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2021-12-14□王琳
□王 琳
(张掖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甘肃 张掖 734000)
农业档案开发管理是在农业生产及技术研究活动中形成的按归档制度统一文件材料的总称。建立完整农业档案,对于农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具有重要作用[1]。
1 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是农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农业档案中记载着本地区人文环境、土地资源等情况及本部门日常运行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电子文件等资料,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和农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不仅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将市场作为导向,通过高新技术手段,以实现生产最大化为目标,有利于农业资源整合,促进农业快速增长,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从而推进农村发展。农业档案管理有助于农业健康稳定发展,能为农业生产活动作出有效的引导,可以给农业发展提供指导,加快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可见,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 农业档案在农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农业档案是农学科研成果的体现,不仅记录了农业科研的整个过程,也为今后农业发展及农业活动管理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农业档案中的相关数据、资料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农业发展规律,为农业持续性发展提供可能。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农业档案管理有利于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科学地帮助农民创收,提高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档案部门应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利用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给农民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农业知识及资源状况,这些生产信息和相关技术将会引导农民更合理地规划和利用现有的资源[2]。
2.1 提供农业信息
档案部门在农业档案的管理中,应为基层用户提供综合性和实用性信息,以此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同时,提高农业档案服务意识,积极拓展农业档案管理中被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据此提供可靠的农业信息,并结合信息特点、范围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式,增加农业的经济收益。
2.2 降低农业市场风险
农业市场风险高是由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造成的,导致农业生产出现盲目性及滞后性。为了降低农业风险,可以利用农业档案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相关信息,确保农业投资方向准确。实现农业生产全阶段信息衔接,处理好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各种信息的有效传达,处理好生产与经营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供求关系平衡。
2.3 加快农业技术传播与推广
农业档案管理中,利用信息传播技术,能够实现农业信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传播,使农业生产的技术资料能够准时到达生产者手中,为生产者播种、栽植、施肥等提供信息参考。
2.4 及时把握政策导向
在新经济背景下,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农业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与农产品的特征,从而合理定价,提高价格优势,更有利于生产者确定自己的投资方向,提高农产品的档次。
3 农业档案管理方法
3.1 提升农业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农业档案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首先,要从提升农业档案工作的认识入手,切实加大对农业档案工作的管理力度,安排专人负责,做好资料搜集整理和归档处理工作。其次,要加强经费投入,保障计算机、档案柜、档案盒等硬件设施设备配置齐全,确保农业档案管理得以顺利实施。再次,要健全、完善农业档案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关激励制度和惩罚措施,促进农业档案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最后,要加强农业档案管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对农业档案管理有所认知和了解,并通过学习农业档案管理相关法规,提升对农业档案法规的认识,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3]。
3.2 做好农业档案资料日常收集工作
在农业档案管理过程中要保障档案齐全,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安排专人负责农业档案日常收集工作,特别是及时收集本部门、本单位承办和起草的各项文件制度、重要数据以及过程性原始材料等有价值的工作资料,确保农业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3 合理制定农业档案的分类标准
农业档案通常分为文书档案、业务档案、设备仪器档案、会计档案、人员档案和荣誉实物、特殊载体及其他档案等一级类目,在这些一级类目下还可设二级类目、三级类目等,一般按时间先后顺序采取集中式年度归档分类排列方式进行整理归档。
3.4 提升农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农业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将对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个人综合素养,做到对农业工作各项业务如数家珍,对农业档案了如指掌,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4 完善农业档案管理的建议
4.1 建设农业项目档案
建设项目档案,指的是从项目申请开始到项目完成期间发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是项目建设整个过程的概况。尤其是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中许多内容都应建档归档管理。
4.2 项目申报立项档案
农业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多种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包括低产田改造和生态综合治理等内容,所以农业档案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要对其进行细化,在项目建设初期一定要做好项目调查研究工作,通过数据和文字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当项目批复后,需要将批复的文件及项目实施计划表一并归档[4]。
4.3 项目投标并加强监理档案管理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大型工程必须公开招投标,选择合适的施工方,继而签订建设合同。项目工程的整个开发都是围绕合同进行的,它是联系各方的纽带和桥梁,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资料。工程监理档案也是农业档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监督具有重要意义,工程监理的整个运作过程都应进行档案管理。
4.4 项目竣工档案管理
在农业工程项目完工后,要做好对合同文件和技术材料的整理工作,做好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并将工程监理报告提交给有关部门,完成工程的收尾工作。
4.5 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图片档案管理
农业工程项目的图片管理涉及前、中、后3 个部分,档案人员需随时对图片进行整理,并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对其进行管理,通过图片可以使整个农业开发项目的全部历程一目了然。
4.6 管理会计档案
农业档案管理中,会计档案同样重要,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财务报告等核算材料,会计档案记录了单位经济的原始活动,所以对其一定要妥善保管。
4.7 科学管理档案
财会人员和档案归档人员在进行会计档案的收集工作时,应根据归档范围进行整理,不仅要对会计部门中已有的档案文件资料进行整理,还需要将散存于其他人手中的材料进行归档整理,防止遗漏。虽然现在计算机已经普及,但是大量电子文件同样需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归档处理,而有些材料还需要以纸质方式存档。
5 农业档案发展建议
第一,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水平。在日常收集、立卷的过程中,做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归档,电子档案方便查找和自行检索,纸质档案利于保存,两种档案“齐头并进”,以便随时调用和查询。
第二,对电子文件档案实施管理,以防纸质档案和部分电子档案发生重复编号的问题。
第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依托计算机对农业档案进行图像扫描、文字处理等,在不影响档案正常使用及其完整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将纸质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保存,既提高了图像档案的管理效率,又提高了档案利用率。
6 结束语
农业档案的有效管理可推动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并有效引导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对农业档案进行管理极为必要。在进行农业档案管理时,可以从人员、设备及领导的重视度等方面加强建设,比如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使用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提升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等,从而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最优化,最终推动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