓶颈

宽甸县森林旅游主要以欣赏自然风景为主,受北方气候的影响,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期,森林旅游游客量有明显的差别,夏季成为优良的避暑胜地,旅客人数达巅峰时期[4]。

夏季一直是北方旅游业的“助力者”,吸引南方游客了解宽甸县森林旅游业,宽甸县的飞速发展是整个北方旅游经济发展的缩影。但随着寒冷天气的到来,旅客大多前往亚热带地区,导致冬季森林旅游业基本停滞,形成两级分化的形势。

3.2 旅游环境差,服务设施落后

虽然景区的知名度在提升,但随着人数的增多,在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不能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5]。

通过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本地居民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在景区内摆设摊位售卖特色产品,使游客对宽甸县有更多的认识,但摆设摊位过程中,本地居民只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在售卖过程中没有纪律性,大大降低了游客对整个景区的观赏度;景区内部管理不规范,使景区中本地居民很容易因小事发生争吵,这些争吵给游客带来了不好的体验。

随着游客的增多,景区内部的公共环境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例如没有公共厕所,在很大程度上使游客形成一定的抵触心理,降低对景区的热情;旅游垃圾清理不及时,对整个景区的自然风貌形成一定的影响。旅行社普遍规模小、档次低,服务质量不达标,导致游客逗留时间少,这些都是影响发展的因素[6]。

3.3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宽甸县森林旅游景区主要处于林区和农区,从业人员大多是附近的居民,而且未受过专业培训,在接待游客时难免带着本地特色,有趾高气扬的姿态,导致游客对旅行体验度和旅行满意度降低,很少有“回头客”。

3.4 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宽甸县森林旅游宣传渠道不完善,宣传机制不成熟。各企业、景区对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较小,以至于特色产品知名度不高,导致游客对产品的兴趣不高。景区管理人员宣传经验不足,没有专业的宣传手段,致使在宣传时没有抓住重点,导致游客对景区的认知不足。

4 结论

结合近几年宽甸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总结分析发展旅游经济建设的结果如下。

4.1 宽甸县森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性研究

(1)通过近10 年宽甸县森林旅游总收入及GDP 数据的收集,运用协整关系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旅游收入的不断增加,GDP 和旅游经济收入呈现正相关的发展趋势,总收入增加的同时,推动了宽甸县的经济增长。

(2)通过Granger 因果检验表明,宽甸县森林旅游业在发展中成为宽甸县的主要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对县域经济起着决定作用。

(3)宽甸县在建设过程中,经济收入来源是森林旅游业,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应加强对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让游客有良好的旅游体验,创新游客的视觉感官,避免审美疲劳。应形成独特的风格,为森林旅游进行宣传,吸引更多游客,推动森林产业的进步。

4.2 宽甸县森林旅游业与三次产业及其部分子行业关联度研究

(1)森林旅游活动对相关行业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构建完整的产业模式,促进旅游业和国民经济的共同发展。在最近10 年的发展中,森林旅游业一直是宽甸县的第一产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同时旅游业也促使产业不断进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时代进步中,两者实现的是共同进步。宽甸县对第二、第三产业的要求不高,第二、第三产业与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关联性不大,对整体经济没有重要影响。

(2)宽甸县森林旅游业不能只注重发展,更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旅游业的不足,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在保护和创新同时进行的过程中,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进步。相关部门领导要正确分辨森林旅游业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及时调整发展的方向,从而推动产业链的进步。

猜你喜欢

旅游业景区森林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