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拓展性作业的有效设计分析
2021-12-14芦慧
芦 慧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康华校区,江苏泰州 225300)
引 言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采用“题海战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直接影响了作业设计成效,更违背了“减负、增效、提质”的教学理念[1]。因此,教师应科学设计拓展性作业,增强其趣味性、实效性,以发挥数学作业的教学价值。
一、巧设趣味性作业
“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词。小学生自控力、自学能力相对较弱,面对抽象、繁杂的数学知识或问题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他们的持续性学习。同理,如果拓展性作业趣味性不足,且作业量过大,小学生主动完成这些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就会减弱。为了优化拓展性作业的设计效果,教师要抓住“趣”这一关键词,紧密联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设计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作业,突破以往学生被动完成课下作业的学习困境,使他们逐渐喜欢上做作业[2]。
例如,在“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教学完毕后,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喜好画画的天性及这部分教学内容来设计趣味“画画”作业:在一张纸上画出学校在自己家的什么位置,要标明方向和大致距离。
又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后,考虑到小学生具有喜欢阅读的学习特性,教师可以设计趣味“读一读”作业:在课下自主收集关于“扇形统计图”的知识,包括其意义与设计方法,以及扇形统计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等。
二、巧设层次性作业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较突出,充分认识学生的这一特征是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础。在设计拓展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将他们科学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层次,然后设计符合他们学习水平的数学作业,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避免因为“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思路影响部分小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效果[3]。
例如,在学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部分数学知识后,学生对分数的加法、减法等知识已经形成了初步认知。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这部分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数加减计算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层次性作业。
(1)A 层作业:侧重对基础分数运算知识的理解,掌握分数部分不够减的情况下,从整数部分中取出“1”求解的题型。
(2)B层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部分不够减,由整数部分提取“1”的计算。
(3)C 层作业:基于分数的加减计算,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②上述计算题有什么规律,试根据上述规律求解如下计算题:
③在上述计算题的基础上,继续计算下题:
A、B、C 三层数学作业可以逐步锻炼学生对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每位学生都可以结合自身的数学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题进行训练,再挑战更高层次的作业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设生活化作业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也是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场地。生活与数学教学之间联系紧密,只有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才是“真教学”,才能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只是为了解决数学题,忽视了现实生活的教学是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因此,在设计数学拓展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生活中的人、事或物,设计生活化作业[4]。
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后,为了帮助小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他们设计生活化实践性作业,如自主统计上个月自己家的水、电、气等费用,以及这几种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最终以扇形统计图的形式来表示。针对这一生活化拓展性作业,学生回到家后会向父母询问各个项目的费用支出情况,并进行列表和统计,自行完成扇形统计图的绘制,从而有效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四、巧设开放性作业
除了上述几种类型的作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出发,灵活设计开放性作业,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数学知识后,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图形知识,教师可以巧妙结合“小正方形累积”这一问题设计开放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具体问题如下。
现在将19 个边长为1cm 的小正方体堆叠起来构成如图1所示的立体图形,试求这一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
图1
已知小正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均为1×1=1cm2,故图1所示的立方体的表面积为(9+9+10+10+8+8)×1 =54cm2。
开放性数学作业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简化数学问题的分析及求解过程,提高知识运用能力[5]。
结 语
总之,合理设计拓展性作业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设计小学数学拓展性作业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设计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和生活化的作业,并合理设置作业量,以充分发挥拓展性作业的价值,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