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

2021-12-13扈澜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性情美育

扈澜子

摘要: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导向下,美育仍然是素质教育中的短板和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审美的基本功能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塑造完美人格的关键或中心环节在于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有助于智力和品德的发展。强化美育工作是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以颐养性情培养完美人格为目标的美育,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领域的刚需。

关键词:美育;性情;刚需

美育是非常古老的话题,早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已经十分重视美育了,尽管迟至18世纪末,它才在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中第一次被明确提出,在我国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是孔子。近代中国梁启超以“情感教育”的称谓,提倡美育。王国维在1903年《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首次使用。而“中国美育思想在蔡元培这里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912年2月,蔡元培在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就职演说,《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明确表达了他的美育主张。美育首次被确立为国家教育方针,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由此美育走出个人研究学界倡导的狭小空间,正式通过国家行政手段变成现实的教学实践活动,蔡元培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全国范围内提倡和推行美育。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育才从理念变为实际的社会活动,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育才真正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这在整个中国近代美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美育的实施应始于家庭美育,兴于学校美育,终于环境陶养。这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贯通,互为辅助的,它们共同构成人一生完整的美育流程图。

一、家庭美育

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启蒙美育的始发站。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始于胎教,家庭美育从孕妇胎教开始,孕妇入住胎教院,胎教院的环境应当安静优美,设备应当齐全,让胎儿在母亲度中就能接受美育。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将美育浸润其中,它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二、学校美育

蔡元培主张在教育中实施美育,不仅要开设专门的美育课程,普通学科也应渗透美育,例如在中小学阶段开设音乐,美术,文字和运动等课程。大学阶段开设音乐,建筑和图画等专门学科,以及戏曲,戏剧等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蔡元培认为阅读恶劣小说是不正当的放松途径,会消磨人的意志,甚至使人道德堕落,因此在整治北大期间,一方面专设美术馆,音乐馆,博物馆和古物陈列所等美术机关,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通过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和学术活动来充实学生的生活,从而调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热情。

理念的转变是实施美育的前提。美育以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学校应基于美育的本质树立美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场中华美育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育理念绽放新时代光彩,使青少年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形态,感知文化魅力,建立文化认同,培育文化自信。要通过丰富的美育课程和关育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并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的多元化是实施美育的重点。美育具有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特点,包括自然美育、艺术美育、社会美育和人文美育,目前艺术课程是学校美育的主力军,但艺术教育并非美育的全部。应推动美育教学多元化建设,结合学校自身的教育属性和资源,因地制宜开设与本土特色民俗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关合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将美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同时,美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熏陶,艺术展演等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学校要整合各类美育元素,探索多元化的实施路径,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的美育教学体系。除美育课程外,还应借助学科课程渗透美的素养,充分挖掘学科课程蕴涵的美育元素,设计学科美育主题单元,使美育课程与德育、智考、体育和劳动教育课程有序衔接、渗透融合。

教师的发展是实施美育的关键。教师要树立“学校美育,人人有责”的观念,在课程教学中做精美教学课件、说生动优美语言、写优美教学板书,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美感的传递。美育教学可将理论传授,艺术鉴赏,现场表演等方式融入课堂,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全面能力素养,注重改变单一枯燥的授课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创造新的美育体验,激发学生对艺术和审美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学的评价是美育发展的保障。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美育评价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不仅指艺术素质,还包括自然,社会生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审美素养。为防止为应试而美育要避免简单化,功利化的评价,不应只看到最后的分数,应着眼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素养的提升,要明确每一评价目标,放宽考试科目,增加过程性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和考试方式的权利,使学生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美,促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将考试压力转化为展现个性美的动力,激发学生投入美誉的兴趣,热情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找到最美好的自己,绽放出生命应有的光彩。

三、环境和文化的陶养作用

古人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既包括人们生活其中的物质环境,同时也涵盖社会人文环境,物质环境中的樹木、河流、房屋、街道、家庭、广场等社会所营造出来的和谐,高雅的人文环境,都是美的对象。美的对象具有普遍性和超脱性,可以使人节制欲望,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从而陶养人的心灵构建完美人格,美育要面向生活大众,且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一方面是专设机关,如美术馆,美术展览会,音乐会,剧院,历史馆,博物馆,古学陈列所,人类博物馆陈列所与植物园,动物园等;另一方面是地方的美化,如道路、建筑、公园、名胜古迹等。学校美育一直深受重视,但其受众面仅限于在校学生,美育作为提升国民素养的重要一环,应走向社会,面向大众。

2018年习近平主席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提出了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殷切希望。习近平指出,强化美育工作是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当前知识信息空前丰富的时代,人们总有些困苦,靠科学知识无法解决精神修养之学,美育,也许能帮助人们解决生人生旅途中的困苦,让人们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总之,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产生,以颐养性情培养完美人格为目标的美育,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领域的刚需。

猜你喜欢

性情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性情决定命运
性情决定命运
美育教师
黛玉新说
陶渊明《饮酒》诗刍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芥舟学画编论山水》·避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