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智能信息专业校企合作提质赋能路径研究
2021-12-15谢娜娜罗少甫蒋文豪
谢娜娜 罗少甫 蒋文豪 刘 源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021)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大发展时代。智能信息类专业人才逐渐覆盖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各行业条线。“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国发〔2019〕4号)《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2](教职成〔2020〕7号)系列文件的出台,尤其是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的背景下,充分展现出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视。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立足职业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对提高职业应用型智能信息专业人才质量、培育职业教育特色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智能信息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高职智能信息类专业因其可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在形成校企合作上具有建设时间早、可实施性强、效果显著等优势。然而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互通共融,当今社会对智能信息类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变化,高职智能信息技术校企合作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也显现出亟待解决的典型问题。
1.1 专业设置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师资能力配套存在差距
高职智能信息类专业的设置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崛起,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并进行专业开设。此类新兴专业在实训平台对企业产业链具有密切依赖性,因此成为校企合作共建重点专业。但在专业师资配备中因校企融合度不足导致师资能力与人才培养需求存在差距,尤其是知识应用场景设置不足、技能水平不够等问题。
1.2 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需求契合度不够高
高职智能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企业导师虽然参与部分专业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但未形成体系,导致生成的人才培养方案良莠不齐。尤其在新技术与新标准融入背景下,部分合作企业的专业领域深度不够,加之缺乏广泛市场调研度,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需求无法有效衔接。
1.3 合作关系稳固程度不强,校企互利认同感不足
校企合作中,校方关注的问题是学生培养质量与就业,企业更注重利益或人才培养的适用度。校企合作中双方因关注点的偏差引起企业方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不够深入,一旦利益需求不足则会导致合作关系不稳定等问题。
1.4 人才培养质量反馈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效果修正空间
目前高职学生技能水平培养质量反馈往往在学生到岗位后才呈现,该方式对当届学生的正向修正意义不大。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机制不完善甚至缺失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不确定性与未知性,严重缺乏修正空间。
2 对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智能信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高职智能信息类校企合作共建专业中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一个高质量人才培养核心、两个提质切入点、四条赋能路径”的“一核心、两切入、四路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岗位能力需求调研为基础,以对接岗位实践能力为目标,在专业化人才培养中注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育人环节突显专业特色并以企业真实项目开发案例为依托,形成模块化场景实践,充分利用岗位项目阶段性任务监测反馈人才培养质量。
2.1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接岗位技能标准的人才培养是高质量人才培育的核心
高职院校智能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突出特点是“到岗适用、技能达标”,所以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定位培养标准是高职人才培育的关键。除参照合作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外,校企在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还应进行广泛化市场岗位调研,统筹行企业标准、企业精准需求及市场综合需要形成对接岗位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能力要求。
2.2 将“凸显专业特色”“职业前景育人”作为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的两个切入点
双高背景下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中,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应更注重学生的专业化技能水平,充分凸显专业特色并以职业前景发展为育人指导[3]。高职智能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需要创新思维模式,凸显专业特色,应充分应用企业平台让学生形成专业特色的宏观理念。同时,智能信息类专业作为发展更新速度极快的工科专业,在校企合作中更需要具有专业新技术、新潮流的前瞻性[4]。除有效对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探索职业发展前景,构建职业前景育人机制。
2.3 设置产业链为主导,岗位需求为依托,项目实践为驱动,就业指导为出口的赋能路径
高职智能信息校企合作专业的主要优势在于企业延伸出的产业链[5]。产教融合良性循环的前提是企业充分体现出产业链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能力水平与标准要求的差距,形成产业链主导学生“自主学,愿意做”的主观意识,并设置实践项目,让高职学生充分感受到“所获所得”。同时,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应以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托,将人才素质与技能要求细化并衔接至课程体系。专业技能提升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实践项目优势,与教师团队协同推动企业实践项目在人才培育中的融合落地。拆分企业案例形成模块化项目任务,形成活页式工本教材。另外,校企双方均应对学生就业指导有所作为并形成体系,尤其是在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测机制中形成方案,高质量就业是对人才培育的最好回赠。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智能信息校企合作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对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以凸显专业特色和职业前景育人为体制切入点的产业链主导,岗位需求为依托,项目实践为驱动,就业指导为出口的“一二四”人才培养方案。强调校企合作需校企协同充分显现双方在人才方案制订与实施中的优势。企业提供人才技能需求、产业链平台及新技术与新标准的融合;校方在育人机制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形成规范,最终构建校企人才高质量培养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