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沸草HS-GC-MS指纹图谱研究*

2021-12-15王珊珊周蕊李晋何俊常艳旭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萜类醛类产地

王珊珊,周蕊,李晋,何俊,常艳旭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1617)

金沸草为菊科植物条叶旋覆花Inula linariifolia Turcz.或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1],具有降气、消痰、行水之功效[2]。文献报道,金沸草主要含有萜类和黄酮苷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真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3-5]。倍半萜内酯类是其特征性成分,研究表明金沸草含有ivangustin、泽兰内酯、1-乙酰氧基大花旋覆花内酯等倍半萜类成分[6-8]。有学者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金沸草中五个倍半萜类成分的含量,其中1-乙酰氧基大花旋覆花内酯含量较高且具有抗炎药理活性[9-10]。金沸草在中医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疮疡、咳嗽等疾病[11-12]。目前,金沸草头状花序研究较多,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开展了挥发油定性研究[13-14],但有关的金沸草地上全草的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来自不同产地、不同批次金沸草的挥发油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对金沸草的药材品质进行系统评价。

静态顶空分析(HS)属于顶空进样方式的其中一种,操作简便且无需有机溶剂的参与,通过与色谱仪联用可实现对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15]。GC-MS能够高效灵敏的识别和分析复杂的化学成分[16]。顶空分析与气相质谱技术(HS-GC-MS)联用技术已经在食品、环境和生物样品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7-19]。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是在整体上对中药材进行综合和量化的客观分析,从而评价中药材的真伪优劣及稳定性[20]。本文采用HS-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金沸草药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建立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体系并确定其共有峰成分,为金沸草的质量标准规范的制定及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金沸草药材分别购自于安徽、贵阳、河北等地,样品产地详情见表1,经天津中医药大学常艳旭研究员鉴定其均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

表1 22批金沸草的产地来源

GC-MS为日本岛津GC-MC QP2010,顶空进样器意大利DANI HSS 68.50(意大利丹尼),DB-5MS(0.25 mm,0.25 μm,30 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1.2 供试品的制备 取适量金沸草饮片粉碎,过50目筛,精密称量样品2.00 g置于顶空进样瓶中,并立即封口。

1.3 HS-GC-MS分析条件 静态顶空条件:进样器加热炉炉温100℃,进样系统温度120℃,传输管线温度140℃,加热时间为30 min。

气相色谱条件:初始温度50℃保持1 min,以5℃/min速率升温至225℃后以15℃/min速率上升至250℃。进样口温度为250℃,线速度控制流量,柱流量为1.2 min/mL,分流模式,分流比为5。

质谱条件:接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溶剂延迟时间1min,全扫描SCAN模式,间隔时间为0.3 s,扫描范围40~600 m/z,检测器电压为1.3 kV。

2 结果与讨论

2.1 金沸草挥发性成分定性分析 采用HS-GCMS技术检测金沸草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其气相质谱总离子流图(TIC)如图1所示,各色谱峰表明金沸草药材中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复杂多样。参照NIST08质谱数据库对金沸草TIC图进行相似度检索,筛选出匹配率不低于80%的色谱峰,最终定性出104种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算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见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表2。发现金沸草药材含有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萜类、醛类两大类成分。其中萜类化合物有43种,相对含量为22.4%,包括萜烯24种(12.22%)、萜醇 11种(3.88%)、萜酮 6种(4.58%),萜醛3种(1.72%),其中以萜烯成分为主;醛类化合物有12种,其相对含量最高且占所检测挥发性成分的42.01%,以2-甲基丁醛为主。除此之外,还含有醇类8种(5.92%)、芳香族化合物7种(3.75%)、烷烃类6种(5.08%)、烯酮类10种(4.76%)、呋喃类5种(8.18%)、有机酸5种(4.93%)、酯类4种(2.17%)、其他类3种(0.8%)。

图1 金沸草HS-GC-MS总离子流图

由于地理位置、生长环境等因素,不同产地间金沸草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由图2所示,十类不同产地的样品中化合物均以萜、醛类为主,其中醛类成分在湖南(S18)产地相对含量最高,江苏产地最低。萜类成分在河南产地与安徽产地的相对含量相近,比例较高。酯类成分在四川(S21)产地中相对含量较好。醇类化合物在江苏(S19)产地中所占比例较高。其余化合物在不同产地间的相对含量差异性较小。安徽(S1-S5)产地的五个不同批次间萜类与醛类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阳光、土壤、水分等多种环境因素导致的。贵阳(S8-S10)、河南(S11-S16)的批间差异性较小,各类成分的相对含量相近。因此,萜类、醛类和醇类成分是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金沸草挥发油质量的差异成分。

图2 不同产地金沸草中各类成分相对含量分布图

2.2 金沸草指纹图谱分析

2.2.1 方法学验证

2.2.1.1 精密度实验 精确称量2.00 g样品,在“1.3”项条件下连续进样6次,测得共有峰的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4%,证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2.1.2 重现性实验 精确称量6份样品,在“1.3”项条件下平行操作6次,测得共有峰的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0%,证明方法重现性良好。

2.2.1.3 稳定性实验 精确称量6份样品,在“1.3”项条件下,分别在 0、2、4、8、12 和 24 h 进样分析,测得共有峰的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6%,证明样品在24 h内稳定,结果可靠。

2.2.2 金沸草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收集的22批药材在“1.3”项条件下进行HS-GC-MS分析,将各批样品的GC-MS数据导入到“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以S12谱图为参照生成标准指纹图谱(R)如图3所示。

图3 金沸草HS-GC-MS指纹图谱

GC-MS图谱结果显示22批金沸草药材指纹图谱既在整体上具有相似性,又有各自的特征性,表明不同产地、同一产地不同批次的金沸草药材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所差异。应用夹角余弦计算方法,评价22批金沸草的图谱相似度,计算结果见表3。除了两批相似度为0.835和0.848,其余相似度均在0.945以上。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金沸草药材HS-GC-MS指纹图谱准确可靠,可为金沸草的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表3 22批金沸草药材相似度

2.3 金沸草共有峰分析 根据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22批药材色谱图的分析,通过比对保留时间是否一致,以及选择经NIST08数据库分析匹配度不低于85%且峰响应值较高的峰作为依据,共指认出13个共有峰,经NIST08数据库对共有峰定性分析的结果见表4。22批药材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类、醛类、呋喃类及醇类等成分。萜类成分有4种,其中包括3种萜醇和1种萜烯,分别为桉叶油醇、(+/-)-薄荷醇、(-)-4-萜品醇、蒎烯;醛类成分有3种,分别为苯甲醛、正辛醛和癸醛。另外还含有2种呋喃(2-乙基呋喃、2-正戊基呋喃),2种醇类(正己醇、2.6-二甲基环己醇),1种烯酮(甲基庚烯酮)及1种芳香族化合物(邻异丙基甲苯)。

表4 共有峰的定性分析

4 结论

金沸草为传统中药材,具有降逆的中药特性,在临床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位置。但其化学成分复杂,种类繁多,挥发油产物仍然模糊,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本研究采用HS-GC-MS分析技术,构建了金沸草挥发性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定性出104种化学成分,包括萜类、醛类、烯酮、醇类、有机酸及呋喃类等,其中萜类和醛类是其主要挥发性成分。22批药材经GC-MS分析指认出13个共有峰,包括萜类、醛类、醇类及呋喃类等,其中含有3种萜醇和1种萜烯。萜类化合物普遍具有抗炎、抑菌等药理作用[21]。桉叶油醇能够选择性地调节PRR信号通路,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等表达而表现抗炎活性,同时它可通过减少神经元凋亡、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氧化应激发挥神经保护作用[22-23]。薄荷醇通过MAPK、NF-κB和AKT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炎症反应[24]。(-)-4-萜品醇抑制 p38MAPK/NF-κB(p65)信号通路,从而改善小鼠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综合征[25]。蒎烯能够干扰微生物的发育和繁殖,具有明确的抗菌特性[26]。基于这些化学成分的抗炎、抗菌的药理活性,推测其可能与金沸草发挥“降气、消痰、行水”的药效作用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文章建立了金沸草HS-GC-MS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表明该指纹图谱稳定、准确、可靠。本研究反映了金沸草药材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与数量,为金沸草药材的质量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技术。

猜你喜欢

萜类醛类产地
不同成熟期番石榴果实香气成分变化
警惕“洗产地”暗礁
苍耳子中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深海来源真菌Alternaria tenuissma DFFSCS013中混源萜类化合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可将合成气转化成燃料的嗜热微生物
植物中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为什么有人讨厌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