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能煤业大断面掘进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研究

2021-12-14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泥岩锚索底板

周 瑞

(霍州煤电金能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静乐 031500)

为缓解采掘接替压力,提高掘进效率,采区和区段巷道常布置在煤层中。由于煤层内部富存节理裂隙,顶底板常为泥岩、砂质泥岩等软弱岩层,因此大断面煤层巷道若支护参数设计不合理,后期易发生显著变形,影响巷道的正常服务使用。因此,有必要开展大断面煤巷掘进支护技术研究以解决围岩变形显著问题。

在大断面煤巷支护技术方面,专家学者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理想的现场实践效果[1-4]。为解决金能煤业东翼集中回风上山巷道掘成后变形显著问题,本文分析了原支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注浆锚索改善围岩变形控制效果的方案。

1 工程背景

1.1 工作面地质条件

东翼集中回风上山担负中一采区的回风任务,巷道的地面标高为+1382~ +1450 m,底板标高为+919.5 m,长度为1306 m,坡度为12°。巷道沿山西组2#煤层掘进,2#煤层厚度为0.6~10.4 m,煤层倾角为7°~28°。煤层直接顶为4 m 厚的泥岩,基本顶为6.37 m 厚的砂质泥岩,直接底为2.6 m 的砂质泥岩,基本底为9.6 m 厚的细粒泥岩。

1.2 原支护情况

东翼集中回风上山的断面形状设计为直墙半圆拱形,巷道宽度为5.44 m,高度为4.82 m。原支护设计采用锚网索喷支护。

(1)锚杆支护。选用Φ22 mm×2400 mm 型锚杆,每排15 根,每根使用2 根Z2835 树脂锚固剂,顶锚杆预紧力矩不小于200 N·m/根,间排距800 mm×800 mm,配备尺寸为1000 mm×2000 mm 的Φ6 mm 钢筋焊接网护表,网格尺寸为100 mm×100 mm。

(2)锚索支护。选用Φ17.8 mm×6500 mm 型普通锚索,每排布置5 根,间排距1200 mm×1600 mm,每根锚索使用4根Z2360和1根CK2360 锚固剂,锚索锚固力不小于120 kN。

(3)喷浆支护。巷道表面喷射厚度为120 mm的C20 混凝土支护。

具体支护参数如图1。

图1 原支护参数断面图(mm)

东翼集中回风上山顶底板岩性均为泥岩,围岩较为破碎,承载能力不佳。同时,由于巷道沿煤层掘进,煤层厚度变化不均,部分区域巷道顶板存在托顶煤问题,增大了巷道围岩支护难度,掘成巷道发生显著变形,影响巷道服务期间的正常使用。现场围岩破坏呈现如下特征:

(1)巷道掘成一周内,变形速率均值可达21~27 mm/d,峰值可达105 mm/d,测得的顶底板移近量达1.12~1.54 m,两帮收敛量达0.92~1.47 m。

(2)巷道稳定周期长。根据对巷道变形数据的分析,发现巷道掘成后需经历至少28~57 d 方能达到稳定状态。

2 巷道变形原因分析及支护优化

2.1 原支护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巷道支护效果进行现场调查,发现原巷道支护存在以下问题:

(1)锚索长度不足。由于巷道沿底板掘进,煤层厚度变化大,锚索未能锚固在深层稳定岩层内。

(2)支护密度不够,支护强度不足。巷帮仅使用了锚杆支护,未布置锚索,帮部变形严重。

(3)支护失效现象普遍。由于围岩破碎,普通锚杆、锚索支护后预紧力损失严重,未能实现对围岩的主动支护,使得巷道围岩持续变形失稳。

(4)巷道掘进方式影响。由于巷道沿煤层底板掘进,巷道顶板存在顶煤,采动影响下顶板变形破碎严重,出现大范围支护构件失效现象。

2.2 围岩变形控制思路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注浆锚索强力支护技术。通过增大锚杆索的预紧力,实现主动支护;通过注浆锚索对围岩进行注浆改性,将围岩裂隙封堵粘结,保证预紧力扩散效果,变被动支护为主动支护,实现预应力全长锚固,改善围岩控制效果。注浆锚索支护具有以下特点:

(1)改善围岩力学性能

煤系地层由于属于沉积岩,岩性普遍较软,同时内部富存节理裂隙。煤层巷道受扰动作用,易发生变形破坏。通过注浆锚索对围岩注浆,可显著提升岩体的刚度和抗剪能力,从而保证在受扰动影响时变形较小。

(2)降低围岩松动圈范围

巷道开挖后,围岩应力环境发生改变,由三向应力向二向应力状态转变,受开挖卸荷作用,巷道浅部围岩变形破坏,形成围岩松动圈。围岩松动圈的产生,表明围岩的承载性能不足以承受所处环境的集中应力作用,围岩发生了变形破坏。通过注浆对围岩进行加固,其承载能力得到提升,巷道围岩不再变形破坏从而降低了围岩松动圈范围,保证巷道的稳定性。

(3)避免风化作用

通过注浆液对岩层裂隙进行封堵,限制岩体同空气接触,可避免巷道围岩内部受风化影响力学性能降低。

(4)实现主动支护

巷道围岩通过使用注浆锚索注浆加固,围岩的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同时松动圈范围明显降低,可保证支护附加应力场在围岩内的扩散,保证岩体与支护体形成整体承载结构,达到主动支护效果,使巷道顶板稳定而不易产生破坏。

2.3 支护参数优化

基于前文对原支护存在问题的分析,根据围岩变形控制原则,提出了支护优化方案,如图2。

图2 支护优化方案断面图(mm)

由于原支护为普通锚杆、锚索支护,当围岩破碎时预应力传递效果差,易出现支护失效,对此通过使用注浆锚索加强对围岩的控制。

锚杆采用型号为Φ22 mm×2400 mm,间排距800 mm×800 mm。注浆锚索型号Φ22 mm×8500 mm,每排布置9 根注浆锚索,顶板注浆锚索间排距为1200 mm×1600 mm,帮部注浆锚索的间排距为1000 mm×1600 mm,每根锚索使用4 根Z2360 和1根CK2360 锚固剂,锚索锚固力不小于300 kN。

为实现对围岩裂隙的快速封堵强化,选用P.O 42.5 硅酸盐水泥作为注浆锚索的注浆材料,选用波密度37 的液体水玻璃(硅酸钠)为注浆材料的添加剂。水泥浆的水灰比为水:水泥(质量比)=1:1;水泥浆:水玻璃(体积比)=1:0.25~0.5。

3 围岩控制效果

为评价提出的支护优化参数对围岩的控制效果,在掘进工作面布置了巷道表面位移观测点,监测巷道掘成后的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和底鼓量变化情况,监测数据整理如图3。

图3 巷道围岩变形情况

(1)随着测点距掘进工作面距离的增加,测得的巷道变形量逐渐增加,但趋势趋于稳定,在距掘进工作面30 m 处巷道变形量趋于稳定。待巷道变形稳定时,顶板下沉量为22 mm,两帮移近量为72 mm,底鼓量为24 mm。

(2)图3 中巷道围岩变形观测数据,表明采用注浆锚索对围岩进行强化支护后,巷道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同原支护下巷道围岩变形量相比降低95%以上,表明提出的支护优化方案较为合理。

图3 试验巷道围岩移近曲线图

4 结论

(1)为解决金能煤业掘进巷道变形显著问题,针对巷道地质条件,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提出使用注浆锚索改善围岩变形控制方案。

(2)采取优化支护方案后,现场观测数据显示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巷道变形量较小。同原支护相比围岩变形量降低了95%以上,表明提出的围岩变形控制技术适用性较好。

猜你喜欢

泥岩锚索底板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不同pH条件下红层泥岩崩解特性研究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胜利油田垦119区块塑性泥岩钻井模式研究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板上叠球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硐室底板加固技术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