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2021-12-14梁培艳

山西农经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劳动力

□梁培艳

(沁水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山西 晋城 048200)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建设和发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农业稳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还可以推动我国基础性产业改革和创新,是保证国家自立自强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但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目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1 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

结合目前国际通行标准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人口的年龄结构层次中,60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10%以上,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了7%,达到这一数据指标,基本可以被判定为进入老龄化发展时期。

根据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从1999 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发展时期。结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可知,2010 年我国农村地区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9 930 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数量的55.92%。随着时代发展,农村老龄化越来越明显,与城镇相比更严重。

结合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可知,2014—2019 年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量正在以每年1 000 万人的速度持续增长[1]。根据预测,预计2020—2040 年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会达到每年增加1 200 万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普遍比较严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死亡率低、寿命延长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目前农村生产率普遍比较低,农村迁出人口数量高于迁入人口,年轻劳动力严重流失,导致农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2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速度快速提升。但是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相对比较严重,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要深入了解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带来的影响,才能找准各类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此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2.1 对农业经济带来的短期影响

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比较高,受这一现实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人们为了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或者想要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普遍会向城镇迁移,久而久之,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2]。由于农村地区现有青年劳动力逐渐迁出,留守人员普遍年龄比较大,通常都是在50 岁以上,无论是体力或者素质都明显低于年轻人,比如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尤其是无法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化农业机械。部分地区由于留守人口整体年龄普遍较大,体力、精力不足以支撑农业生产活动,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农村土地抛荒的情况。

受到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目前农村地区的师资以及教学设备配备情况严重不足,尤其是在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较少,导致留守人口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留守人员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水平等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思想过于保守,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对先进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比较差[3],特别是不了解部分新型农业机械的具体操作流程,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通常情况下是以投入劳动力为主。由于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情况比较严重,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少,整体质量也很难得到有效提升,使农业生产效率无法提高。比如统计某地区2015—2018 年农业劳动人口总数发现,当地人口总数降低了5%,对应的农业生产总值也整体下降了1.4%[4]。

另外,受到人口老龄化影响,现阶段被抚养的人口比例有所增加,青年、壮年在参与劳动时的整体经济负担有所增加。结合相关数据统计结果可知,2018年我国总抚养比例超过了40%,部分省市甚至超过了50%。

2.2 对农业经济带来的长期影响

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为了有效保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向前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生产总值快速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相关研究可知,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务工,造成了很多农村农田荒废。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进行高强度的农业生产活动。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活,很多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将土地通过承包的方式进行转让,间接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5-7]。

和传统家庭化耕种形式相比,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可以采取更加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老年留守人口为了有效解决自身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的问题,大多数会选择将土地外包,间接促进了土地流转,扩大了连片耕地面积,便于机械化操作,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通过有效应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可以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为了有效适应部分老年人的耕地需求,专门研究出适合老年人作业的相关机械设备,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和创新。通过大规模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来开展农业生产活动,采取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工作方法,使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得到了有效转变。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和提升,无论是承包大户或者农业企业都要了解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积极主动地引进和利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弥补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利于解放劳动力,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8]。

2.3 着手开发老年劳动力资源

虽然农村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但是老年人也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合理开发老年劳动力资源,同样可以将老年劳动力的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我国目前农村地区的老龄化劳动力基本上是50 岁左右的人口,这些居民身体素质相对较好,虽然比不上年轻的劳动力,但是仍然可以发挥余热。因此,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中,可以适当为老年人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比如聘请老年人担任一些景区、景点的讲解,由于这些人基本都是当地人,对当地文化、民俗等非常了解,同时经验丰富,不仅有利于将剩余老年劳动力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而且可以为外来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9]。

2.4 加快推进适度规模农业

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农业劳动力流失情况比较严重,人均耕地面积有所提升,无形中促使农村逐渐具备了发展规模农业的机会。要与各地区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妥善处理土地、收入等问题,保证适度规模农业得到发展[10-11]。

首先,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配套方法。土地流转是近年来国家的基本政策之一,各地政府应科学合理地构建符合建设要求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对租赁手续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适当培育和发展流转中介机构。流转方式应可以耕地入股的方式为主[12-14]。

其次,实现农业生产体系规模化,科学构建农村融资体系。加强农业生产信用社建设,提供信贷支持。针对各种不同类型机械设备提出的个性化需求,要为其提供符合要求的分期付款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支持,尽可能满足规模农业在发展中对于资金提出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要保证抵押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3 结束语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必然性,并不是依靠人力就可以控制。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农村经济、农业经济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一形势,要把握住其中隐藏的发展机遇,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发展,有效规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风险,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实现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劳动力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劳动力再生产模式的科学内涵及变动论析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