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展望

2021-12-14鄢裕强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融合农业农村

孟 帅,柳 军,鄢裕强

(江西农业大学 职业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近年党和国家对推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机制改革和创新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大政策。当前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产业融合,以此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样的发展路径。本文通过整理乡村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发现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开展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以此实现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推进的双重发展。

1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内容

1.1 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界定

当前,学术界尚未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概念作出明确的定义。对关于农村产业融合作出已有的概念研究进行归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目的论”。农村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作为发展基础,把高科技技术渗透在农村产业发展的模式里,将农业产业各要素资源进行跨界集中化配置组合,从而实现农村产业集中发展[1],进而可以实现我国农村农业综合现代化。根据马晓河的观点,农村产业融合最后能够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目的论侧重于宏观层面的理论总结,是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共现分析后的凝练和概括。二是“过程论”。国内农村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实际上是指使农业经济产业链延长,同时拓宽经营范围,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2],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发展现代化、规模化,就必须进行农村产业融合。过程论强调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实现要素跨界流动和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三是“结果论”。乡村产业兴旺,“不单纯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多的是农村各产业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融合的一种状态”[3],使农村经济发展同除第一产业之外的经济发展相结合,营造另一种价值标准,实现农村产业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产业生态”[4]。此外,还有研究将“农工业”[5]、“三链融合”[6]、“产业公地”[7]当作是现在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或者把三种产业模式中存在的人力资源、原材料和高端技术等相互融合,以此作为农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1.2 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及实践研究

要想实现国内农村经济的产业融合,就不可避免地要对当前农业进行转型升级。在这融合过程中,不断创新农业发展的范式,实现国内农业产业融合的优化升级。首先,要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范围。姜长云[8]提出要想实现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就要实现产业化的集中式发展,拓宽产业功能,将服务业融入农村经济发展中。根据万宝瑞[9]的观点,农村经济发展的三种产业当下在不断地进行融合式发展,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农村产业链融合的趋向,可大致分为农村二元产业融合和三元产业融合。其次,培养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经营主体,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化。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农村经济发展要注重对经济发展经营主体的培养,以此为基础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学者们大多提出以农村农民、农户群体为依托,培育农业产品专业生产大户、职业经理人等来积极推动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黄祖辉等[10]指出新时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主体包括农村的合作社、专业生产经营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者,要将其完全纳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此实现国内农业更好发展。在当下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产生了新的行业,即农业职业经理人。程亚等[11]认为依靠着农村农业新发展经营主体,农村职业经理人在产业链中发挥着联通融合作用,提高了农业经营服务质量。但是赵海[12]提出若从外源性产业融合的视角来看,农村经济发展产业链融合的主体包括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加工或生产流通经营企业生产为经济基础的。第三,大力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当下,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农业为基础,多种产业相融合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农村物流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村逐渐发展成为电商企业眼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竞争区和发展市场,蔡道成[13]提出需结合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对我国农村电商服务产业链进行创新重塑,实现农产品营销市场的大力发展。根据我国2017年颁布的政策,要以农村实际为基础,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具有发展前景的农村产业,实现乡镇的特色化建设。郝华勇[14]提出特色小镇是城镇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通过立足农业特色,将农村文化价值蕴含其中,同时发展旅游业,以大数据为依托,实现多种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

国内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态势,传统的单一固化的发展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要想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就要对其生产方式进行革新。曲琳平等[15]以山东省为样本进行实地调研,选定烟台市的一个乡村,经研究要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要注重乡村地区生态的文明发展,打造优秀业态,营造良好乡村形象,实现乡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以武陵地区的农村产业发展融合为例进行分析,欧阳胜[16]认为各级贫困地区的政府应从牢固农村产业发展基础、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和完善产业融合平台体系建设这四个方面,及时总结经验并探索提出一些成功同时具有一定可复制性的产业创新模式。郝华勇[17]对湖北恩施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发现,特色产业的发展可以极大地带动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

近几年,已经有不少研究者开始针对国内农村地区的三种产业发展进行分析。陈国生[18]在研究毕节市农村产业融合时架构了湖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融合的评价系统,并使用分层分析法来评价当地农村产业发展融合状况。考虑中国各地区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等诸多因素存在较大差异,王丽纳等[19]利用2008—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国内农村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发现国内东部沿海的乡村进行产业融合速度较快、产业转型升级程度高,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而中西部农村地区要注重自身主导产业,加强人力资本建设,加速三产联动。以山东个别地区为例,陈盛伟等[20]以TOPSIS法为基础,提出当前我国需要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和积极运用新生产要素技术促进农村农业增产,促进农业智慧化。

1.3 农村产业融合的制约因素

对于多数农村地区来说,制约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乡村产业链不完整、农业本身经济发展机制存在缺陷、经营主体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和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产业融合的吸引力不足等。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产业融合的功能,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美丽乡村建设,研究者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首先,付豪等[21]认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极不同步,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不足导致农村产业链并不完整。“中国农业规模虽大,但辐射带动过小”[22],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产业融合的源头处存在着缺陷。并且,当前我国对农业发展现代化高度重视,新型农村产业经营者在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对新型农民的培养过程是复杂的[23],并且由于对新型产业经营者的培养方向不确定,培养方式也存在失当的情况[24],以至于当下产业融合的新型经营者对发展模式和方向的认知并不充分,由此对农村三种类型产业的融合发展带来一定阻碍。最后,随着乡村产业发展趋向特色化、差异化,农村职业教育更要服务产业特色。但是落实到实践中,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方向上有一定的偏差,存在着“轻农”“离农”“去农”的现象[25],并且农村职业教育没有很好地和农村经济发展产业融合关联起来,“现存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仅仅是一种松散联结的市场关系”[26],使得农村职业教育无法扎根农村,农业人才在农业经济发展融合中不能很好地被利用,所以职业教育发展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27]。

2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述评

当下国内农业融合发展模式上体现出持续深化的态势,采用定量分析及定性研究的方法,研究范围也在各个方面不断扩展着。

从研究内容来看,我国关于农村三产融合研究从理论溯源、政策解读等定性描述分析,逐渐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本质进行定义和全面总结,由此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同时以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范式以及融合状况等为基础进行具体描述,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具体实践也不断丰富。但是当前我国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不多,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框架进行分析。并且,国内农村产业发展的融合范式还没有进行过系统化、体系化的总结,对农村地区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仅仅停留在个别层面。

站在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主要从政策内涵和内涵界定等方面进行定性研究,进而架构评价指标系统展开定量分析,从典型个案研究剖析向开展区域性实证问题探讨综合研究分析转变。目前我国对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方法与学科主要包括社会学和经济学等,但是相对来说学科角度并不丰富,对农村产业融合研究过程中分析的角度往往没有足够的理论去支撑。同时,学者在分析过程中仅仅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的解决途径,难免不会对其他角度的问题存在忽视的情况。

从研究尺度来看,首先是时间尺度,通过梳理我国目前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传统思辨的定性描述,主要是在纵向时间变化或国家各项政策颁布上分析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重点区域和各省份之间差异等方面,相较而言目前针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时间跨度相对较窄;其次是空间尺度,当前我国研究者的分析空间主要集中在发达省份及地区(山东、浙江、东三省等),极少涉及对中西部贫困却有产业特色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模式及路径进行研究,对经济落后且没有明显产业特色的省份研究几乎空白,也没有对基层地区的乡村农业发展进行针对性研究。

3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展望

3.1 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拓宽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视角

随着《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国家政府对当前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非常重视,农村产业与政府、企业、农民的对话形式更加丰富和开放多元,促进了学界对农村三产融合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把多种学科的观念和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实现多种观念和理论融入。跨学科研究为我国现代农村产业融合的学术研究丰富了新的研究方法,提升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水平,能够体现出国内农村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价值所在,实现国内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系统的完善。进行理论研究时,研究者应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对农村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统筹规划。农村产业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产融合是与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利益相关者结合在一起的复杂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与非线性关系相融合的较为复杂的联系。所以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发展不只是经济发展的一方面,更是关乎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在研究问题时要将其置于社会系统的视野里,而对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从整体的视角综合分析其原因。

3.2 扩展现有研究理论,构建农村特色产业融合研究框架

加强对国内农村经济发展产业融合的综合研究、架构理论体系,是当前国内产业融合的关键所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总结归纳出我国不同区域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范本,进而架构出一个多种元素相融合的体系。所以,国内农村产业发展的研究要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并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累积,才能建构起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

3.3 重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为农村产业兴旺提供科学决策

站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角度分析,实现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性发展,能够补足农村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实现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所以,学者研究时要立足于实际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和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针对性分析,知悉农村产业融合的状况以及农民对于产业融合的态度和诉求,总结归纳之后进而上升到思想理论层面。目前国内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并不匮乏,侧重于对基础性理论和概念的研究,但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专门化分析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导致很多研究成果的应用决策参考价值相对不强。因此,汇总中国不同经济区域、不同类型农户的典型产业融合模式,提出融合的具体科学路径和解决对策措施,应该成为未来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的重点。

3.4 以产业融合为契机,探讨中国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心骨,只有建设好了特色产业,才能带动区域发展,才能留住人才,并辐射其他产业,最终向现代化乡村迈进,形成乡村发展新格局。首先,学者从如何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融合的发展长效机制入手,试图通过增加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从已有现实个案中汇总出中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成功范式;其次,通过研究我国农村自然和文化资源,将各资源要素有机结合,建立中国特色农业、休闲旅游等融合发展的共建机制,实现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延长;最后在充分认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学者们积极尝试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为经济发展新契机,对国内特色农村地区产业的发展动力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实际出发实现国内农村地区产业的综合发展,进而实现国内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融合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