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大学生职业生涯理想信念教育案例分析
2021-12-13张家彬
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形势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就业形势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新的就业形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会,同时也使学生面临了多种多样的挑战和困难,这些困难有现实的困难,但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困难,例如理想信念缺失、抗逆力低、就业意愿不强、奉献精神缺失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显著意义,本文以某石油工程专业大四学生的职业教育为例,为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及意义。
一、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从供给侧角度来看,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毕业生人数在逐年上涨。高校的逐年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高校每年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的人才。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届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达874万,相比于2019年增加4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同时,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届海外应届留学生规模较2019年同期激增72.9%。粗略估计,仅应届毕业生人数就已经超过930万。
但是从需求层面来讲,就业市场从未饱和。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统计分析来看,2020年第二季度,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减弱、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441.2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333.7万人,求人倍率约为1.32,同比上升了0.1。2017年四季度以来,市场需求人数一直保持略大于求职人数的状态,求人倍率保持在1.2以上,并呈上升趋势。
但反观我们学生的就业情况,却发现从企业招聘难到学生就业难是真实存在,究根结底这种困难的原因,并不是单纯的就业市场饱和,而是供需之间出现了结构性的偏差!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理想信念现状分析
就业市场上出现结构性偏差原因很多,例如:市场的转型所需的人才类型变化、高校的培养体系不能满足职业化需要、但更多的是当前大学生存在就业理想信念的偏差。
大学生对于工作的认识偏差。受传统观念、现代经济形势以及疫情的影响,出现了“考公热”的现象,许多大学生愿意毕业之后三年待业备考公务员。同时,在就业市场上,大城市大企业往往备受学生追捧。体面、高薪的就业机会似乎成了大学生们的最优选择。二是缺乏吃苦耐劳及责任担当意识。例如本案例中的小D,小D顺利拿到了某油田的录用通知,但是他却陷入了两难,因为周围同学们都准备留川工作和读研,他犹豫了,不知道该不该选择去新疆沙漠,沙漠之苦让他退缩。小D的纠结就反映出大学生们的就业理念,以享乐为先,以吃苦为后,以优越生活为先,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后。
三、在小D的就业帮扶中实现职业理想信念的形成
了解到小D的情况后,笔者作为其辅导员,立即与其开展谈心谈话。在谈话前,首先笔者和小D的父母取得联系,告知他们小D在学校期间的优异表现,以及是否知情他得到油田录取的情况,并将目前国家“增储上产”的战略和石油行业大方向发展前景告知,通过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可以清晰地预判,石油与天然气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在与其父母积极沟通后,他们表示非常支持孩子到油田去,去建设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第二步,笔者联系了当时来校招聘的油田HR,询问了公司对于小D表现的满意度以及本校学生在油田发展的晋升情况、资薪和后续的进步空间,他们对小D这样优秀的人才十分渴求,会当做重点员工培育,因为工作地点在新疆,所以待遇相较来说非常可观。通过前两步的沟通和了解,笔者开始给小D答疑解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首先是分析当前石油行业的形势以及后续的发展情况。当前,全球经济持续疲弱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出现较大波动,但从长远国际能源安全形势来看,国家“增储上产”的战略不会发生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加大对风险勘探地投资,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实现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所以石油行业绝对不是夕阳产业,更不是养老行业,目前正是最需要人才去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时候,是一展抱负的机遇期。
第二点,从小D自身角度出发,根据他目前学习情况、个人性格以及家庭状况等多方面角度分析。基于笔者对该生的情况十分了解,该生开朗乐观,积极大方,能够和其他人和谐相处,并且坚强勤奋,吃苦耐劳,耐心坚韧,非常适合扎根油田!
第三点,笔者从理想抱负、责任担当的方面帮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小D是一名中共党员,心里应该时刻牢记使命担当。身为当代大学生,始终铭记爱国与奉献,才能实现自我成长。树立祖国至上、人民为先、事业为重的正确就业观,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保障能源安全就是石油学子们的使命和担当,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最终,小D在笔者的悉心教育和疏导下,签下了该油田的就業协议,并且作为优质人才,享受了当地政府及企业丰厚的津贴和发展资源。在今年毕业生就业招聘时,该生也主动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们宣传油田!
四、总结与分析
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对自身定位不准确,找不到目标职业,随大流盲从等问题。特别当前受经济下行压力、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能源行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就业工作政策性非常强、程序非常多、关注度非常高、意义非常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国家就业工作首位。就业工作也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对学校的招生、社会声誉等将产生重要影响。
身为辅导员,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的相关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条件,包括性格特征、学习成绩、家庭状况等找到正确的定位,实现精准就业。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学校服务国家能源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强对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价值观的理想信念教育。其次是培养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立德树人,树立毕业生“祖国至上、人民为先、事业为重”的就业观,引导毕业生到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
参考文献:
[1]聂清.专家总结及点评[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20,24(04):27.[1]聂清.专家总结及点评[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20,24(04):27.
[2]陈盈盈.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J].品位·经典,2021(13):95-97.
[3]崔玲君,康思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07):114-115.
[4]林佳.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2):112-113.
作者简介:张家彬,1995.04.28,男,汉族,山东省阳信县,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成都市,610500,硕士研究生,助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从2018年起至今,所带班级连续获评校十佳班级,多次获得先进班级和五四团支部。负责新媒体运营工作,管理的微信公众号订阅粉丝达到1.4万人左右,且连续两年获得“十佳新媒体”,各类作品连续两年获得“十佳新媒体作品”等各项荣誉称号。负责学院科技活动各项工作,获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先进工作个人“等荣誉称号,发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英文期刊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