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1-12-13冯太平
冯太平
摘要: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没有阅读就无法进行自主学习。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必须重视阅读、运用有效的数学阅读方法,扫除数学障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以适应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阅读
前言:
数学这门学科,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体现在人们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关注上。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阶段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许多教师都开始探索好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数学教学方法,都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教师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
1.对数学阅读能力的认识不足。从考试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关注的是结果和成绩。很多学生都是只注重结果,不问过程。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解题能力,并且在各种数学竞赛和数学考试中都能取得好成绩。但是一旦他们被要求解释解决问题的想法,或用数学语言解释,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处在“哑口无言”的境地。究其根源,在于其阅读、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由于他们只关注解决问题,不太重视自己的阅读能力,在思想上不理解,在行动上忽视。另一方面,教师忽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2.高中生普遍缺乏数学阅读能力。大部分高中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并没有运用阅读技巧,只是草率地进行初步阅读。其阅读方式是“囫囵吞枣”,而不是“细嚼慢咽”,无法达到深入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阅读能力差和阅读能力不足,直接原因是教师没有教给学生正确阅读,导致了学生阅读能力的低下。
3.高中生通常缺乏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实现思想的外化。所以,阅读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能力来表现。面临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虽然知道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却常常难以有条不紊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在教学中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界有句谚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说明了学数学对学生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尽管数学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教师们也在竭尽全力寻找数学教学方法,使高中数学教学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尽管很多教师努力教学,但教学质量仍不能提高。这种情况不仅表现在学生学习数学缺乏动力,而且还表现在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差。当然,这种现象不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是教师的问题。在我看来,每个高中数学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但是只有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据有关资料显示,许多高中生的数学成绩还在下降。研究发现,很多高中生表示,他们可以按照老师的教学节奏学习,也可以对相关数学知识有坚实的了解,但是在考试中不能轻易回答与考试有关的问题。原因不仅仅在于有些学生不能应用数学知识,更在于许多学生阅读能力低下,无法有效理解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每一位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的建议。可能许多数学老师不同意我的建议,一些老师甚至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浪费数学教学时间。对此,我完全不同意。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重视的教学任务。
尽管数学考试成绩并不是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条件的唯一因素,但是它可能会影响到学生高考的总体成绩。所以,每一个老师都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培养学生,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层面上,数学教师注重对学生閱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对数学问题有较好的理解,才能轻松地回答与之相关的考题。若学生不能理解数学问题,无论他们的专业数学知识有多强,都无法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从而造成严重的分数损失。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解题效率。
三、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对策
高中生在接受教育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多数学生难以完成作业,没有时间做数学阅读练习。强制进行数学阅读练习,会被认为是不必要的工作,从而抑制学生的热情。对此,老师可以做一些调整。对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可主动进行数学阅读练习,其他学生主要依靠老师的鼓励和帮助。教师也可以尝试着把常规问题留给学生在放学后阅读的数学形式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巩固已有的成绩,培养自己的思考习惯。针对提高阅读能力,笔者提出了以下对策。
搭建一个平台,为学生提供阅读空间。读书是花时间的,学生的时间主要分为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老师讲解,学生们练习,现在课堂教学里都是这样,几乎没有机会让学生阅读。课余时间到处都是考试和练习。可以在学校里开设阅读课,每星期一次,利用数学课本及课外数学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备课时,学生必须通读整本目录,了解章节目的、重点和难点和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你不了解或缺少的东西,然后去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释放学生对数学符号和术语的定义、定理和公式的精确性、逻辑推理和解释。
调节阅读心理。阅读心理差会造成数学阅读障碍。数学阅读是从数学书面语言获得深刻涵义的心理过程。大部分学生把阅读看作是只存在于语文或英语方面觉得如果数学能解答问题,就能学好数学。实际上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难题,因为数学题目在很多方面难以正确理解,这会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不良的阅读心理。这样不良的阅读心理必然会对数学阅读产生阻碍。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从思想上接受并重视它。
四、结束语
总之,提高高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不会再因为晦涩难懂的数学问题而丢分,也降低了学生因不理解问题而失分的可能性。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要为了提问题而看书而是要通过阅读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中隐藏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的意义,通过想象和反省获得更多的信息。高效的获取信息使得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庞明石.指导高中生数学阅读策略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童嘉森.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3]刘福根.提高高中生数学读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