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啦啦操课程融合“课程思政”的教育探索
2021-12-14李秋月
李秋月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在全民健身,大兴思政的环境下,术科教育缺乏精神内涵的现象存在已久!提出啦啦操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实践创新在体育术科教育改革中意义重大。结合项目发展实际,啦啦操课程思政改革可以根据教学模块划分、教学方法的改良、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学内容拓展将啦啦操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服务宗旨及社会价值观紧密结合,可为其他体育学科的思政改革提供参考。
体育教育是磨炼民族意志,改变民族基因,最好的教育之一!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全国啦啦操委员会提出了“四好啦啦操运动员”的全新理念,将“品德好”“学习好”“气质好”“技术好”作为一个全新的标准,用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
2021年7月20日,第138届国际奥委会宣布给予国际啦啦操联合会授予完全承认的国际地位,即啦啦操项目距离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又进一步!虽然我国啦啦操大小竞赛开展得如火如荼,但高校啦啦操课程建设正在起步探索阶段,属于小众项目,啦啦操常以社团形式存在于学生的课余生活,或以竞赛形式被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版图,高质量人才培育课程除部分体育类院校外仍不多见,裁判员培训等也多依靠校外机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啦啦操发展路径,培养一批德才兼备,能担当大任的啦啦操人才时不我待!
1 啦啦操项目简介
啦啦操文化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进入20世纪,女孩们逐渐成为啦啦队活跃的主体。时至今日,啦啦队已发展成为独立的运动文化,其丰富的感染力吸引着无数活动好动的青年人参与其中。啦啦操的包容性极强,在规则容许下,任何艺术都能为啦啦操的创新提供活力。如:技巧啦啦操融合了马戏杂技、艺术体操和集体舞蹈,是一个体现力与美、难与新、展现青春活力与追求极限的全新项目。在啦啦操的文化建设中,纪律、信任和积极是核心,无论身居何职,是否被重用,都不能怠慢团队的责任和期许,甚至要保持比选手们更为高涨的热情去发挥一名啦啦操运动员的精神鼓舞作用。在这一项目里,队员间存在良性競争,每一名运动员都能通过熟练的技巧、出色的表现力和存在的唯一性,经过训练打磨后在竞赛场上,展现魅力,摆脱源自家庭或生活环境所带来的自卑与孤独,创造出价值的唯一性,寻获自信。
啦啦操特点鲜明、风格突出、理念积极,自产生之日起就担当着传递正能量的使命。团结协作的共生关系造就了啦啦操无懈可击的团队精神,尖子与底座的默契程度关系技术套路的完成质量,技术难度的开发离不开团队成员间的互信与互助!任何一个啦啦操竞技套路的完美表达都离不开任一场上队员的协作配合。此外,通过口号、道具、动作姿态、空间布局等展现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自信豁达的精神面貌;以从不止步的革新,赋予啦啦操无穷尽的生命活力;以求难、求异、求整齐作为技能提升的执念,以严律己、高要求、敢挑战为训练态度等是啦啦操文化魅力的展现方式。
2 啦啦操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
2.1 落实国家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之途径
体育课程思政是彰显中国特色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生命力的延伸保障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影响人的思想行为最深的是青少年的整个教育时期,而教育好大学生时期最为重要,此时的青年人智力发育和体力发育基本成熟,有身体力行的本钱和实现人生理想的时间。
与枯燥的治理论课不同,啦啦操是一门十分活力而有趣的体育实践课,它的思想教育不是照本宣科地言说,而是流于实践的真实表达。如:技巧啦啦操是集体主义与团队精神的充分体现,任何一个竞赛套路的变大都离不开其中的任意一名成员的努力,它弘扬的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是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缩影;具有民族特色的套路编排,可以先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设计民族特色的服装,编排具有民族精神的动作组合等这都能让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般渗透于啦啦操教学的实际,让其成为展现民族特色的窗口,作为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
2.2 发挥立德树人及以体育人之价值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立德树人应当以德为先,就是将体育价值作为引领体育技能培养的过程。啦啦操最原始的任务是鼓舞士气,以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带领观众加油助威,激发集体荣誉感,为运动员建立必胜信心,引导和教育观众构建和谐观赛文化,文明观赛;啦啦操作为竞技类项目还有培养技能,磨炼意志的意义。啦啦操课堂融入思政教育,探索更深层次的课程文化对于研究落实“以体育人”的方式方法具有巨大意义。啦啦操运动需要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超的啦啦操特殊运动技能,他们完成的每一个技术组合都需要刻苦训练,掌握相应的动作技能,团队精神与拼搏精神的并重的啦啦操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能力提出了挑战,他们需要克服运动造成的疲劳和伤痛,难度开发带来的恐惧和未知,在不断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与胆量。
3 技巧啦啦操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的应用
3.1 教学模块划分
3.1.1 技术教学与训练
啦啦操的教学与训练是相辅相成、互有联系的,高质量地完成复杂的成套动作有赖于技术教学的细致与全面,且对学生的体能储备量、技能稳定性和心理素质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夯实基础,反复练习,安全第一成为熟练掌握啦啦操技术的基本前提。中国人向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啦啦操的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这一项目的热爱,还应该传递“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的学习态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技巧啦啦操的训练是需要拼搏意志的。如:尖子运动员抛接技术踢转360°的学习,首先是示范,在与底座运动员的起伏配合,学会保持重心并协调发力;其次是克服心理障碍的小幅度抛接,学习上升角度、姿态和上体后倒的时机;继而是克服心理障碍练习直体转体的360°抛接,掌握转体时机,控制转体姿态;最后是掌握踢腿时机,踢腿幅度,协调发力完成踢转360°。运动技能的学习要经过泛化、分化阶段才能形成自动化表达,这就说明任一难度的完整表达都需要运动员克服身心多重障碍,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才能在赛场中完美展现。将训练态度延伸到学习和生活,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没有什么难题是无法解决的,坚定意志信念,坚持和努力终将有所回报。
3.1.2 竞赛组织与参与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体育强国的时代重任终将交付于青年学生,所以,培养具有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的工作者是啦啦操教学薪火相传的责任。在现代社会,我们倡导个性张扬和个人创造力的同时,更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精神和集体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竞技体育是必然要走上竞技舞台的,让学生参与到竞技体育之中,是让学生实现身心合一,学以致用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备战赛事,更深入去了解啦啦操文化,弘扬文明之风,能在独特的编排中展现奋斗拼搏的团队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感染观众,收获自信,成为具有开朗性格、坚定意志、应变能力等人格魅力的青年。
3.1.3 套路创编与体育科研
当今社会,求新求异依旧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论原则,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教会学生自主创编,是实现啦啦操优秀作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和再生产的传送带,同样也是其永葆活力的根本动力。创编过程是“头脑风暴”,厚积薄发的过程,作为一门包容性极强的技术类项目,啦啦操的优秀套路编排离不开专业素质的积累和多元文化的融合,所以,在课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善于探究规律,勇于开拓创新,培养求异思维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创新不能只表现在成套动作的编排上,还可以在服饰配色、音乐剪辑、过渡配合、难度开发等方面深入探讨,要在课堂教学中的凸显时代精神,使啦啦操创编教学与新时代主流文化同频共振,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探索并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啦啦操文化。
啦啦操的发展必然需要不尚空谈、不驰空想,踏实为学的学术型人才出现,在体育科研模块注重辩证思维的建立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不断创新的治学精神,使学生形成独立从事啦啦操科学研究的能力。技术教学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技术难度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运动的;个人努力与个人天赋决定技术掌握情况,即事物的结果由内因与外因共同决定;练习时尖子运动员与底座运动员力的方向与角度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统一,则说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啦啦操的发展是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在啦啦操课程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传递诚信、果敢、慎思、笃行的治学态度,建立辩证看待事物的认知,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1.4 裁判法
习近平同志在会见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时的讲话说:“我提倡中国运动员哪怕不拿竞技场上的金牌,也一定要拿一个奥林匹克精神的金牌,拿一个遵纪守法的金牌,拿一个干净的金牌。”体育教育是规则在先,运动在后的,一名优秀的啦啦操教师应当首先是一名优秀的裁判员和教练员,他必须承担远动员行为规范的重任,约束和控制着学生有碍体育道德培养的问题行为,指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体育是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场所,从体育运动与体育规则的辩证关系中得到启迪,正确处理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是以体育人的深刻内涵。学习裁判法是啦啦操从业者的必修课,它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规范的体育道德,摒弃蝇营狗苟的一切行为。
3.2 教学设计与方法创新
(1)善用互联网资源,身处科技发展的洪流,教师必然要与时俱进,敢于革新教学方式,并善于应用“体育+科技”进行教学。如: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内获取免费而高效的专业教程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引入投影设备,应用KEEP、咪咕等运动健身软件指导科学的素质练习,增强内容沉浸式效果与趣味性体验。利用辅助工具提升学习效果,如:后空翻练习可利用跳板、鞍马和体操垫组成辅助器材,用以克服消极起跳、消极团身和畏惧心理。
(2)安排模拟竞赛与期末小组竞赛。通过竞赛规程的撰写及竞赛组织的参与,引导学生摒弃杂念,站在组织管理者的高度思考和谋划赛事承办,帮助学生了解竞赛组织的实际,获得承办赛事的职业初步实践知识能力。投身参与赛事承办将有助于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强化服务意识,在秉持初心使命中涵养品德、汲取力量,强化为民服务、为民造福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强化。
(3)使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在规则尺度内创编的成套,并以此作为啦啦操课程的期末考试内容,开发学生资源收集整合的能力及創新思维,做到教学相长,学有所获。在体育科研的理论教学中可以利用案例分析,以文育人和以体育人向来是无法独立表述的。成大事者,必先劳其筋骨!不能对学生的要求过于松散,以啦啦操专业的从事者角度培养学生,必然要注重其科研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形成。
(4)采用观看视频模拟评分的方法教授裁判规则,直观传递技巧啦啦操裁判法的评分尺度,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国爱党的从业态度。让学生参与校园啦啦操的临场裁判,掌握评分尺度,提升执法能力,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做秉公执法的裁判员。
3.3 教学内容拓展
传统的啦啦操课程更注重技术学习,而轻视情操陶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
纵观当下,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给了文艺新的生命力。足尖芭蕾演绎敦煌绝美壁画,巨型木偶述说抗战传奇事迹,啦啦操课程同样能以“破圈”操作,续写艺术的无限可能!拓展可以添加芭蕾的优雅、街舞的随性、武术的刚柔并济等,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增加艺术赏析的拓展板块,积累多元文化的创编素材。源于艺术的影响不仅是创编,还有音乐素材的积累和服饰搭配的技巧,甚至是性格的转变,学生能在其中寻到钟爱的格调形成独特的风格,啦啦操的无限可能都是源于艺术元素和生活见闻的组合搭配。
4 结语
技术训练坚定拼搏意志;规则教学建立法治意识;套路创编中激发创新思维;竞赛组织树立服务理念;竞赛参与培养健全人格;体育科研拓展辩证思维。啦啦操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改革是途径繁多的,让“思政元素”深入教育实践,完善啦啦操课程体系建设,啦啦操的发展形势和育人效果是未来可期的!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