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2021-12-14孟尧尧赵善庆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库区南水北调移民

孟尧尧,赵善庆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是不折不扣的大国世纪工程,在数十年的工程建设实践中,以渠首为代表的丹江口库区范围内,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形成了伟大的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精神(以下简称渠首精神)。2008年,中共南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在《渠首沧桑耀京宛》一书中首先对渠首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总结[1]。此后,对渠首精神的相关研究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入,但总体来说,对于南水北调精神整体的研究较多,而聚焦于渠首精神的研究仍比较欠缺。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召开座谈会,对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作出了部署,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挖掘渠首精神的内涵以及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渠首精神的形成历程

1.1 渠首精神的初步形成

1958年6月,丹江口工程设计方案出台。同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仅用了16个月时间就成功实现了汉江截流[2]。但由于工程质量问题,直到1967年大坝主体工程才建成,此时水利电力部又要求尽快建设引水总干渠和渠首闸门。1969年1月26日,渠首开工建设典礼在现在的邓州市(当时为邓县,下同)九重乡陶岔村举行,以邓县民工为主体的渠首闸建设工程轰轰烈烈地向前推进,并最终在1974年底建成了渠首闸和引水渠。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后的二十年间,施工人员实行军事化管理,民工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闯敢干、敢打硬仗,在艰苦的环境下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意志。同时,由于水位上升,库区数十万居民不得不分六批进行搬迁,这是库区的第一代移民。但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困难,移民安置标准低,安置地生产、生活条件差,不少移民又返回原地成为丹江口水库的二次移民、三次移民。这一批移民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丹江口水库、渠首和引丹干渠等工程的完工,为此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全线开工和通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工程总体进展较为缓慢,但工程各方参与者在极其艰难的南水北调工程实践过程中都表现出了令人敬畏的精神,尤其是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中展现出的拼搏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标志着渠首精神的初步形成。

1.2 渠首精神的完善和成熟

2002年底,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2005年9月,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启动。2009年12月28日,陶岔新渠首在老渠首闸下游80米处重建。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建成通水。与准备阶段的军事化组织管理不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更加凸显了新时期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特点,因此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和安全性[3]。2009年,库区移民搬迁工作正式开始,丹江口库区沿岸又有30多万移民离开故居,远赴他乡,他们以国家为重,以大局为重,再次作出了揖别故土的艰难抉择。

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全线开工到工程胜利通水这一时期,渠首精神的空间范围和精神内涵大为拓展。一方面,此前渠首精神的核心内容得到了继承和弘扬,工程和移民工作各方参与者再次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并且不再局限于库区范围内,而是拓展到了整个中线工程沿线。另一方面,相对于此前施工和移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工程实践中更加体现了科学性和创新性,移民工作也尤其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这一时期是渠首精神完善和成熟的阶段。但是,工程通水并不意味着渠首精神就此完成了历史使命,相反,渠首精神在此之后仍然不断得到弘扬和发展。

2 渠首精神形成的文化基因

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4]。渠首精神自然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从伟大的民族精神中汲取养分。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也提出了“载舟覆舟”之论,后来唐太宗指出“国为民之本”,这些无不证明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就一直存在,为渠首精神中所包含的人民至上原则提供了注解。而具体到库区范围所涉及的河南、湖北两省,渠首精神主要受到了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影响。从两千多年前开始,中原地区就流传着愚公移山的传说,愚公一族战天斗地的精神和当年渠首工程建设时的一句口号“邓县人民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春秋时期的许穆夫人到抗金名将岳飞,无不体现着中原人民的家国情怀和牺牲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尤其是移民工作中得到了又一次的发扬光大。“楚风汉韵”的南阳盆地融合了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特点,孕育了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文化底色,又如北宋时期范仲淹作于花洲书院的《岳阳楼记》,使得“忧乐精神”融入了邓州人民的血脉之中。此外,古代大禹治水的传说,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水利工程中蕴含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精神,也为渠首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来源。

2.2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哺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5]。这一股精神指的正是在一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而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渠首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然带有这一精神谱系的特征,受到这一精神谱系中其他精神的影响。

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革命文化,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的革命精神。在与渠首相距不远的大别山区,曾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大别山精神中蕴含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团结进取精神等,与渠首精神的内涵高度一致,为渠首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而在库区范围内,中国共产党曾经先后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豫西抗日民主根据地、豫西解放区等,革命先辈们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激励着后来的南水北调人开拓进取、英勇奋斗,为渠首精神提供了直接的、深厚的思想源泉。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建设祖国,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以无私奉献、拼命苦干为特点的精神品质,而初步形成于这一时期的渠首精神自然也带有这些时代印记。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雷锋的五百多名邓州籍战友将雷锋的精神带回了家乡,创建了编外雷锋团,使得雷锋精神在穰原大地得到了弘扬,邓州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雷锋城”,雷锋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也被运用到了渠首等工程建设实践中。改革开放后,抗洪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展现了新时期改革创新、拼搏奉献等精神风貌。首创于邓州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发扬基层民主、化解社会矛盾探索了经验,是新时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这种求实创新的精神和工作方法也被运用到了新世纪南水北调工程中征地、接纳移民等工作中,为新时期渠首精神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渠首精神的内涵

3.1 顾全大局、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渠首精神的核心,其主要表现在移民工作中。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渠首考察时对移民群众动情地说道,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6]。充分肯定了移民群众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展现出的伟大奉献精神。

半个多世纪以来,河南、湖北80多万库区群众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推进,面临着人生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抉择。尤其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特殊社会环境影响,数十万移民背井离乡,只有很少甚至是零补偿,而迁入地条件恶劣几乎无法生存。淅川县的何兆胜,一生为南水北调多次迁徙,辗转三省四地,他生前留下的那句朴实的话至今让人热泪盈眶:“再也不想搬家了。但是,国家要用这块土地,我们一定让国家满意。”何兆胜的事迹生动地诠释了广大移民群众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牺牲奉献、大爱无声的崇高精神。

对于移民迁入地来说,接纳移民,实际上就是从原有的土地和社会资源中,挤出一部分进行重新分配。由于接纳大量淅川移民,邓县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接收移民最多的县,许多邓县村镇将最好的耕地分给移民,加重了人均耕地偏少的问题。同时由于水库蓄水,淹没了淅川县最平坦的一片土地,当时的南阳地委着手调整行政区划,先后划拨了邓县数百平方公里土地给淅川县,邓县由此成了“隐形的淹没区”。

在移民过程中,做出牺牲的不只是移民群众,大批的移民干部也付出了大量精力甚至是生命,他们任劳任怨、知难而上、鞠躬尽瘁。土门村村民组长马宝庆,为了监督新村建设,连续一个多月在工地工作到深夜。2010年12月14日一早,在去工地的路上,马宝庆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有醒过来。据统计,在整个移民工作中,仅淅川县就有十名干部牺牲在一线[7]。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为了保障出库水质,库区人民再次作出了巨大牺牲,许多工矿企业,甚至是当地的支柱型企业,都毅然决然地被关停。这些都体现出库区人民为国分忧的大爱情怀、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境界。

3.2 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人本精神

丹江口水库运行初期,由于历史的局限,国力的贫弱,经验的缺乏,当时的移民移而不安、安而不富,有些人甚至流离失所,成为数十年来社会上最贫穷的群体之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国家有能力为移民工作提供更加充分的物质保障。与此同时,在2009年后的移民搬迁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了公平透明的移民政策,移民干部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疏导工作,最终如期圆满完成了移民搬迁任务。整个搬迁过程和谐、顺利、平安,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河南省委省政府将这一时期移民迁安的经验归结为:“心中永远装着移民群众”。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北方人民群众的需要,工程建设依靠的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调水的成果也由广大人民共享。在新世纪的移民搬迁过程中,更加将人本精神贯彻到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人民至上的政治理念和担当。因此,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成为了渠首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

3.3 不畏艰难、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

南水北调作为一项大国世纪工程,工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要完成这样一项工程,不但需要做好物质上的保障,更需要一股精气神的支撑。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邓县人民在建设渠首和引水渠的过程中,面对着艰苦的施工和生活条件,他们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将无限的热情投入到工程会战中。当时大型工程机械极其缺乏,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民工们发挥聪明才智,自己发明了一些作业方法和简单的工具。但这些办法具有极高的危险性,不少民工因此致残甚至牺牲。在渠首和引水渠工程中,邓县共伤残2287人,牺牲141人。

在中线工程全线开工后,虽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相比几十年前已经大大提高,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也依然出现了不少技术难题,而且根据上级要求,中线工程要在2014年通水。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大工程参与者抛家舍业,扎根一线,你追我赶,攻坚克难,许多人为此付出了青春、汗水甚至鲜血。为了避免雨天施工,施工人员常常在晴天拼命赶工,夜间加班也是常态[8]。在南水北调工程中,这种不畏艰难、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随处可见,并为工程的顺利完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可以说,没有这种精神上的鼓舞,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就不可能如期开通,这一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也将难以实现。

奉献精神、人本精神和奋斗精神是渠首精神的主要内涵,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和相互贯通的,但是渠首精神的内涵绝不仅限于这三个层面。相反,在南水北调工程数十年的实践历程中,渠首精神还包括了创新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等丰富的内涵。

4 渠首精神的时代价值

4.1 彰显中国制度优势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党才能领导人民不断地创造奇迹,也正是在这样的制度之下,才能产生这样可歌可泣的渠首精神。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受水区和水源区,移民迁出地和迁入地顺畅衔接,建设、移民、生态等部门有效协同。通水之后,北京等地又开展了对库区的对口帮扶,从产业、教育等方面进行援助。因此,南水北调工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9]。

南水北调这么庞大的工程,投资数额巨大,工程本身产生的直接收益远远无法弥补投资,因此,在其他任何社会体制下,都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工程。但正如渠首精神中所蕴含的人本精神,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才能不计成本建成这项民生工程。也正是在这样的制度下,广大库区人民和工程参与者们才能勠力同心、拼搏奋斗、甘于奉献,共同完成这一人间奇迹。这也充分证明了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地不断创造属于人民的幸福生活。

4.2 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渠首精神是践行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因此弘扬渠首精神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首先,渠首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为实现一渠清水润京津,广大移民群众顾全大局,以“苦了我一家,幸福全中国”的内心境界,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做出了选择,毫无疑问是当代爱国主义的生动实践。其次,南水北调工程是由国家主导实施的,其初衷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这充分反映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性,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所在[10]。国家在工程中统筹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自上而下万众一心,践行了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最后,广大工程建设者数年如一日扎根一线,顶风冒雪,为南水北调事业挥洒汗水、泪水,甚至付出生命。在工程中每个人都坚持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甚至在一些环节不惜多次返工重来,这正是对敬业精神最高的诠释。

4.3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库区人民要接续实现乡村振兴,努力追求美好生活,就必须充分发挥渠首精神的作用。

要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这就需要发扬渠首精神中的奋斗精神,激发干部群众的劳动热情,吸引人才回流,提振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渠首精神本身也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邓州市通过深入挖掘渠首精神和库区生态文化资源,将当年渠首工程指挥部所在地韩营村打造成集红色文化、绿水青山、民俗风情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带动产业兴旺和乡风文明[11]。此外,渠首精神可以还在基层治理等方面起到激励作用,例如通过主题党日、集体学习等活动,让党员干部从学习渠首精神中得到洗礼并汲取经验,从而使得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

此外,由于库区承担着保障水库水质的政治责任,在发展经济时就必须坚持生态环保优先,这就要将许多影响水质安全产业排除在外。在这样的情况下,库区人民就要再一次展现出大局意识、奉献精神,自觉扛起肩上的责任,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友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渠首精神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基因,其主要内涵包括但不限于奉献精神、人本精神和奋斗精神。在新时代,要继续继承和弘扬渠首精神,尤其是发挥渠首精神在彰显中国制度优势、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库区南水北调移民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南水北调:曾有三个问题争执不下
移民火星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公投在即
伊拉克政府军入主基尔库克
内陆移民(外二首)
用好南水北调征地移民资金
Immigration移民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