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管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1-12-15马霖均

审计与理财 2021年11期
关键词:财务监管国有企业

■马霖均

新时期下,国有企业所肩负的任务还是较为艰巨的,国有企业不仅要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中梁砥柱的作用,其还要为确保我国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贡献力量。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管,从而减少甚至是避免财务舞弊问题的出现,在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的前提下,使得国有企业能够沿着健康的道路不断向前发展。然而,现实中部分国有企业,其财务管理与监管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办法,使得财务管理与监管不是十分的到位,无形中一些国有企业内部产生了贪污及财务舞弊的问题。鉴于此,国有企业应该遵循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不断的提升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管的水平及能力,不断的探循财务管理的新思路,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一、国企实施财务管理监管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财务工作显得愈发得重要。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税收法规在不断的健全与完善,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企业投资人、管理层不重要财务管理工作,有可能使得企业遭遇财务风险及税务风险的侵袭。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国有企业的管理权与所有权进一步的分离,使得国有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体系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管理层与国有企业及国资管理部门逐渐的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及绩效的考核与企业的经营效益息息相关。这样一来,许多国有企业管理层甚至是领导者,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发展目标及薪酬待遇的考虑,有可能在国有企业没有完成目标利润及其他相应发展目标的前提下,采取一些人为调节财务信息的方式,从而起到文过饰非的作用。另外,国有企业的资产属全民所有制,那么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也成为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经营目标。许多国有企业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这与其内部的财务管理与监管的不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鉴于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应该从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及不断的完善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角度、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等方面来考虑不断地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的条件下,促进国企健康发展。

二、国企财务管理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内部在实施财务管理及监管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一方面与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有关,另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内部管理有着一定的关系。通过调研发现,国企财务管理与监管过程中,一些国企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亟待完善、内外部财务监管不完善,国企财务管理及监管对象针对性不足及财务管理与监管制度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现对于上述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阐述,以促进国有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1.国企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制企业内部应设立“董、监、高”机构,并根据《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执行相应职能。并实现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的“三权分离”,从而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与监管工作的开展。国有企业近些年来,经过不断的改革、改组、改制,已初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要求的公司制企业。部分国有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出现了企业“一把手”权力过大的现象,总经理独自进行重大决策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不仅容易出现失误,并且国企内部财务管理及监管工作基本上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鉴于此,国企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避免国有企业遭遇各类财务风险的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及监管。

2.国企财务内、外部监管不健全。

首先,国企财务内部监管不到位。在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主要是负责财务核算、上报财务报表向管理层披露企业财务及经营信息及申报纳税等。而财务监管职能,在国有企业内部实施的并不很好,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大多由公司管理层甚至由总经理亲自任命,其受制于总经理的领导之下,财务监管职能无法有效发挥。

其次,国企外部监督不健全。企业除了内部财务监督以外,外部财务监管也不可缺少。相关国资、审计、财政、税务部门应根据会计法、审计法及税收法规政策,有权对于国有企业实施外部财务监管。然而,在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管过程中,财务审计及税务部门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并不十分的严格。体现在审计过程中,仅注重经济效益审计,而忽视企业其他发展指标审计。税务稽查过程中,仅是对于企业是否存在税务违法行为进行检查,而对于诸如国有资产是否人为流失、减少问题较为忽视。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外部财务监管工作的不彻底。

3.国企财务管理及监管的对象针对性不足。

国有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及监管的对象主要是企业日常的经营行为,这个过程,财务人员既是财务管理与监管的主体,同时又是被监管的对象之一。随着国有企业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层被逐渐的延伸到财务管理及监管的对象之中。然而,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及内部管理层的特殊性,使得财务管理与监管无法的真正落实到位。在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管过程中,出现对国企管理层监管不力的问题,从而造成财务管理及财务监管工作难度提升。

4.财务管理及监管制度的机制亟待健全。

法治中国的今天,任何经济行为、经济活动都是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的。而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监管来说,目前在相关的制度与法规方面缺少相应的配套措施,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监管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目前也没有设立专职的财务管理与监管部门来对于企业的相关活动进行应有的指导及监督,国资、审计、税务等部门在对于国企实施管理及财务监管过程中,其相应的信息无法实施共享,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及监管缺乏法律上的支撑与组织上的支持。

三、加强国企财务管理监管的对策

新时期下,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监管工作在不断的加强。可以说,国有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不仅要不断的对外开拓市场、增加收入、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各类成本。同时,其还要通过不断的财务管理与监管来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以其有效的规避各类财务风险、税务风险,从而实现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根据国企财务管理与监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应该从深化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企财务的内、外部监管、对于财务报表等相关财务信息作出相应调整,即从政府及行业等方面出发来加强国企财管理及监管。

1.进一步深化国企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彻底分离,并依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国有企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将实现专业人士做专业事情的科学理念,并且促进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两权分离的实现必定要求企业在内部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从而避免经理层的权力过大现象出现,影响财务管理及财务监管的实施。未来国有企业应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离,使得决策权、经营管理权与监督权各司其责,从而有利于财务管理与监管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2.加强国有企业财务内、外部监管。

一方面,加强国有企业财务内部监督工作。在确保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前提下,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内审负责人应该由董事会任命,其日常财务管理与监管工作应该向董事会负责。这样一来,将有效的提升其对于公司经理层的财务管理与监管,从而促进总经理在日常工作中勤勉、尽责的工作,使得国企能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外部财务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财税部门应该形成监管的合力,将相应财务监管信息予以共享,从而使得国有企业内部监管形成有效的闭环,以发挥其外部监管的作用。

3.对于财务报表等相关财务信息进行调整。

企业的财务管理及监管工作中,最终要体现在财务报告之中。财务报告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利润实现情况、现金流流向情况能够客观地显示。可见,财务报告是国有企业实现财务管理、财务监督必要资料。因而,国有企业有应该进一步地优化自身的财务报告体系,应该结合国际财务管理新的模式,提升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同时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管中要重视一些诸如累计折旧、各类资产减值准备的运用,以避免出现账上账面资产虚增的情况。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规范财务部门管理,有利于其经济活动及财务计量工作的开展,从而进一步的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有效。

4.政府加强监管、行业提升自律性。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实施财务管理与监管工作,应该有效地提升政府监管的力度。对于财务监管工作,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审计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鉴于此,国有企业可以委托专业性较强的人员担任财务监管的工作,从专业角度出发来提升政府监管的力度。同时,审计人员要注重企业内部各类财务信息及财务人员的监管,要规范其相关行为准则。通过对其进行应有的监管,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及监管的水平。

总结

国有企业实施财务管理与监管,主要是对于企业的日常经济行为进行管理,以确保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而针对国有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与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应该仔细的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从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其内外部的监管、对于财务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及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等几方面出发,不断的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监管,使得国有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贡献其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财务监管国有企业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金融司法监管化:形成、争议与未来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