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坐54 辆公交车,我从上海飙到了北京

2021-12-14罗晓兰

青年文摘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公交车公交

罗晓兰

“大二男生从上海坐公交到北京”登上了热搜。故事的主人公是B 站UP 主@ 符腾堡公爵W。他用6 天规划,坐了54 辆公交车,经过1291 个站点,耗时6 天5 夜,走过1810 千米,终于从上海到达了北京。以下是他的自述。

沿途的风景

纯粹依靠市域公共交通,走了将近2000 千米,这样的体验别的国家几乎没有。

这一路,我基本坐的是公交车,除了一些两市交界的地方有小断口,以及没坐上原计划的公交车等原因,我坐了3 次三轮车,打了3 次车。

上海的公交车很平稳, 用普通话、上海话和英文报站,车上的线路图是电子的。窗外,高架两边或是彩钢搭建的传统工业区,或是大型的高端现代制造业园区。车上多是年轻的上班族,打扮新潮。

一路往北,公交车经过乡间的小路,晃晃悠悠。车有崭新的、破旧的,有的车地板破损,座位破破烂烂。很多城乡公交车由私人承包,司机不穿制服,不能刷公交卡,放一个二维码,或是放一个铁盆子让你投钱。乘客谈论最近的农忙,说自己在哪里买了一条裤子,物美价廉。妈妈抱着孩子,穿宽松T恤,老人们脚上穿着布鞋。他们对陌生人更热情和好奇,问我从哪儿过来的,准备到哪儿去。看我在拍摄,有些司机问我的身份,但从没有人阻拦我。

同是农村,苏南与苏北、山东、河北的风貌都不同。

在苏南,邻市、邻县之间的公交线路都接通了。农村的自建房大都是欧式洋房,两三层,屋顶是斜的,红色或蓝色,一个大院落,院门高大,有复杂铁艺或中式装潢。到了苏北和山东,房子平顶,上面晾衣服,水泥墙面上刷了一些广告,很少见到院子。河北保定宋固到安国那一段,村子周边是麦田。路很窄,两边建满一层的房屋,要会车得先倒回路口。

到了北京,又有一种首都的崇高感。在河北高碑店上车前有安检,进入三环,道路两旁有很多大名头的机关单位。

这6 天5 夜的行程,我提前花了五六天才把线路做好。

先确定大的地点,再看中间的换乘点,从市到县到镇,逐步缩小去查,一点点连起来。地图上很多信息更新不及时,我就查各地公交的微信公眾号,或打电话求证。

出发前,我做了一个行程表,把地图上每一个换乘点都收藏了。我每天在公交车上要度过10多个小时。晚上10 点睡觉,早上5 点起床,早饭和午饭都吃压缩饼干和牛奶。为了不闷脚,我一直穿一双拖鞋。偶尔坐长途公交,我会补个觉,大多数情况我都盯着地图,看我离下一个收藏的地点还有多远。

行程很紧,我几乎每次都是一下车就狂奔,赶着到下一个站点。有时我还在上一趟车上,被红灯拦住,眼睁睁看着下一趟车先到站,在我面前就开走了。在山东济宁城区时,我下了车立马扫共享单车,但单车坏了,我拔腿就跑,赶在另一站堵住了去往曲阜的公交车,上了车,我气喘吁吁,好一阵才缓过来。

30 元一晚的三人间

蹲在三轮货车的后斗上,像逃荒一样。车子很颠簸,引擎声嘈杂,风吹得头发飞起来,特别冷。这个叫利国镇的地方几乎没有照明,很小,几分钟就穿过了。那天是雷暴天气,天上没有星星,我看着路灯的光慢慢地飘过去,想着离山东又近了一步。很快到了省界,天完全黑了,也没有灯。当时我还没吃晚饭,很饿。

那是4 月30 日晚上10 点多,同行的还有一家三口和一个老奶奶,他们的家都在山东的韩庄镇。孩子在江苏徐州上学,放假了父母去接。时间太晚,没车过省境了,大家碰到一起,求助利国镇的一个居民开货车送我们。

我最难忘的,就是这段苏鲁跨省的路程。

我上一趟公交车坐的是徐州88 路。五一前夕,车上挤满了乘客,我站在车厢前部,足不点地。车正开着,一个女乘客和售票员起了争执。两人用徐州方言吵了20 多分钟,后来司机师傅把车停下报警。

警察来调解,发现女乘客之前说自己是孕妇,其实不是,她面子上挂不住,就下车了。耽误了近半小时,让我意外的是大家没有很烦躁,也不抱怨,好像是日常生活里的一部分。

在韩庄镇我住了一个小旅馆,30 元一晚的三人间。农村自建房改造出来的,没有什么装饰。一楼有几个货车司机在喝酒,吃烧烤。这一路我遇到了很多司机,他们一般几个人一起,吃的菜比较多,眼神略显疲惫,皮肤很黑,肩膀搭个毛巾,裤脚带有污渍。在河北保定一个国道边的餐馆,我点了一份辣椒炒肉丝,作为四川人都觉得辣。司机很辛苦,他们需要这种重油重辣的食物,刺激自己疲乏的神经。

到济宁是第4 天, 刚好是五一假期,逢上农村赶集,省道两边的小摊绵延了1 千米左右。摊子上卖的有农副产品和日用品,还有蹦床、套圈等娱乐设备,到处洋溢着一种节假日的喜悦气氛。我看到有父母带着孩子买玩具和好吃的,莫名就被这种温情和生活的烟火气感染。

我为什么喜欢公交车

我今年20 岁,是华东理工大学一名大二学生,读的是化工专业。我从小对地理特别感兴趣,坐在公交车上,脑海中经常浮现出一幅画面,地图上冒出一节红线,一段段延伸,从一个城市爬到一个未知的远方。

经过黄泛区时,那里如今已经是富庶的粮仓。我想起黄河数次改道,宋朝和民国时期黄河决堤给人们带来苦难,以及1950年代修筑河堤和开发运河时热火朝天的景象。

微山湖,两省数百年械斗争夺的地方,现在建成了湿地公园。湖最后划给了山东的微山县,导致该县的辖区非常狭长。我在那趟公交上坐了95 站,共117 千米,这还是半路就下车了。

坐公交能让我有切实的体会,看着从小听惯的名词出现在眼前,一路上听到的口音从吴语到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冀鲁官话再到北京话,能很直观地体会到我们的国家到底有多大。

我来自四川绵阳一个普通家庭,住在城中村,左邻右舍都是普通人。早上5 点,中年男性的大卡车轰鸣,他要跑货运给妻子挣药钱。5 点半,失聪老人在清理垃圾。6 点,收废品处在“砰砰砰”地敲废铁……而我却可以安睡到8 点,不用起床挣生活。

我怕有一天,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校园生活单纯美好,刷一下绩点,课后上上网,看看动画片,周围的同学光鲜亮丽。我怕在里面待久了,会不接地气,慢慢丧失了对社会的敏感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所以我喜欢坐公交。

我不是核心的公交迷,加入公交迷群是在拍完视频之后,群里现在有三四百人。他们对某个城市某条线路的站点如数家珍,连执行这一条线的车辆型号、品牌,以及车内座位的布局都有研究。

中国的公交迷文化起步较晚,大概是从2015 年开始发展壮大的。他们和航空迷、铁道迷一样,是工业化蓬勃发展催生出的人们对机械、科学的热爱。

2019 年, 我心血来潮, 从上海坐公交到南京。今年3 月,为了给这次行动热身,我又从温州坐公交到上海。为了尽量朴素,我带着床单睡公园的草坪,半夜下雨,换到一个废弃的保安岗亭。

之前我还自己背锅煮饭,这次我就带了一个轻量背包装换洗的衣物、洗漱用品和拍摄装备。

父母知道我此次的旅行,一开始他们很担心我的安全,后来又为我感到骄傲。他们对我的期望首先是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在我看来,人文关怀就是人性的回归,人不会因为身份地位不同而被区别对待。公交车就是把尽可能多的人接入现代社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便利,这是很现实的人文关怀。

我是很普通的一个人,选择的赛道也和大部分人一样,生活目标就是上课,取得一个相对好的成绩。但我想在这条路上行走时,有机会往周边多看两眼。

比起花90% 的功夫获得90%的成绩,我更愿意拿60% 的精力换取70% ~ 80% 的收获, 剩下的10% 留给自己和生活。

(摘自“极昼工作室”微信公众号,Shand 图)

猜你喜欢

公交车公交
“纳凉公交”值得推广
你们认识吗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拒绝公交车上的打扰
等公交
公交车上
公交车奇妙日
第一次坐公交车
城里的公交车
公交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