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淋溶特征研究

2021-12-14舒晓晓魏雨露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3期
关键词:淋溶土柱残留量

舒晓晓魏雨露

(1.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1;2.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21;4.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陕西 西安 710021;5.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21)

引言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的污染指数高达19.4%,其中Cr、Ni、Cu、Hg、Pb、As、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占主要部分[1]。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除了可以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可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等作用逐渐向水体(包括地表和地下水体)迁移,从而对水体水质和生态环境产生面源污染[2,3]。铅(Pb)是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易造成人类生殖障碍[4]。过量的铅会损伤肠胃健康、毒害肾脏,损害神经,导致高血压、铅性贫血,影响人的智力发育,降低人体免疫力[5]。过去50a间排放到全球环境的Pb已达7.83×105t[6]。铅污染已蔓延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进行重金属Pb污染防治至关重要。

针对重金属Pb的迁移、转化机理及规律已开展了大量研究[7,8]。郑顺安等[7]模拟降雨下重金属淋溶试验,研究发现重金属淋溶速率与淋溶量有关,2000mL内是紫色土中重金属快速释放时期;2000mL后,淋溶液内重金属浓度很低,累计释放量变化不大。上官宇先等[8]利用大型土柱自然淋溶研究土壤重金属的迁移及形态转化,结果表明,模拟试验后残留在土柱中的重金属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0~30cm),而深层(>30cm)较少,且6种重金属在4种土壤中的残留率表现为砂土<潮土<黑土<红壤。

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重金属修复,对于其在土壤深层的内在运移规律研究较少,且重金属本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积累性和持久性,易破坏土壤结构,随水入渗至下层[9]。因此,本文通过监测Pb在土壤深层中的运移规律,探究淋溶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为开展铅污染修复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铅污染土壤制备

本试验于室内开展,供试土壤选择当地黄土。对土壤进行重金属铅污染,将供试土壤装在塑料盆中,控制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培养7d后,按《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将重金属浓度扩大5倍,在0~20cm的表层土壤中添加适量铅的重金属硫酸盐,将其溶解后一起施入土中,使铅的浓度达到600mg·kg-1,以此浓度作为铅污染土壤的启动值,控制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每隔3d检查1次,并用称重差量法调节土壤水分,老化30d,获得重金属pb污染土壤。

1.2 淋溶试验

试验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选择容重1.0g·cm-3、1.4g·cm-3的2组容重水平,设置粒径3组粒径水平(<1mm粒径含量>80%、1~2mm粒径含量>80%、>2mm粒径含量>80%),共设置12个处理,每30cm柱体的填充粒径不同,具体处理填充如表1。每个处理根据0~30cm、30~60cm、60~90cm分别记为土层1、2、3。每个处理重复3次,淋溶时采用间歇式淋溶方式,使土壤有一定的反应时间。淋溶前,土柱分别用去离子水淋洗至土壤饱和。每次淋溶灌水量500mL,每3d淋溶1次,取各层淋出液进行测定,淋溶结束后,分层取土,测定土柱中重金属残留量。

表1 不同处理土柱填充方案

1.3 样品测定与数据处理

每周采集不同土层淋溶液测定其重金属Pb2+含量,淋溶结束后采集土壤样品,风干研磨,过筛,按照土壤测试标准消解方法进行微波消解,过滤定容后经等离子耦合发射光谱(ICP/MS)重金属Pb2+含量测量。

数据采用ANOVA统计分析数据,Excel 2010绘制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容重和粒径下Pb2+淋溶特征

图1 不同容重和粒径下0~90cm土层的Pb2+淋溶特征

图1中,0~30cm土层淋出液浓度范围为0~3.7μg·L-1,30~60cm土层浓度为0~0.8μg·L-1,相比0~30cm土层浓度范围大幅降低,60~90cm土层浓度范围为0~0.7μg·L-1,与30~60cm土层差异不大,Pb2+淋溶主要集中于0~30cm表层,随水迁移至深层较少。所有土层淋出液浓度均随着时间先增加而后降低,0~60cm土层均于淋溶水量2000mL(7月24日)时出现Pb2+释放峰值,而60~90cm土层由于土层较深,峰值延迟出现,且A4、A6处理分别于淋溶第5、6次后出现淋溶峰值,其它处理均于淋溶第4次出现峰值,可能与填充的粒径不同有关。0~90cm土层,A处理在整个淋溶阶段的释放量均高于D处理,说明土壤容重较小有利于水溶态Pb2+淋溶浸出。0~30cm土层,D处理淋出趋势为D2>D3>D1>D6>D4>D5,说明容重较大时,土壤粒径复配较通体同一粒径也增加了水溶态Pb2+淋溶浸出风险。

2.2 不同容重和粒径下各土层Pb2+残留量变化特征

淋溶结束后,重金属Pb2+主要残留于0~30cm土层,30~90cm土层的残留量较少,见图2。A5处理相比D5处理Pb2+残留总量增加了40.64mg·kg-1,其它相同粒径设置下A处理(容重为1.0)土壤中Pb2+残留量相对D处理(容重为1.4)增加了102.5~357.4mg·kg-1。同一容重水平下,土壤中Pb2+残留量为A1>A2>A4>A6>A5>A3,D5>D6>D4>D2>D1=D3,容重较小时,增加0~30cm土层中小颗粒含量有利于增加水溶态Pb2+含量,容重越大时进行不同土层粒径复配增加了水溶态的重金属Pb2+残留量。由于添加的外源重金属含量固定,因此增加容重,减少粒径复配可减少重金属Pb2+转化为其它形态。

图2 不同粒径和容重下Pb2+残留规律

3 结论

本试验中,2000mL是重金属铅淋溶量分界点。0~30cm土壤中,1.0比1.4的土壤容重有利于Pb释放,且<1mm的土壤粒径释放Pb2+浓度更大。Pb2+在30~90cm土层的淋出液浓度范围为0~0.8μg·L-1,较0~30cm土层浓度范围大幅降低,Pb2+不易随水发生向下淋溶。增加土壤容重有利于减少土壤Pb2+残留量,有利于土壤水溶性Pb离子向稳定态转化。

猜你喜欢

淋溶土柱残留量
降雨条件下植物修复分层尾矿土壤重金属迁移的模拟分析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分层土壤的持水性能研究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戊唑醇的残留量
HPLC-MS/MS法检测花生中二嗪磷的残留量
不同淋溶方式对二甲戊灵药效的影响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不同化学浸取剂对土壤镉淋溶过程影响
不同灌水量对2种盐碱土的洗盐效果比较
浙贝母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和二氧化硫残留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