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体系构建策略

2021-12-14陈永强

山西农经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民技能培训

□陈永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从乡村产业建设、乡村文明建设及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入手。在乡村振兴中,农民是根本,加强新时期农民素质培养,对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切实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农业在我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农民的素质直接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情况。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很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工业、服务产业,发展重心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越来越多农民进入城市工作,留在农村的多是老少妇孺,老龄化与“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此背景下,农民素质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农村生产必须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改变以往生产效率及质量低的情况,更新与完善种植技术、设备等。更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2]。

乡村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促进了新型职业农民出现,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新型职业农民以每年超过100 万人的速度增长。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的农业生产具有规模化、辐射性、绿色化以及网络化等特点。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带动几十户农户,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教育培训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代农业建设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比较大,只有根据产业及农民的需求,丰富与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内容,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队伍的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真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3-4]。

2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固有思想陈旧,缺乏新生力量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条件差,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很多涉农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倾向于在城市工作。再加上受传统思想及观念的影响,有些人认为农民并不属于有前途的“职业”,这种固有的思想导致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对于乡村建设的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辛勤耕作就会有所收获,主观上认为技能培训作用不大,致使技能培训的效果不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纷纷进城务工、定居,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如何引导进城青壮年或城市青年到农村工作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当前需要重点克服的难题[5]。

2.2 教育培训体系尚待整改,学习成效不高

从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建设,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农民队伍,是促进农业产业提升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已经超过1 000 万人,是乡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目前农村地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体系还不健全、内容也不完善,导致农民群众技能水平差异较大,对于农业技术的掌握与实施不到位,还需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此外,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很难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培训难度大。

2.3 师资力量不够,培训内容不全面

从涉农教育培训的现状来看,师资力量明显不够,在师资队伍中初级职称及不具备职称的教师比较多,而且教师年龄偏高,新生力量不够,导致所教授的内容缺乏新意,实践性也不够;培训内容不够全面,没有高效发挥综合性技术的优势;培训内容单一,涉及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内容不足。当前国家指定培养职业农民的机构多集中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下属的涉农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各级农广校以及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等机构,看似分布非常广,但实际除了中高职院校有较充足的师资力量外,其他培训机构都面临教师人才缺失的问题。这种现状和社会普遍轻视农业教育有关,正是由于涉农教育专业遇冷,不仅导致我国普遍缺乏农业技术人才,也缺乏专业的农业教育人才。

2.4 政策扶持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中,政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政策扶持到位、执行到位,才能够为培训体系实施与落实提供坚实保障。但是目前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政策落实并不到位,在基层当中的执行也不到位,财政补助资金比较少,甚至有一些培训资金发放不及时,影响了培训效果和质量。

3 对策建议

3.1 做好定位工作,及时关注供需市场变化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不断增加,做好定位工作、及时关注供需市场变化,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在具体培训过程中,要对培训对象进行精准定位,从当前乡村建设情况出发,分析职业农民的类型。

首先,定位要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入手,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做好生产、技能、专业等类型的划分,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内容。还要完善技术准入机制,严格落实考核制度,对合格的人员颁发结业证书,保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效果。

其次,培训主体要多元化,要给市场放权,激活市场,构建灵活多变的市场主体,尤其要处理好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科研院所、农业院校等方面的关系,发挥各方面的优势,预留更多参与空间。同时,要鼓励高学历、高素养的青壮年返乡参加培训,使他们成为职业农民的重要生力军。

再次,培训中应重点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与创新意识,紧跟潮流,借助新媒体与便捷的交通,打通农产品销售环节。随着新媒体兴起,农副产品可以借助短视频与直播的方式拓展销售渠道。要转变以往职业农民的培养思路,教会他们用新兴手段拓展市场,形成“产销游”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最后,应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职业农民。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改变人们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刻板印象,强化农村地区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3.2 构建动力支撑体系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最好的动力支撑就是保证其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农民不断自我修正,这需要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首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相吻合,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民,越来越关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现实需求。

其次,当前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发展规律相吻合,所以新型职业农民的技能培训应将两者结合起来,满足社会发展的生产要求,更好地遵循市场需求,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促进乡村建设。

3.3 健全相关制度,维护运行机制稳定

要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稳定运行,需要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完善相关政策。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制订奖励机制、完善选拔机制和法律措施等方面入手。政府应加大管理力度,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提升职业农民培训效果。

其次,尊重市场规律。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必须要符合市场规律,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给予培训机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要广泛发挥各个方面的力量,通过构建相对完善的培育体系,维护培训机制稳定运行。此外,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多引进市场营销方面的实践人才,特别是需要特聘一些比较知名的直播销售能手、“短视频up主”来乡村对农民进行营销教学,使农民能够掌握新的营销方法与市场规律,更好地提高自身收益。

3.4 构建主体队伍体系

首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包括各类型企业、教育机构、政府等。在培训之前政府需要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重点考虑,将培训纳入培训体系当中,其中作用比较突出的就是高职院校,应重点发展。

其次,农民是相关培训的主要群体,对于这一群体的培养重点放在人才选拔上,需要做好筛选工作,满足条件的可以接受培训。

4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乡村建设与现代化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连接作用。研究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内容,可以丰富他们关于农业的知识,掌握多样化的农业技能,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转变传统农业管理理念,带动经济建设,为乡村建设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农民技能培训
耕牛和农民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农民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