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家锻炼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对策

2021-12-14金嘉恒

当代体育 2021年41期
关键词:居家常规动作

金嘉恒

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政策推动了线上教学的迅速发展,但随着网课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又被限制,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令人担忧,“居家运动”登上舞台,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就如何安全推进小学生居家运动进行思考,希望能为小学生居家运动内容的制定提供参考。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与蔓延波及了各行各业,教育行业首当其冲。为了强壮学生体魄,保护学生视力,缓解心理压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部门大力倡导“居家运动”。各地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快速采取行动,制定学生居家锻炼方案、录制指导锻炼视频、开展运动线上课程。但居家运动,由于缺乏教师监督与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安全性、科学性、有效性得不到保障,急需采取策略措施来解决改善。

1 居家运动现存隐患

1.1 明有“外患”

“外患”大多处于明面上,主要是活动场地选择不当。

活动场地选择不当:居家运动活动场地受限明显,66%的学生选择客厅进行锻炼,但却不注意清空场地,特别是活动空间内的易碎易碰撞物品。经笔者随机抽取常州市新北区农村学校100位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只有16%的学生在运动前有观察四周环境是否安全的意识,能主动撤走易碎易撞物品,而其余学生只有当运动受外界物体影响,被打断后才会有清空活动空间或者审视自身活动位置是否安全的意识。

表1新北区农村学校随机100位学生居家锻炼情况访谈汇总

1.2 暗有“内忧”

“内忧”多“隐形”,主要体现为运动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热身及放松拉伸运动不认真、动作不规范、身体状况不佳、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等。

从表1数据我们可以看出:41%的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充分热身的同学只占到总人数的15%;动作完全正确规范也仅有18%的学生能达成。这些数据向我们直观的展示了学生居家运动中潜藏的忧患。

海恩法则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反观居家运动现存的“内忧外患”,不就像悬挂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吗?作为体育老师,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进行科学预设,尽力消减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 落实安全居家锻炼策略

2.1 培养课堂常规,根部“防治”外患

结合表1数据可以看出外患主要是学生没有审查场地安全,运动场地选择不当。通过培养课堂常规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向导,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好的课堂常规不但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也是避免伤害事故发生的前提。平日体育教师对课堂常规的强调往往比较浅化,仅停留在让学生做的基础上,往往忽视了告知学生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果不这样做会怎么样,而这种浅化理解的结果就是当学生脱离课堂,进行自主居家练习活动时,常忽视运动前要自审身体状况及活动地点是否安全、运动过程中练习密度及热身放松是否有效等,即学生不能将课堂所学常规灵活运用。那如何利用课堂进行深化有效的常规养成呢?

首先要引导思考:教师在课堂常规管理过程中,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会怎么样?如提问学生“为什么在体育课正式开始前,老师要让同学检查鞋带是否系好”引起学生思考导出“不系好有危险,可能自己绊倒或者被同伴绊倒,甚至引起踩踏事件”的答案,强化学生运动前检查自身着装意识。亦可当发现有学生着装不合要求时,请同学们互相观察,思考后指出哪位同学着装不当,不当在哪里,应该如何处理,加深学生自身对安全常规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

其次情境共情:教师编创情境、讲述故事,邀请学生参与表演,从而让学生明确常规的重要,进而举一反三,在自己居家活动时也可灵活运用。如在水平一的室内健康课教学中,创设情景“马丁倒霉的一天”,通过学生扮演讲述故事“马丁太倒霉了,下课脚扭了一下,上体育课时没有告知老师,结果下课脚踝肿成了馒头;马丁太倒霉了,体育课结束发现放在口袋里的硬币没了;马丁太倒霉了,课上游戏不按规定路线行进,结果把同学撞倒被喊了家长,哎今天真是马丁倒霉的一天”,让学生投入其中,思考马丁倒霉吗?为什么会这么倒霉?怎么做才能避开倒霉?再组织学生二次演绎,从而引发共鸣,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明确遵守常规的重要性,并在运动时主动代入,避免成为下一个“倒霉的马丁”。

而后习惯养成:组织学生轮流担任小老师,负责某一个环节的常规组织,亲身体会课堂常规推进流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课堂常规习惯并能自主运用到居家运动中。

2.2 强化安全意识,自主活学活用

运动安全意识分为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三大块。体育课堂上,往往我们强调的更多的是运动中的安全,如要求保持活动间距、统一跟随教师口令进行规定练习、注意运动负荷的控制、组织有效的热身拉伸和专项辅助性练习等。但在居家运动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把控运动时间、运动内容顺序,有较强的自主操作性,因此平日在校期间,教师就要有意识的渗透运动前后的安全常识给学生,如运动前后热身拉伸、科学饮水、不宜吃饭、不可蹲躺、不宜立刻洗澡等,并不定期进行提问或强调,帮助学生强化运动安全意识,特别是运动前后的安全意识。

2.3 课上课后结合,构建正确动作

结合图表数据,不难发现学生居家运动时,动作规范程度有待提高。

技术动作的正确掌握是规避运动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帮助学生构建正确动作记忆有利于居家运动的安全开展。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拓展,课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形成初步印象;课上通过动作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展示评价、比赛等环节进行技术动作定型强化;课后鼓励学生主动展示或利用下次课前时间进行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回顾展示来巩固动作记忆。学生在了解了动作结构,正确掌握了动作技术后,居家运动过程中就可规避由于技术不当而造成的运动损伤。

如仰卧起坐,动作看似简单,但学生练习时错误可不少,常见问题有起身屏气、上身起不到位、发力不正确等,而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肩颈、腰部不适,严重时还会头痛头晕,危害颈椎脊柱。对此可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查询正确动作;课上学生展示,教师点评,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指点;课后再布置家锻,巩固所学。

2.4 完善视频录制,提升练习效率

小学生,由于其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他们更多的是依靠教师讲解示范和直观模仿来学习动作,但笔者注意到受个人信息技术水平的局限性影响,教师在录制运动指导视频时,展示面向的选择上较为单一,多用正面示范,虽会配上文字讲解或者语言提示,但还不够完善。可以通过分镜手段,进行正面和侧面的同时展示,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学习动作,亦可进行慢镜头动作分解或者同一动作技术反复播放,从而帮助学生扎实掌握。除此以外,运动指导视频的录制不应只含有单一的动作教学内容,还应当涉及专项准备活动、辅助性动作练习与相关评价标准等。

居家运动不同于课堂活动,缺乏教师看护指导,因此居家锻炼指导视频一定要“完整”。以高抬腿居家锻炼视频为例,应先提示学生观察运动环境、自身穿着,而后进行正面和侧面的运动展示,展示同时简要指出动作要点“腿高抬”“不后倒”“频率快”,针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提供辅助性练习内容和展示(如腿抬不高,可绑绳于合适高度,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大腿触绳),最后推荐适宜的调整拉伸动作。

2.5 编排居家锻炼内容,符合年龄特性

在居家运动内容的编选上要考虑学生身心水平发展特点,如水平一学生喜爱游戏,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但处理复杂动作技术能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居家运动内容安排上宜简单、有趣、互动性强,如抓筷子、纸团掷准、乒乓球颠球、亲子活动操等。同样的内容水平二学生居家练习则应上调难度,如双手抓筷子、左右摸线后起身纸球掷准、乒乓对墙自练、亲子瑜伽等。而到了水平三,则可编排为正话反做单手抓筷、纸团躲避球、乒乓颠球过障碍、亲子体能练习等。除了練习项目的难度应有区分外,练习次数、时间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从安全因素考虑,居家运动适宜负荷为中等或中等偏下,即运动过程中心率维持在120-160次/min之间。

2.6 推进家校联动,家长陪练监督

在校由老师制定好居家运动计划,包括活动顺序、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次数、休息时间与注意事项,在家由家长接管,陪练、监督,形成居家运动氛围,拉进亲子关系,保障居家活动质量,落实安全消减隐患。

如何编排安全有效的居家运动内容是每一位体育老师都该去静心思考的问题,立足安全消减隐患,让孩子在居家运动中收获健康、拥有快乐、掌握技能、发展素养、释放压力是我们的追求。期待家校之间加强联系合作,共同落实学生居家运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居家常规动作
常规之外
下一个动作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微生高的往事
画动作
初四居家放松
破常规 获巧解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