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好习惯持续养成的体系化实践与创新

2021-12-14朱小敏吴雅雯

中国德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体系化习惯目标

朱小敏 吴雅雯

好习惯持续养成的教育过程,实质上就是在学校和教师引导下基于主体行为实践的学生品格自我培育、锤炼和提升过程。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以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制定习惯养成目标的基础,实施系统、科学的育人策略,引导学生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将蕴含人类和民族文化精华与内在价值的行为方式化为自己的习惯,探索养成规律,形成了可复制、可迁移、可推广的好习惯养成有效路径。

一、明确方向,构建体系化目标内容

小学生好习惯持续养成目标内容的构建既要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的新问题,体现时代的新要求,着眼时代的新发展。随着“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主题的提出,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全面深入推进,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逐步建构,我们对新时代小学生好习惯持续养成目标内容进行新的思考,以年段递进性为特征,梳理出层次化、细目化的好习惯养成目标内容。

小学生好习惯持续养成目标内容即以“好习惯提升好品格”为核心,养成五大好习惯——品德好习惯:爱国、规则、友善;学习好习惯:好学、善思、探究;健康好习惯:锻炼、卫生、乐观;审美好习惯:尚美、鉴赏、表现;劳动好习惯:自理、勤劳、创造。

小学生好习惯的持续养成要做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必须掌握一至六年级在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重要习惯养成目标与关键任务。例如,在促进小学生品德习惯持续养成中,我们立足学生实际,梳理出递进性、层次化、细目化的目标内容。(见表1)

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制定习惯持续养成的目标内容,每个年段有所区别又互相联系、螺旋上升,是宏观习惯养成目标和要求的具体化,真正使目标从“大而空”走向“小而实”,使小学生好习惯的持续养成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搭建平台,开发体系化教育资源

好习惯持续养成没有现成的教材,我们根据学生的生活场域——学校、社会、家庭来开发教育资源。(见图1)

以“友善好习惯——敬长”习惯养成为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源开发。在学科资源方面,首先,梳理敬长系列课相关课文。一年级有《我的一家》《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二年级有《我送老师一朵花》《我的成长与学校》;三年级有《我和我的同学》《我的邻里生活》;四年级有《我的成长与他人》《大家的“朋友”》;五年级有《我们的班级》《怎样与人相处》;六年级有《可爱的地球》《地球在“发低烧”》。其次,使用自编的校本读本。如敬长好习惯晨会《小敏校长讲习惯》,在敬长月的每周二7:50-8:00播出,从对家人的孝顺、对老师的尊敬、对集体的感恩,回归到对祖国的热爱。最后,与其他学科融合。以语文为例,有以下课文整合为敬长主题融合课——《师恩难忘》《掌声》《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我的外公》《孟母教子》《我们爱你啊,中国》《爱之链》《第一次抱母亲》。在活动资源方面,举办敬长专题“企业家公益”年级活动、“敬长书信大赛”全校特色活动等。在环境资源方面,设置敬长绘本墙、敬长卡片小报展、敬长板报、活力玉峰公众号敬长专题微信推送等。在家庭与社区资源方面,开展新父母大讲堂、亲子共读、敬长书籍交流会等活动。

就资源开发该项目还有一个创新点,即打破传统的单一课时制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的主题特点,我们改变了传统小学每节课40分钟课时制度,实施长短课时有机结合的弹性化时间制度,即以15分钟为尺度,分别按照微型课(15分钟晨会)、小课时(30分钟心理健康教育)、中课时(45分钟班队会)和大课时(60分钟活动课)等不同时间长度灵活安排。学校在统一安排课程计划和課表的同时,给学年组、学科组一定的自主权,每学期将养成好习惯的学期课时计划上报到学校教务处,学校根据各学年组要求进行统一调配,以保证好习惯养成教育的课时。

三、实践创新,形成体系化实施路径

以学校和家庭为核心,着力构建体现养成教育规律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育人课堂,以及适合小学生好习惯养成需要的育人方式,呈现出丰富性、生动性的特点。

第一,结合学科课程养成好习惯。学校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教育意义,切实推进学生好习惯持续稳定的形成。一方面,有效落实好国家课程。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好习惯养成的要素,尤其是充分聚焦道德与法治课程,梳理好习惯养成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开发好习惯养成的校本读本,利用晨会、班队会等时间进行长时间、不断气的习惯养成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第二,融入日常生活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养成必须融入学生一日生活、一日学习,才能实现自我教育。如劳动习惯养成,我们按一至六年级阶梯式设计实践性活动,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体验平台(见表2)。同时,进一步整合学校日常规范、主题活动、特色课程、家校合作项目等,使习惯养成教育与学校常规管理、家庭日常生活等融为一体,让好习惯天天强化。

三~六 略

第三,主题引导式养成好习惯。一个月聚焦一个习惯养成主题,从五个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方案,在师生活动中、在家校合作中,全面落实助推学生的好习惯持续养成。五个方面包括:主题要求——让良好习惯明确目标;主题发布——让良好习惯形成氛围;主题阅读——让良好习惯根植心灵;主题课程——让良好习惯浸润课堂;主题展示——让良好习惯随处呈现。

四、聚焦儿童,探索体系化学习评价

我们聚焦儿童,探索学生、家长喜闻乐见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全面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全面性评价指根据1~6年级的养成目标、过程性评价要点,设计与主题相应的评价表。每学期1张,小学6年共12张。毕业时装订成册,装入学生档案袋。

过程性评价包括根据各习惯养成主题的学生的养成日记、教师的养成手记以及各种创意评价。例如,阅读好习惯的“读书等身”评价,每个学期,每个学生与读过的书垒在一起拍张照上传即可,每学期1张,6年共12张照片,形象地记录了学生的阅读量,学生都把之收藏留作纪念。又如,健康好习惯的“双6”技能达标卡,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五、系统推进,构建体系化研究机制

多年来,我们对小学生持续养成好习惯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五大机制。

一是课题引领机制。我们将小学生好习惯持续养成作为课题、项目、课程等形式贯穿始终,以保证好习惯养成的持续性、长期性。我们注重科研先行、课题引领,从习惯养成的实际问题出发,组织教师全员参与,研究过程共享共建,切实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助推学生好习惯好品格的提升。

二是每月一方案机制。依据各学年段习惯养成的具体目标,我们每个月制订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校本活动方案。多年来,形成了敬长主题好习惯方案、网络主题好习惯方案、安全主题好习惯方案等,效果显著。

三是每周一评比机制。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具有反复性,为有效促进好习惯持续、长期的形成,我们依据好习惯养成的目标内容和行为标准,以每周一评比的方式对学生好习惯的养成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四是家校合育机制。好习惯的持续养成受多方面的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好习惯好品格的形成。我们通过深化家校共育的认识,搭建家校合育的平台,探索合作的方式和方法,紧密协作、多措并举,深化学生好习惯持续养成的效果。

五是专业研究机制。以玉峰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为基地校,成立了“小学生好习惯持续养成研究中心”,构建专家名师学术引领,苏州市小学品德名师平台成员学校和昆山市朱小敏名师工作室成员学校共同参与、各有任务分工和创新特色的项目学校联盟。在好习惯持续养成研究过程中实现智慧碰撞、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形成了有效的研究机制。

小学生好习惯持续养成要长周期,不间断地推进;要常反思,有总结地提升;要多督查,可持续地推动。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将继续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将小学生好习惯的持续养成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切实为培养既守规则又会创造的新时代好儿童而努力,持续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推动工作、加强反思,力求能进一步服务于学生的美好生活,服务于学生的品格提升,服务于学生的精神生长。

【朱小敏,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吴雅雯,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体系化习惯目标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加快推动企业级SaaS云服务体系化发展
好习惯
浅谈我国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问题
论审核评估视角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
企业文化体系化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