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实科技服务 赋能社会治理

2021-12-14吴素琴

群众 2021年22期
关键词:市级职校科普

吴素琴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020年,淮安市科协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立足“四服务”职责,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创新“党建引领科建 助推社会治理”模式。该项目入选中国科协地方科协改革试点项目,在省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为经验模式向全省推广,并写入科协“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淮安市科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进一步扩大覆盖“经纬度”的基础上,再次打出“组合拳”,以端出服务“清单”、邀请基层“点单”、效果让群众“评单”的方式,不断提高服务的精准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为基层群众提供家门口的科技服务,为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助力。

党建引领,扩大覆盖“经纬度”

坚持把强化政治引领作为加强科协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扎实做到党建工作覆盖到哪里,科协工作就开展到哪里。

提高站位强引领。坚持思想统领,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通过开展宣讲、座谈、讨论等,不断强化科技工作者“两个维护”思想根基。强化教育引领,联合组织部门对科协主席、“四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科技型企业董事长)等科技工作者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专题培训,建立全覆盖学习体系,做到全市基层科协组织学习常态化。推动典型引领,选树“科技之星”“优秀科技工作者”,开展向科学人物学习等系列典型事迹宣传活动,培树身边先进典型,组织“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激励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奋勇争先。

实现组织广覆盖。积极抢抓国家和省科协推进部署契机,率先开展提升基层组织力“4+1”试点工作,成立全市基层科协组织建设“4+1”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淮安市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4+1”试点实施意见》,广泛吸纳“四长”加入乡镇(街道)、村(社区)科协组织机构,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实现基层科协组织基本覆盖,全面激发基层科协组织活力,汇集凝聚力。全市已建成基层镇街道、村社区科协组织1538个,吸纳“四长”2008人。

推进阵地大融合。将基层党组织阵地作为科技工作者的“重要驿站”:一是思想“充电站”,参加基层党组织活动,增强政治性;二是工作“加油站”,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工作交流,体现先进性;三是生活“服务站”,为基层群眾提供家门口的科技服务,实现群众性。坚持把市级以上科协系统的科普资源、学会资源、智力资源等引入基层,接长手臂,形成链条。截至目前,科技服务阵地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共建站点1536个,为基层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全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元素和科技志愿服务融入度达96%。

科建发力,增强服务“精准度”

作为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淮安市科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推动资源下沉,为基层提供精准服务,为社会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牵头助力——梳理清单。广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和科普活动,把更多的科普资源、学会资源、智力资源等力量下沉到基层——融入“两个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向各县区、市级学(协)会、高校科协、企业科协、各高校(中职校)征求可提供科技服务项目和基层科技服务需求信息,梳理“4+1”供需清单4大类别(390项),即市级学(协)会科技志愿服务(专长)清单、高校(中职校)科技服务清单、老科协科技服务清单、科普讲师团服务清单和基层科技服务需求项目清单。通过梳理项目供需清单,进一步了解市级科技资源和基层科技需求,提高“菜单式”科技服务精准度,引领科技资源力量下沉,为基层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家门口”的科技服务。

上下合力——搭建平台。借力上位资源,针对基层科普需求、县级资源短板,牵头引领市级学(协)会、驻淮高校(中职校),结合市级学会的特点、驻淮高校特色,分别为50个市级学(协)会、11个高校(中职校)和县区科协等制定个性化《对接科技服务项目工作方案》,为基层提供个性化科技服务“菜单”,将市级科普资源、科普活动引入基层一线,实现上位资源与基层需求精准有效对接。同时,发动基层科协组织,结合基层“四长”的职业、岗位、技能、特长,根据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分别领办科技服务项目,精准开展特色科技服务。

同向发力——对接项目。通过前期梳理的“4+1”供需科技服务清单及个性化对接服务项目工作方案,结合市级学(协)会、驻淮高校(中职校)特色特质和基层“四长”专业特长,开展系列对接科技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对接科技服务项目1182项,为市域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赋能助力。同时结合基层科普需求,践行“党建+科技志愿服务”行动,鼓励行业专家加入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推出个性化的服务“菜单”满足群众科技需求。

借力聚力——提供服务。组织层面发力,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联合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做好党建引领科建 助推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党建引领科建”,用活“四长”特长,汇聚多方资源,利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文明城市创建”和疫情防控等重要节点契机,团结引领基层科技工作者,使他们走近、靠拢、融入基层党组织,链接科技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时充分利用现场直播、远程教育平台、科普淮安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科学引导各方资源参与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提供高质量科技服务和科普供给,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对多元化科技服务和科普的需求,惠及人群达百余万人次。

大众点评,提升群众“满意度”

坚持把基层科技需求作为科协工作的最高行动准则,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实施“党建引领科建 助推社会治理”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建立评议评价监督长效机制,推动科协工作从全面铺开向纵深推进。

——事前立标准。为规范工作标准,探索制定《党建引领科建 助推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共梳理出完善科协组织建设、健全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化阵地融合、助推社会治理、强化政治引领、形成长效机制等六大类指标内容,涵盖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5个。

——事中强监督。邀请市委组织部、市纪委派驻纪检组与市科协联合开展专项督查。随机抽取基层科协组织,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现场观摩、查看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查看“四长”人员领办科技服务项目清单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等相关资料等方式,围绕完善科协组织建设、健全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化阵地融合、助推社会治理、强化政治引领、形成长效机制等方面开展督查。

——事结请评价。以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加了“群众满意度”子项,并专门设计了《群众满意度测评表》,供服务时使用,以确保提供科技服务的精准度和高质量。

——事后树标杆。选树先进典型,开展宣传推介。选树优秀案例100个(个人和团队),编撰《“党建引领科建 助推社会治理”——优秀案例》,通过表彰先进典型,持续提升基层科协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形成长效机制。

(作者系淮安市科协三级调研员、党总支书记)

责任编辑:张宁

猜你喜欢

市级职校科普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科普达人养成记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我的职校我的梦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95%市级政府带头 实现软件正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