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1-12-14徐豪

中国报道 2021年11期
关键词:洱海文明绿色

徐豪

苍山叠翠,洱海如画。10月9日,2021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简称“洱海论坛”)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召开。300余名中外嘉宾聚首苍山洱海,围绕“共建生态文明、共护美丽星球”主题,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考察时,作出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的殷殷嘱托。6年多来,大理的天空一直保持蔚蓝,苍山一天比一天翠绿,洱海一天比一天清澈。洱海保护治理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的转变。

洱海保护治理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指导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的配套活动,洱海论坛的举办具有特殊意义。

携手共建全球生态文明

“当前,人类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构建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解决人与自然的不协调、不和谐,成为各国的迫切需求。”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论坛特别演讲中指出。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挑战,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的共同责任,这也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

万钢表示,我们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持續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共筑生态文明之基。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再次提醒我们必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携手合作、并肩同行,才能互利共赢、福泽世界,更好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表示。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陈冯富珍也表示,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在诸多经济和生态变化面前,生态完整性项目有很大潜力缓解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之困,这需要长期投入绿色基础设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全社会在全球危机面前的韧性。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现实路径,也为解决当前全球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各国携手推进全球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信心与力量。

这得到许多与会外国嘉宾的认可。“去年中国作出了庄严的声明,中国成功消除了绝对贫困。我们看到了中国国内政策取得的成果,这些政策顾及财富和自然资源的平均分配、公平分配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与灵感。”南非全球对话研究所执行主任、柏林全球政治论坛联合创始人费拉尼·姆坦布说。

长久以来,东盟和中国在很多方面紧密合作,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建造生态友好城市、推进绿色工业和技术等方面。东盟副秘书长康富表示,东盟地区是世界上生物资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该地区当前面临着严峻挑战,东盟各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合作伙伴给予更加有力的支持。

为地球家园增添更多“中国绿”

论坛上,嘉宾们分享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成绩:日前公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中,大理云龙县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案例入选,其中“蚂蚁森林滇金丝猴栖息地修复和廊道建设项目”位居特别推荐案例之首;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冬奥会上,绿色电力、氢能将成为重要的能源保障;2020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50万辆……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使“中国绿”成为全面小康最亮丽的底色、当代中国伟大故事中最为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国大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地球家园增添了更多“中国绿”,折射出中国的历史责任和担当。

在案例分享环节,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给大家算了洱海保护的长远账、综合账,证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洱海核心区范围内1806户人家搬迁,拆除各类违章建筑40多万平方米,初步建成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人退湖进”,“洱海案例”和“洱海经验”赢得各界赞誉。

洱海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云南省副省长邱江表示,近年来,云南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定扛好扛牢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政治责任,全方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化不断丰富。

在内蒙古的一个沙漠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莱斯利·马斯多普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幅标语。“这个标语非常清晰、非常明确地深深烙印在中国整个社会当中,非常鼓舞人心。”他表示,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在碳达峰、碳中和中扮演独特角色,这也将是中国在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之外,未来将要面临的转型挑战。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翔分享了中交集团在南亚、非洲、欧洲的绿色实践,在雄安新区,“千年秀林”项目打造270余万亩苗木,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应运而生;在云南洱海,湖滨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湖泊水质,生态系统质量大幅提升;在南亚,马尔代夫首座跨海大桥中马友谊大桥项目监督小组对每个施工人员都提出环保监督责任,共同守护蓝天。

积极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政府、企业、媒体、智库、非政府组织等应当积极发挥作用,积极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引导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流和方向。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表示,东盟是中国的亲密友好伙伴和重要合作伙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与发展目标,中国—东盟中心愿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各界并肩前行,为推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不懈努力,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1962年,为了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中國决定在塞罕坝建立大型机械林场。建场初期,塞罕坝气候极其恶劣,土壤沙化相当严重,年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43.3摄氏度,年积雪期长达7个月。塞罕坝人发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拉开了大规模造林的序幕。如今林场林地面积达到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

作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抓手,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助力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但如何“点绿成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AIIB)总法律顾问阿尔贝托·尼尼奥认为,绿色金融不单靠政府参与,私营企业和公众应更多关注。“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空调和冰箱都是无氟的,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护大气层。类似这样的生产消费趋势需要政府、企业、民众形成合力推进。”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副主任李晓文表示,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金融机构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治理架构,从过去在融资活动中更多只是关注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转变为现在还要关注环境风险、气候风险、社会风险。在未来发展中,金融机构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

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

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但如何向国际社会讲述好生态文明中国故事,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做好生态文明的国际传播,有助于各国人士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我们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国际传播,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进展和成就,推进国际合作。”郭卫民说。

长期从事洱海治理保护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见证了洱海水质的逐渐稳定和好转。“中国的洱海也是世界的洱海,COP15前夕举办的洱海论坛将让洱海治理与保护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有机会走向世界。希望洱海保护治理经验,帮助到更多受水污染困扰的湖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表示,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要注重生态文明叙事多重的统一关系:传统叙事和当代叙事的统一,事实叙事和理念叙事的统一,个体叙事和集体叙事的统一,科学叙事和人文叙事的统一。

“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写道: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好春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恰恰是这样美好的春光。中国生态文明叙事,一如早春。”周庆安说。

作为COP15重大主场外交的配套外宣活动,洱海论坛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生态环境部指导,中国外文局、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承办。洱海论坛将成为机制性会议,从本届开始将每年举办。

猜你喜欢

洱海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洱海月下
漫说文明
洱海,好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洱海
对不文明说“不”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