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生态文明 共护美丽星球

2021-12-14徐豪

中国报道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生态

徐豪

陆彩荣: 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在COP15即将召开之际,我们以“共建生态文明 共护绿色星球”为主题开展对话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请大家为保护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首先有请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先生发言。

陈德海:作为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中国与东盟各国高度重视开展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合作。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不断加强政策对话和经验分享,成功举办中国—东盟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论坛、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等活动,认真实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和行动框架》;积极探讨建立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加大海洋可持续发展合作;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合作,实施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与公众环境意识;围绕2021年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开展系列活动,推动相关领域务实合作。

东盟是中国的亲密友好伙伴和重要合作伙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与发展目标。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东盟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应承前启后、再接再厉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一是加强政策沟通和发展规划对接,二是加强机制和能力建设,三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推进重点合作项目,五是增进双方民心相通。

中国—东盟中心是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建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心成立10年来,致力于推进双方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旅游、媒体等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中国—东盟中心愿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各界并肩前行,为推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不懈努力,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陆彩荣: 感谢陈德海先生的精彩发言。他从五个方面就加强中国—东盟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阐述,我们相信中国—东盟中心将在推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下面有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副主任李晓文女士发言。

李晓文:生态文明是一场非常广泛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金融业面对这样复杂的变革,要想服务好实体经济,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

从机遇来说,生态文明建设给金融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产业结构变化、经济结构转型,人们生活方式转化,能源结构调整,很多绿色技术、绿色消费、绿色产业需要更多的资金,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另外,这也给金融机构提供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在这个深刻的变革中,金融机构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治理架构,从过去在融资活动中更多只是关注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转变为现在还要关注环境风险、气候风险、社会风险。在未来发展中,金融机构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同时,也促进了金融业的国际合作,把更多的绿色金融技术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当中。

当然,还有挑战。比如在风险管理、治理结构上的挑战,对于环境风险、社会风险、气候风险,风险管理的技术、流程以及相应的模式,都需要进行重新调整,这需要金融机构有一个大的改变。另外,过去金融机构在一些高碳资产上的存量金融资产,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着资产质量上的动荡,如何有序稳妥地管理好高碳资产的风险,也是我们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

陆彩荣: 非常感谢,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希望金融界多投入资金来建设美丽星球。当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投入是有巨大效益的。下面我们有请南非全球对话研究所执行主任、柏林全球政治论坛联合创始人费拉尼·姆坦布先生发言。

费拉尼·姆坦布:如何来保护我们的美丽星球?看到这个话题时,我就立刻想到了一点,在非洲还是处在殖民时代时,已经有了这样一个概念,就是不能过度开发自然,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但事实上,真正进入到经济发展中,我们要重新定义我们的认识,不能一味按照过去的发展模式。

我们要为子孙后代保护好地球,留下地球资源。所以这样的变革中,我们面临很多挑战。当下,就要克服疫情带来的冲击,还要保证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去应对一些因生态保护而受到阻碍的经济发展。所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的方方面面。非洲國家还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政策,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从纸上谈兵转为实际行动的阶段了。我们追求的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去年中国作出了庄严的声明,中国成功消除了绝对贫困。我们看到了中国国内政策取得的成果,这些政策顾及财富和自然资源的平均分配、公平分配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与灵感。

全球的各个国家都坚决反对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现在更多的资源其实可以用更加创新的可持续方式去使用。我们要抓住机遇、推动区域发展,不仅对非洲,对其他地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未来的发展模式方面,有非常多良好的倡议,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支持地区价值链的发展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陆彩荣: 感谢费拉尼·姆坦布先生的精彩发言,他从非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这个角度跟我们分享了如何处理好“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矛盾状态下新发展模式的探索问题。我想这是非洲的大问题,也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下面有请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杨礼荣先生发言。

杨礼荣:中国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最早一批的缔约国,也是COP15大会的东道国,一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始终坚持为保护地球上丰富的生物资源贡献力量。借此机会,我愿与各位代表分享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进展。

一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二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做好国内工作的同时,中国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积极筹备《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推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进程。此外,中国还于2019年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目前已与40多个国家的150余家合作伙伴开展了包括政策沟通、信息共享、技术转移、项目示范、能力建设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有力推动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是积极开展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中国所作出的努力正在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引领全球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动力,未来也将继续与国际社会齐心协力,为强化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绿色韧性复苏贡献力量。

陆彩荣: 感谢杨礼荣先生的精彩发言。他给我们分享了中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进展和取得的新成效。我们相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必将在合作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全球经济绿色韧性复苏方面贡献更大的力量。下面有请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贝淡宁先生发言。

贝淡宁:我说的问题是中国政治制度怎么帮助建设生态文明,对生态文明有什么好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看到中国特色是什么。

我觉得中国的选举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如果加拿大的领导人不考虑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可能不会破坏这个世界;但是中国的领导人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后代,影响整个世界。

研究中国的制度,我们要特别看政治制度,因为它是贤人治国、能人治国,所以会选拔一些非常有能力的领导人。这种贤人治国模式怎么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呢?这是我在思考的问题。中国领导人都很有远见,考虑的问题都是很长远的问题,有时候中国领导人制定的政策对未来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会产生深远的结果。

中国的制度下,领导们来自不同领域的有非常丰富的从政经验、实践经验和治理能力。我们看到西方选举出来的一些官员或者这样一些领导,他们可能不见得具备这样基础扎实的经验。在过去40年,我们看到中国不断地重新让古老的中国思想,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中对生态文明的启发,这些精华都被中国领导人用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陆彩荣: 谢谢贝淡宁先生!作為一名政治学者,他从一个特殊角度给我们分享了中国政治制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关系,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更好建设生态文明。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幸福,关系到我们每个家庭的幸福,因此保护好地球、建设好地球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这个责任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肤色,我们需要共同担起责任来。希望从洱海论坛出发,我们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使我们地球家园变得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