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农村物流业发展瓶颈的措施研究

2021-12-14唐黄锐

山西农经 2021年14期
关键词:物流配送物流业流通

□唐黄锐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随着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村进入了振兴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快速推进,各种农副产品大量涌现,客观上推动了农村物流业发展,发挥了商品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的作用。但是,农村物流遇到的困境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1 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环节不畅

我国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环节存在不畅是不争的事实,突出表现在4 个方面。

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差。流通基础设施差主要表现为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规划滞后和布局不合理。受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影响,农村的产品流通规划不尽如人意,流通与生产脱节,卖场远离产业基地,集散地靠近城市,以至于农产品长期滞销,产品的销路不畅。农村商品流通网点数量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点零星分布,规模小、出货量不足,以单个的杂货店、专卖店居多,缺乏大卖场,不能实现大批量销售。此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无论是政府还是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其流通体系建设投入不能与农业机械与生产的投入相比。

农产品流通渠道单一。产品渠道关乎产品的销售,目前农产品销售主要依赖于集贸市场。由于销售渠道过于单一,一旦产品大量上市,可能会造成产品积压,销售不畅,给农民造成损失。受文化程度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民无法良好应用当下盛行的电商模式。

市场集散地少。市场集散地少导致信息滞后,主要表现为流通信息不对称,农民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市场需求信息,而消费者也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农户的商品信息;价值信息不对称,价格机制不健全,农民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出售产品,而消费者往往以更高的价格买到质量一般的产品。

农产品交易中心缺乏。随着农村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出现,农产品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客观上要求建设更大的交易中心。但是,受政府投入不足的影响,靠近生产基地的交易中心较少,制约了产品流通。不少农户只能在乡村附近的集市上出售产品,依赖客商上门收购,在产品交易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2 农村物流环节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物流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一个地方物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硬件设施是否完善。物流园的开办、物流基地建设、运输车辆添置、电子网络开通、大数据的应用等都属于物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硬件投入。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物流水平较高,但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境况却令人担忧。硬件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原因主要是政府不够重视,投入不足。

2.2 农村物流运输成本过高

农民的物流成本意识低下。受农业生产方式影响,农村的物流组织较为散乱,服务质量不高,管理水平有限,从业人员的成本意识淡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先进经验和管理技术科学规划并协调,做到全员参加成本控制,共同降低运输成本。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农村远离港口、公路、铁路等,运输线路和时间过长。部分偏远农村的道路崎岖狭窄,不利于交通车辆进出,农产品需要多次转移,增加了成本。

农村货源分散,“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由于客户过于分散,无论是收购还是快递,都遇到一定困难,延误了一定的时间,出现了二次运输现象,增加了运输成本。

2.3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效率较低

物流配送是物流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由于农村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配送技术和物流平台落后,物流装备标准化和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程度低,加上物流配送模式选择不当、功能不全等,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效率。很多快递企业的业务止于县城,没有涉足村镇。目前,只有中国邮政的业务下沉较深,但是送达的时间仍然较长。

2.4 农村物流人才缺乏

无论是仓储、配送、运输、还是快递,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撑,但是目前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数是妇孺和老人,大量年富力强的劳动力涌向城市,使农村能够从事物流业的人员缺乏。加上农村的待遇远不及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从业者少,特别是具有一定专长的物流管理人才尤为缺乏。建设一支庞大的物流从业人员队伍成为在农村发展的物流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

2.5 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未得到解决

诸多物流企业出于成本控制考虑,不愿将产品配送到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农户家中,致使产品送达的时间较长。另外,受交通等自然条件限制,特别是山高路远地区,不仅农产品运送不出来,而且商品也进不去。目前,已脱贫的中国农村要振兴乡村经济,需要打通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及时将农产品运出来,让城市的产品顺利进入农村市场。

3 突破农村物流业发展瓶颈的举措

3.1 加快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村公路、通讯网络、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公路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必要的交通条件,能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的资源开发,加速物资和信息流通,促进小城镇建设。尽管广大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计划,但是道路的质量和养护问题仍然很突出,道路的宽度和硬化等级有待加强。另外,还要加强农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4G 和5G 技术,从而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完善农村的流通基础设施,优化流通环节。紧靠农业产业基地,建立大型产品集散地,在城乡接合部建立农产品交易中心,完善农产品产、供、销相配套的整体流通体系,畅通流通渠道,确保工业品顺畅到达农村,农产品能及时送达城市。

3.2 加块物流基地的建设规划

物流基地是整个物流环节的中心,承载着指挥调度、信息处理等各种职能。鉴于农村经营分散、面广但经营规模小等特点,农村物流基地的运营要灵活多样,贴近田间地头和农民,密切围绕农民的需要而展开。此外,农村物流基地或中心的布局要合理,及时对接城乡大中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各种实体经济入驻农村市场,繁荣农村市场。物流基地的选址要充分考虑商品资源、成本、线路、速度等因素,确保信息在地域上均匀分布。

3.3 采用物流配送新技术,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过去的农村物流配送存在严重的滞后问题,除了中心城镇外,产品很难到达偏远的乡镇和村级组织,更加难以送到农户手中,这与新技术的缺乏和信息手段落后具有一定关系。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强化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先进的配送管理平台,将物流、信息流整合在一起,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可以尝试在众多乡镇和村级组织中设立接受和配送站点,发挥辐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大量农村网络从业人员

大量年轻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严重制约了物流业和电商业的发展。为此,要加大培训力度,让年轻人进修深造,结业后为家乡服务。要较大幅度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待遇,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留下来。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其扎根农村,服务家乡的意识。大力吸引大专院校的专业人员进入管理岗位,提高管理效率。

3.5 推进标准化服务,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推进标准化服务,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的科学化程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尤其是将物流业与电商有机结合,共享技术和政策红利,相互扶持,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尽快完善农村电商的服务体系,提供良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关注客户的利益,倾听客户的意见,了解客户的需求,化解客户的不满,促进电商在农村的发展。

3.6 推广网络购物,提高物流业和电商业的便利性

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百姓购物方式,使网络购物成为百姓购物的常态化方式。为此,要提高购物的便利性。农村各级政府和组织要适当出台有利于电商发展的政策,将物流和电商网点开在居民小区、乡镇、村级中心,构建互利渠道,让每个村庄都有可以派发物流快件的暂存点与联络站,形成庞大的物流交易网,最大限度让每个村庄、每户居民都能足不出户就能在家门口收发快递,不再受限于距离。随着电商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人心,在不久的将来,网络购物、线上消费将日益融入农村百姓生活。

3.7 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一个地方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借贷、参股和深度融合等多种方式动员并组织各种金融机构即社会资本进入物流业。同时,物流企业的运营也要资金扶持。山东省临沂市的物流业相当发达,物流成本也低,是全国的物流中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因此,“放水养鱼”是扶持物流企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4 结束语

根据目前物流业和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拟定了一系列解决之策。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进入农村物流业和电商,新问题层出不穷,现有的措施难以很好地解决,需要根据新情况拟定新对策,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猜你喜欢

物流配送物流业流通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地铁+电商”模式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山西将打造高效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良法”“善治”为粮食流通保驾护航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探讨
国务院决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
国家标准《城市物流配送汽车选型技术要求》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