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从60岁开始

2021-12-15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颂

保健医苑 2021年12期
关键词:偶然性大妈老年人

文/南京邮电大学教授 刘颂

生命的延长、老年健康水平的大幅提高,既是现代科技送给我们每一个人最美妙的礼物,同时也向每一位老年人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人生问题——“您准备怎样度过老年?”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算一笔账,假设一个人60 岁退休,活到80 岁,退休后的生活时间为20 年。假设他20 岁参加工作,除去节假日每年工作310 天,每天工作8 小时,到60 岁退休,总计工作时间99200 小时,折合11.32 年,这个时间远远短于退休后的生活时间(20 年)。所以,西方老年研究者比尔·凯斯说“生活从60 岁开始”,文学家萧伯纳说“60 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哲学家黑格尔说“智慧的猫头鹰,总是在黄昏起飞”。

由此,我们每个人自迈进老年行列的第一天起就必须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准备怎样度过老年”,也就是必须弄清楚在未来的20 年、30年乃至40 年、50 年,以至更长的时间里,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地为自己设计一份老年生涯规划,否则就可能浪费生命,虚度光阴。早在古罗马时期,学者塞涅卡就在自己的著作《论暮年》中指出:“我们应该珍惜老年时代,热爱老年时代,如果你懂得如何度过老年时代,那它会是充满快乐的。”1992 年泰国《星暹日报》上的一篇题目为“老而不老”的文章也谈到同样的思想:走出工作的老年人,“要从生活中去酿造属于自己的春天,要为自己的老年拟定一份安老计划,这样才能使得生活在清静中露出生机,在无为中创造有为,在闲逸中获得情趣,才能如同年轻时一样沉浸在希望、期待、充实和快乐之中……方能老而不老。”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一些老年人的反应则是“没有用”“老都老了,还订什么生涯规划?今天还不知明天事呢?”真的无用吗?大量研究表明,这样做非但有用,而且有益;相反,无用的想法,非但错误,而且有害。

人的生活不能建立在偶尔性上

“今天不知明天事”,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事情发生?有,如伍子胥“一夜白了少年头”,但这种事情不是每个人必然会遇到的,而是在特殊环境下发生于个别人身上的偶然事件。人生固然有许多偶然性,但并不由偶然性支配,比如我们熟悉的三国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周瑜采纳黄盖的建议,备下战舰数十艘,满装柴草,浇上油,蒙上篷布,插上旗帜,由黄盖率领,浩浩荡荡驶向位于江北岸的曹营,曹操部队官兵见此情景纷纷跑到岸边伸长脖子观看,没想到黄盖的船驶近后,突然间火光大作,而也恰在此时,东南风劲起,将船上的火吹到岸上,曹操的战舰和军营顷刻间“烟炎张天”,人仰马翻,兵败赤壁。在这个事件中,如果说有什么偶然,那就是“东南风突起”,但这种偶然性并不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导致曹操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其一,曹军中瘟疫流行,战斗力减弱;其二,士兵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性;其三,曹操决策失误,下令战船首尾连锁,自缚手脚。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曹操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

所以,哲学说,凡事都有其内在规律,规律者,必然性也。因此,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偶然性上,如果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想到可能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偶然性,那么,恐怕连一天也活不下去,如吃饭有可能噎死,睡觉有可能窒息,出门有可能摔倒,和陌生人说话有可能被骗,于是我们为逃之避之而不吃不睡、闭门家中?其荒谬性不言而喻。如果真的这样,每天都在担心偶然事件发生中度过,无所事事,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有什么用”是老年人最大的忌语

“有什么用?”是老年人所有语言中最危险的一句话,是对老年生命杀伤力最大的一句话,因为老年人一旦说出“生涯规划有什么用?”接下来,一连串的“有什么用”就会接踵而至,“学习有什么用?”“锻炼有什么用?”“读书看报有什么用?”“儿孙满堂有什么用?”“朋友有什么用?”以至“出门有什么用?”“离开我住的房间有什么用?”“离开我睡的床有什么用?”最后“活着有什么用?”美国学者莫洛亚说“这就敲响了死亡之门”,一点一点地掐灭自己的生命之火,艺术家毕加索曾经忠告说“‘到此结束’,这几个字可是万万写不得的”。因此,充分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充分认识自己每做一件事情的价值,是老年人健康非常重要的前提。

关于这个问题,2002 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提出的“积极老龄化”战略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从工作中退休下来的老年人和那些患病或有残疾的人,能够仍然是他们家属、亲友、社区和国家的积极贡献者”,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是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强有力基础,“他们的技能、经验和资源是一个成熟、充分融合、高尚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21 世纪老年工作目标就是创造条件让老年人回归社会,重返“不仅仅是体力活动和劳动”更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益事务”在内的各个实践领域,参与所在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其技能、经验和智慧。话至此,难道我们还要说“没用”吗?

生涯规划是老年人快乐的源泉

人的快乐从何而来?心理学研究发现,快乐从目标实现中来,从需要满足中来,如果一个人没有生活目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三个饱,两个倒,糊里糊涂打发了”,是不可能感受到快乐的。快乐与目标有如一对形影不离的双胞胎兄弟,总是伴随着目标实现而来。从下面两位普通老年人身上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一点。

张老伯,三个儿女分散在世界三个地方,孙辈在异国他乡出生成长,对自己的“根”所知寥寥。老伯退休后立志要为第三代补上这一课,让他们无论身处何处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中国张家的后代。于是,决定在有生之年为孙辈编一本家谱,自称为“我的老年事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老伯制订了周密的工作计划,第一步撰写家史,从他与老伴如何相识、相恋到结婚生子,以及孩子的成长历程;第二步走访亲友,把家庭史扩展为家族史;第三步走访乡亲,拾遗补缺。最后编成一本图文并茂、内容真实详尽的《张氏家谱》,给子孙留下了一份最珍贵的精神财产。

吴大妈,儿子媳妇双双下岗,靠打零工为生,她微薄的退休金是全家人每月唯一的固定收入。自退休的那天起,吴大妈的最大心愿就是“不成为儿女的负担”“如果命运决定我将有一天卧床不起,我也要力争使这一天来得晚些,晚些,再晚些”。为此,她定期从女儿家要来过期的报纸杂志,把上面有关老年保健和生活常识方面的内容一一剪下,分门别类地用小夹子夹在一起,仔细阅读,仔细比较,为自己制订了一套实用有效、经济实惠的保健方案。不仅如此,她还把积累的知识热情地告诉自己的儿女和周围的老年人,久而久之,吴大妈成了他们身边的咨询师,“大妈,老年人补钙吃什么好?”“吴奶奶,用微波炉加热中药,对药效有影响吗?”“妈,鱼和花生能在一起吃吗?”每每听到这样的询问,吴大妈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做好这件事情”是她为自己确立的生活目标。

从这两位老人身上,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平凡而精彩的每一天,生活充实、情绪乐观、身心健康,以及洋溢于心中的老年人最渴望又最难求的“来自被家人、被邻里、被社会所需要”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而这一切的获得源自他们有明确的生涯规划。我的老年生活目标是什么?我应该如何去实现?这些赋予了他们的生活内容,内容填实了他们的时间和空间。于是,每一天他们都会有新的收获,体会到新的人生乐趣,“健康快乐的红地毯从此在他们脚下铺开,一直通往幸福的殿堂”。

猜你喜欢

偶然性大妈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大妈
大妈一枝花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妈?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良知与责任:赫勒关于现代性问题的道德哲学探索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