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2021-12-14刘建民
刘建民
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与语文听、说、读、写相关的必备能力、关键品格和审美情趣。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挖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认真品味文本语言,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
目前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渗透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倡导运用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滞后,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学方式比较机械,无法激起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而在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练的要求,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其中,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落实语文教学效果。
一、结合语言建构丰富教学内容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教师要先结合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容,根据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引入丰富的图文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课文背景资料、字词解析、课外阅读资料等,将它们制作成课前预习学案和教学课件,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想象老舍笔下描绘的济南的冬天的美景,注意文中的重音和停连,体会蕴含的声韵之美,感受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师可以引入老舍的生平资料、文中的字词解析和《老舍散文选》中的其他阅读文本,共同整理到预习学案中,并提出类似问题:课文中多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将预习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丰富内容进行自主预习。
教师结合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根据课文内容引入丰富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梳理、整合知识,学习语言文字特点和运用规则,以及结合具体语言情境回答问题,帮助学生建构语言,提升语用能力。
二、根据思维发展创设问题情境
在语文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个人思维发展和提高思维品质,被称作思维发展与提高核心素养。教师应该认识到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应该根据课程文本内容与教学目标,借助电子课件和微课视频等,在语文课堂上创设生动的情境,并提出相应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需要学生体会课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绪,结合相关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入作者的生平资料,展示北海看花的漫画情境图,让学生熟读两遍课文,并提出问题:为何课文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文中哪些细节令你感动?如何理解文中两次出现的“好好儿活”?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然后选出若干名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与总结,让学生理解母爱的无私博大,体会怀念母亲的情感。
教师根据思维发展与提高核心素养,结合具体的语文课程内容,引入相关图文资源创设生动情境,在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再根据解答情况予以点评与总结,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品味文本语言进行审美鉴赏
审美鉴赏与创造,一般是指在语文活动中體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以此来启发审美意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形成高雅情趣和高尚品味。教师可以结合散文和古诗文内容,要求学生品味文本语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审美鉴赏。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三峡》这篇课文时,选择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作为游记散文,文字简洁凝练,描写美丽奇绝的三峡景色,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江中之水湍急,险滩密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熟悉文中字词含义的基础上,品味文本语言,如品味第三段,主要是结合层次明了、“素湍绿潭”的动静相衬、视角的变化赏析,体会层次、动静、声色与俯仰等方面。
教师根据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内涵,根据对应的课文内容,在让学生熟读课文与熟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学生赏析重点语句及进行总结等,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拓展文化知识实现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理解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能力和素养。教师可以根据相关课程内容拓展引入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描写的是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相关的内容,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建筑方面的知识,感受中国古典建筑之美,还能更好地学习说明事物的主要方法。教师可以引入《中国古代建筑史》中的图文内容,介绍斗拱、榫卯等建筑结构和建筑类型,拓展这方面的知识。
在拓展文化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展现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为传承传统文化做铺垫。
综上所述,关于结合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师要明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颖.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J].吉林教育,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