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上海农业电商发展的思考

2021-12-14逯连静郑秀国

上海农村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物流农产品上海

■ 逯连静 郑秀国 马 佳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农业电商发展迅猛,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业电商企业和平台。近年,上海涉农电商平台多达100多家,规模较大的有10余家,如叮咚买菜、盒马鲜生、天天鲜果、百果园、每日优鲜等,其中叮咚买菜和盒马鲜生的销售额加总占总量的80%。2020年的新冠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疫情期间,各大涉农电商APP下载量和每日订单数量迅速增加,上海农业电商成交量也不断提高。2020年一季度,上海市涉农电商平台交易额已达88亿元,同比增长167%,订单量增长80%。这些都是上海持续提升的营商环境、不断夯实的信息化基础、日益丰富的创新资源和需求强大的消费驱动力,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上海谋定而后动的成果。新冠疫情不仅为上海农业电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

一、上海农业电商近年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上海农业特点促进农业电商的发展

一是上海农业要素集聚的优势突出。上海虽然农业体量小,农业劳动力缺乏,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的集聚有较强的优势。上海市建立的专业组、综合试验站分别为45个、56个,累计建立了水稻、绿叶蔬菜、中华绒螯蟹等十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二是上海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2019年上海实现农业总产值280.74亿元。在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划定的支撑下,粮食产量95.90万吨,常年蔬菜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生猪全年累计出栏146万头,奶牛累计存栏5.4万头,家禽出栏987万羽,鲜蛋产量3.2万吨,鲜奶产量34万吨,水产品总产量26.43万吨。

三是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稳步推进。上海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为抓手,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农业生产从重产量向重品质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绿色农业得到了稳步推进。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企业数共654家,产品1132个,全年获证产量104.78万吨,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20%。

四是农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在全市统一的技术标准框架下,逐步将数据整合归集,汇聚遥感影像数据、基础矢量数据、农业专题数据三类空间基础数据。建成本市益农信息平台,通过门户网站、APP(手机端、电视端)、一点通等三种不同形式,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范围的信息服务。

(二)上海促进电商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是出台相关政策改善电子商务营商环境。上海相继出台《2018上海市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工作方案》《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加快“互联网+菜篮子”新模式的发展,打造新型农产品零售业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2019年1月4日印发的《关于本市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了电商快递基础设施合理化布局、智能化发展、绿色化运营、标准化建设、便利化服务。此外,相关部门开展电子商务企业评比,为优秀的企业授牌,为其争取相关的政策支持。

二是组织各类对接活动,推进地产农产品和电商的对接。上海市农业农村委支持以本来生活、盒马鲜生等为代表的生鲜电商,通过举办上海地产优质农产品评优推介活动,选出受欢迎的优质上海地产产品,有效提升崇明大米、南汇8424西瓜、南汇水蜜桃、马陆葡萄等的知名度,增强用户口碑美誉度。同时,通过专项资金补贴电商平台对接成本,为地产农产品品牌建设夯实地基的同时极大地拓展了销路。相关行业协会,如上海市网购商会生鲜电商专业委员会,也定期举办地产优质农产品与本市电商企业的对接活动,联通本地农业生产者和生鲜电商,增加地产农产品在电商渠道销售比率。

三是积极推动智慧零售终端发展。为提升集成化、功能化服务功能,大力推动智能售货机、智慧微菜场、无人回收站等各类智慧零售终端发展。在全市积极推广智能快件箱的使用,并加快其在社区、高校、商务中心、地铁站周边等末端节点的布局。充分利用新冠疫情期间建立的“无接触式配送”共享货架,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美团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企业主动对接社区物业。同时,培育社区农产品销售微商,通过农场直接对接社区。

四是加强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上海共有10所本科院校、10所专科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大赛等途径,打造国内领先的农商互联培训体系,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培养更多的农商互联、农村电商人才。此外,本来生活、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的供货方式由成立初期的批发市场采购逐渐变化成产地直供,促使生鲜电商按照自己企业的标准从农产品生产管理、采摘、分拣、包装、品牌塑造等环节对产地的农业生产者进行全方位培训。

(三)上海农业电商发展态势良好,为逆风翻盘奠定基础

近年,上海农业电商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营销手段创新多样。拼多多推出“多多果园”虚拟种植水果的社交游戏,每天送出200万斤水果。本来生活推出政府领导“直播”推荐本地农产品模式,帮助贫困地区“小农户”连接“大市场”。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电商企业对接社区物业,在本市1000余个社区完成共享货架安装,开展“无接触式配送”。

二是注重农产品品牌特色。市农业农村委协同本来生活等电商举办评优推介活动,评选出肉鸽、优质大米、草莓等金银铜奖,线上销售优质品牌农产品。盒马鲜生在每年地产农产品旺季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主推南汇8424西瓜、奉贤黄桃、崇明小菠菜等品牌。

三是重视农产品质量追溯。本来生活实现了农产品品控前置化,通过供应商资质审核、现场质量水平评估、配送质量控制等九道关卡进行管理,并和SGS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更专业更严苛的溯源体系。盒马鲜生则通过农产品产地、大仓、门店三道关卡设置质量检测程序,实行最严质量管控体系。

四是休闲农业电商获得较好反响。上海休闲农业企业采用不同模式开展电商活动,如在携程、同程、大众点评、驴妈妈等一个或多个第三方大型网络平台开店;还利用微信公众号等自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电商活动;更有利用协会的“爱上农游”公众号,强化宣传推介。

二、疫情下上海农业电商的发展机遇

(一)农业电商需求率暴增

疫情暴发,为减少外出感染风险,全国采取居家隔离办法防止扩散,致使商场封闭、人们不能外出采购农产品。因此线上交易大幅增加,各大农业电商平台需求量出现了大幅增长,更是吸引了传统商超纷纷转型。近几年,上海农业电商如盒马鲜生、叮咚买菜、京东到家、饿了么、美团买菜、每日优鲜、易果生鲜等已经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更是成为人们宅生活的重要支柱。百果园自从将流量转移到线上以来,在2019年底疫情暴发初期,日活用户增速达到308.3%,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模式。传统商超也积极加入电商战场,如大润发依托阿里巴巴,开设线上购物模式。社区团购也成为了来势凶猛的一种创业与投资方式之一,如苏宁小店自启动上线社区拼团服务以来,发展速度快,很快覆盖多个社区点位。对于传统企业的电商部门或者小规模电商来说,这次疫情也有抢眼的表现,也在积极的拥抱电商。非常典型的如新雅推出网络团餐、梅龙镇推出闪送、光明随心订产品由鲜奶拓展到菜肉甚至帮助地产农庄销售草莓蔬果等等。疫情成了各家老字号和传统企业积极转型拥抱电商的催化剂。

(二)线上消费将成为常态

疫情发生之前,大部分人们购买农产品仍然首选传统商超或者农贸市场,尤其是中老年人。但疫情暴发之后,相对于传统商超,网络生鲜购物的新型消费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新型网络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次抗疫中,叮咚买菜、盒马鲜生作为保障上海城市生活必须的生鲜电商,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美团点评、饿了么成为抗疫中保障民生的“逆行者”,同时及时推出的“无接触配送”理念,包括配送车、配送柜,凸显了电商企业的科技投入。近年冒出来的上海本土互联网独角兽企业达达集团,则将“即时配送”业务推向了一个高潮。因此疫情过后,线上消费将成为一种常态。

(三)疫情促进农业电商发展模式多样化

上海农业电商不断创新,逐渐形成农业电商+直播、无接触配送、共享员工等趋势。为解决2020年疫情影响下农产品滞销问题,各大电商平台如拼多多等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区长等领导带领农民直播品尝优质产品;上海农民纷纷加入微商、直播电商、社区团购行列,不断创新出新兴消费模式,推动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叮咚买菜开启互助互救,促复工复产计划,与餐饮业“共享员工”共同开发了“过年菜”“快手菜”,这种“灵活用工”模式可以缓解业务模式类似行业旺季的用工紧张问题,是生鲜电商行业未来可以探索的新用工模式之一。

(四)疫情促进上海农业电商更加完善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既养成了人们线上消费的习惯,又给农业电商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考验和教训。农业电商的资源共享、便捷快速的优势日益凸显,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认识到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供货商品质控制、物流管理和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在抗击突来风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疫情虽然催生了农业电商的不断涌现,但同时也给予了该行业在供应链、物流、品控等方面的创新压力。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上海农业电商抵御疫情风险的能力,更促进了上海农业电商进一步完善。

三、疫情下上海农业电商发展面临的挑战

这次疫情加快了农业电商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挑战。

(一)上海地产农产品生产规模难以满足大规模电商销售需求

上海耕地规模小,经营集中度不高,生产的农产品的品种单一,产量有限,无法保障大型农业电商平台的全年订单化供应。在疫情暴发前,经营者大多能通过传统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对农业电商的依赖度不高;在疫情暴发期间,由于大型电商的需求量暴增,地产农产品更加无法满足供应量。因此疫情暴发以来,大型农业电商,如本来生活、叮咚买菜等多选择外省市的大型供应商以保证农产品的供应,如此一来增加了物流和仓储成本,极有可能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二)电商销售的农产品质量管控有待提高

农产品品质好坏是决定农业电商平台竞争的重要因素。农产品由于其自身特性和生长环境影响,容易形成品质参差不一的现象,同时具有时效性强、保质期短的特点,造成品质差异性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大型电商平台如叮咚买菜等会对每一批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检测,但通过“直播”“小视频”等小规模电商渠道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就难以保证;且疫情期间,需求量加大,不可能真正做到每一批质量安全检测。农产品来源于田间地头,对于农业电商来说获取相关信息难度较大。各个农业电商自建的品控标准对消费者缺乏公信力,难以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市场体系,不利于推动供应源头的品质把控。

(三)农业电商环节缺乏相应标准

农产品大多是鲜活的产品,在包装、保鲜、运输时效等方面不同于工业产品,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又有不同的要求,合作社和电商双方标准不一,一些合作社无法达到电商的标准,如个别合作社认为农产品是否喷水保鲜、重量的少量偏差无关紧要,但对盒马鲜生这样的生鲜电商却无法接受,造成沟通僵局。疫情期间更是如此,由于农产品的时效性,电商企业为夺取竞争力缩短供应时间,消费者线上购买的农产品与实际到家的产品容易存在图片和实物不符,使得电商企业和供货商沟通困难。

(四)农业电商物流难以满足暴增的需求量

上海农业电商在疫情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上海不同于其他农业大省,供应源来自外省市,疫情的交通管制,加大了物流难度。如疫情期间,上海叮咚买菜的257个前置仓出现供不应求窘境。此外,由于居家隔离的要求,大型电商平台如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美团买菜、本来生活的自建骑手和合作物流出现劳动力紧缺的现状。众多消费者反映疫情期间物流时效大不如前,同时物流价格波动大导致农产品价钱随之上涨。因此,疫情这个催化剂迫使电商企业开始探索抗风险能力更强、速度更快、更便捷的物流模式。

四、上海农业电商发展的几点建议

疫情是上海农业电商的催化剂,催生了各种营销模式、各种投入资本。同时,疫情更是一块试金石,试出了上海市在非常时期农产品供应中的诸多问题,也试出了农业电商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方向。为保障上海市居民对农产品的供应需求,针对后疫情时代上海农业电商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农业管理部门应增加对上海地产农产品规模生产设施的扶持,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同时通过协会、第三方组织等协调合作社和农业电商的订单合作模式,畅通合作社田间计划,与农业电商销售计划提前沟通,通过与农业电商的订单合作模式,按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避免盲目生产。集中资源与物流谈判,让运输流通更实惠、高效。同时可以共用专业的电子商务人员,降低成本。

二是推动农产品供给侧数字化改革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农产品供给侧数字化改革力度,建立农产品电商准入门槛制度,构建农产品、农业基地信息库,搭建农产品源头检测机制,统一检测标准和流程。公开相关检测数据,从源头提升生鲜产品标准化程度,形成规模化的区域品牌,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

三是制定农业电商相关的标准

农业电商标准主要围绕农产品生产、采摘、采后处理、分拣、分级、包装、运输等全过程。为指导农业电商产业的发展,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或相关行业协会按照需求制定相关电商标准,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以此解决各种市场乱象。通过标准化手段可以规范农产品电商行为,引领农业电商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是积极改善物流现状

首先,后疫情时代,继续优化各大农业电商物流间的协作能力。疫情期间,各大电商实现了“共享员工”的应急措施,这种弹性就业也可以用于农业电商的物流系统,既可以缓解突发事件带来的物流压力,也可以有效节约人工成本。其次,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物流系统。疫情期间,智能化、数字化物流中心成为各大农业电商极力效仿的一大亮点。因此,建议政府抓住此时机,积极推进5G的商业运用,提升物联网设备交互能力。再者,建议政府积极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经过此次疫情,政府与农业电商企业应积极吸取教训,建立应急物流仓库,以满足农产品的高效、高质供应。最后,加大农业电商物流企业与社会资源合作。鼓励农业电商物流与农村合作社、村委等各社会资源的合作,建立众多网点,同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其软件操作能力,培育农业电商新型市场主体。

猜你喜欢

物流农产品上海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海电力大学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