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理念现状调研

2021-12-13吕延雯张文鹏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心理学生命大学生

吕延雯 张文鹏

摘要:生命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门必修课程。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自杀人数约为30万,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2-4倍,导致悲剧发生的主因包括了经济、情感、学业及就业压力,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出不穷,这也体现了当前高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发挥预期功能。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搜集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教育经验,以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学有效结合等方面来分析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进而提出高校生命教育实施路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生命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生视域高校生命教育相关研究综述

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生命教育主要是为了预防学生自杀,引导其珍视生命,生命教育成为降低高校学生自杀率的工具之一,但高校并未对生命教育内涵进行全面解读。我国台湾地区早在1997年陈英豪就具体阐述了“生命教育”的概念。何英奇针对台湾地区大学生展开调查,超过25%的大学生认为人生缺乏意义和目标,一些青少年在找寻个人生命重心是需要被人进行引导与帮助。台湾省2009年的教育特刊中的“生命教育大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未来缺乏规划,此外还列出了生命教育必读的十八本书目。我国教育学家自2000年开始关注生命教育,但研究成果与教育实践多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展开。随着近年来高校自杀比例不断攀升,这一现象引发了高校、社会、教育学家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2010年七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命教育首次被纳入到国家级教育文件之中。在高校具体教学实践中,除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将生命教育纳入到课程计划外,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生命教育缺失的问题。

谢尔顿和劳拉·金是这样定义的:“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1]传统高校教育实践因受到病理心理学影响,以修复个人问题来维持个体心理健康,这忽视了大学生个人积极品质的培养与个体潜能的挖掘,并未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与生命的价值。因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探索高校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紀九十年代后积极心理学兴起,围绕“呼唤生命,关怀生命”为主题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在全球迅速蔓延。积极心理学作为二十世纪上产生的新兴领域,其提倡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不同人的优点与潜能,以积极取向评价人性,“研究人如何更好地发展、生活,激发人自身所固有的建设性力量和积极品质,让人学会分享幸福、创造快乐,使生命过得更有意义”。[2]王北生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的活动。”[3]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研究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拓展了高校生命教育研究视野,将单纯解决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关注学生心理品质,以积极的态度、前瞻性的眼光去认识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本研究选择我国学者关于积极心理学育与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的代表观点:闫凤霞(2018)采用问卷的方式,运用《生命态度量表》对大学生生命态度进行调查,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多数大学生接受过广义的生命教育,生命态度较为积极,但对大学生整体的生命教育还有所欠缺,高校应强化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引下,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命态度”。[4]佟玉英(2017)侧重于关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课程生态体系构建过程,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促进大学生对生命的涵义,以及生命的质量进行思考,将其‘内化’,促使大学生严肃的认识生命的存在、从而重视和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5]冯玉华(2016)指出上世纪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为高校展开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全新视角,“当下青少年生命教育在教育理念的确立、教育关键内容的把握以及生命教育系统建立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坚持积极的心理学价值取向;以情商教育为生命教育的关键点;搭建三维一体的生命教育系统”。[6]

综上所述,虽然当前我国教育学者将研究视角转向了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但研究成果较为分散,系统性展开论述与分析的理论研究偏少,本研究一定程度上为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二、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必要性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近期,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学生和校友间,出现一批以“夸人”为主题的微信群。这一现象很快从校园蔓延到社会,以小区、公司为单位的“夸夸群”相继出现。很多人将自己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事情分享到群里求“夸”,便静候群友们热情诙谐的夸奖。从深层次看,“夸夸群”走红背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严肃对待。当前我国国民心理健康需求极大,但目前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心理咨询师人数少、收费相对较高,且存在专业能力与大众需求衔接不到位等问题。“‘夸夸群’将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让大学生提供及时的社会心理服务的支持,这是高校需要重视的新问题。生命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是一门必须学习的课。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自杀人数约为30万,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2-4倍,导致悲剧发生的主因包括了经济、情感、学业及就业压力,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出不穷,证明高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学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有效结合

生命教育就是根据不同生命体的特点,承认其与其他生命体的差异,同时为其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促进其经历、体会、建构正确的生命观的教育。高校实施的生命教育主要为引导学生了解生活的含义、生命的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从而让其关怀自己与他人。积极心理学生鼓励用发展眼光看待生命,积极心理学包括了积极的主观体验,关注个人特质,促进生命个人的全面成长。

当前整个社会、家庭、学校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不足,大学生自身对生命认知存在偏差,进入高校这个“小社会”之后人际相处问题逐渐暴露,这导致了学生忽视生命意义,大学生自身现象及“夸夸群”都一定程度上一起了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如何为忽视生命价值的高校学生群体找寻生命力成为高校新使命,而积极心理学为高校生命教育开辟了新路径。提倡积极体验、特质、环境的积极心理学最终目的是唤起学生内心的积极能力。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可让学生更加直接的体验到生命中积极乐观的部分,通过体验让学生感受世界的美好,从而发现自身潜能,让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人、事、物,以积极的情绪去发挥个人的人格潜能,从而实现其特有的生命价值。

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都需结合特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聚焦学生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生命教育,为其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将以往只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方式,引导高校更多教育者关注学生的积极特质,这种心理干预模式也获得了高校师生的积极响应。

(三)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生命教育普及率有限。当前将生命教育作为独立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很多高校将生命教育直接放置于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课之中,缺乏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当前只有复旦大学时、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了“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等与生命有关的选修课程。云南省教育厅与高校工委于2008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通过教育的力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推广“三生教育”课与系列教材,但该决定实施却与高校大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足,具体教育实践过程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二,尚未形成健全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机制。首先,高校间在大学生生命教育目标、路径、内容等基础理论尚未达成统一,全国范围内高校生命教育计划尚未发布;其次,在教学开发、师资培训、课程建设方面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资源不足,当前只有少数高校教师经过专门的生命教育培训;最后,部分开展生命教育的高校存在教学内容混乱、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此外,高校生命教育形式单一,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多通过课堂教学,高校尚未搭建互动性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生命教育网站,也未开发出适宜大学生学习的生命教育手册,高校、家庭、社会尚未合力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H.T.Prout,D.T.Brown.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M].林丹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邵雅利.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01)

[3]王北生.生命的畅想:生命教育视阙拓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闫凤霞.大学生生命态度调查及高校生命教育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5]佟玉英.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04)

[6]冯玉华.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6(04)

项目名称:本项目受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S202111047035。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吕延雯,男,汉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校大学生。

第二作者:张文鹏,男,汉族,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学生命大学生
“没有用”的心理学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跟踪导练(二)5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