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信息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研究

2021-12-13高华曾张文鹏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舆情网络安全教育

高华曾 张文鹏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于各个行业领域的影响日益增大,国内外各种思潮理念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网络新闻信息的更新共享也变得日益便利,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推进网络安全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创新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前,校园内外各种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网络安全教育管理存在较大缺陷,通过详细界定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本质内涵,科学建构的内在联系,最终创新探索高校大学生信息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研究,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增强网络舆情鉴别应对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

引言

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越来越普遍,互联网给个人信息管理、隐私内容保护、舆情信息共享、高校教学改革等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网络的出现提升了各国信息资料共享的即时性,也拉近了各国民众之间沟通交流的距离,可以说网络对于人们生活、学习、生产等各种活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作用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当前,网络信息安全与网络舆情管理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高校作为培养高端专业人才的摇篮,面对网络信息泛滥、网络舆情多元的发展形势,非常需要创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监控管理网络舆情影响,引导大学生养成科学上网、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和正确应对处理各种网络舆情的综合素质,真正让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规范发表网络言论、文明使用网络用语、自觉维护网络安全。

一、高校大学生信息网络安全意识的具体现状

“高校是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是社会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众所周知,互联网改变了新时代人們的沟通交流、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舆论信息的传播路径,也增加了网络安全教育管理的难度。近年来网络安全教育与网络舆情管理日益成为各个高校重点关注的课题,也是各个高校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规范网络舆论导向的难点问题。虽然高校对于网络安全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网络舆情监管也越来越关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与网络舆情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越来越多高校注重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注重加大校园网络安全投入,注重建设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注重培养学生网络舆情鉴别意识和网络安全防范理念,注重创新建构校园网络平台,注重共享传播网络安全管理与舆情应对的技巧方法,注重监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网络言论。但是,整体来看,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舆情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大学生本身也没有在维护网络安全、应对网络舆情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高校大学生信息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网络作为第四类媒体实现了世界各类信息的高速交流,这对加强国际交往、开阔民众视野、增加网络信息知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影响。信息化浪潮推动了各类价值理念、社会思想的传播,网络信息泛化导致网络舆情的影响力逐渐扩大,非传统的网络安全问题正冲击者高校学生群体,因此,我国高校应从网络安全教育与舆情管控双管齐下,从根本上消除网络舆情带来网络安全负面影响。实现网络安全教育与网络舆情应对的协同发展。

由上文可知,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及网络舆情应对都存在着各种问题,从本质上来讲,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政府教育部门没有出台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与网络舆情应对的相关政策文件,没有对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与网络舆情应对提供理论指引和个案参考,更加没有对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舆情应对等给予人财物支持。二是高校大多没有为网络安全教育与网络舆情应对等创造环境条件,更多依赖于教师个人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依赖于校园网络管理部门控制网络舆情,使得网络安全教育与网络舆情应对缺乏有效衔接。三是大学生自身对于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舆情应对不够重视,也都忽视防范网络安全和解决网络舆情问题的重要性,没有自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诚然,网络安全问题与网络舆情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综合性也是影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舆情应对效果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近些年网络安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各个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政策法规、规范民众网络行为的重要举措,更是全社会携手共建健康网络环境的有效办法;而网络舆情应对也已经成为了各个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把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导向权的关键所在,更是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和解决大学生心理情感问题的新型路径。因此,立足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实践,推动网络安全教育,保障校园网络安全、监管网络舆情等迫在眉睫,这也是高校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敢于解决网络舆情事件的具体办法。

三、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及舆情应对有效策略

1.高校应做好网络安全教育的顶层设计

高校领导层应做好网络安全教育与舆情监控机制的顶层设计与整体布局,成立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与舆情监控领导小组”,将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规划纳入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之中,同时紧密集合高校自身办学特色,以舆情应对与课程思政建设双向德育为突破口,切实落实网络安全教育人员、资源、技术等资源,为高校持续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供引导与助力。学校教务处、团委、学生处、思政辅导员等主体及机构相互配合,合力培育良好的网络安全教育氛围。立足本校实际与学生情况,制定完备的校园安全网络制度规范,详细规定人员分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内容,从学生管理、专业教学、课程建设的步步落实,以教学改革为契机,实现网络安全教育的课程化、项目化,为开展体系化化网络安全教育提供制度支持。通过政策宣传、制度建设、机制构建引导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关注学生的网络安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从而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2.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渗透网络安全教育

高校应结合新时代网络舆情趋势与网络安全危机及时调整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内容。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应围绕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展开,开设以网络道德、网络法律知识、网络安全防范等为内容的通识课程,邀请地方政府网络信息管理专家及舆情研究知名学者到学校开展有关网络安全的专题讲座,以贴近高校学生生活例子展开宣传教育,降低高校学生群体遭受不良网络信息的诱导。实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科学衔接,推进专业教育与网络安全教育的深度融合,开设交叉课程,挖掘高校各专业类型课程中的网络安全教育资源,将网络安全、网络舆情控制等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境中去,促进“专业课程教材+慕课+微课”的网络安全教育通识课与专业基础课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拓展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网。

3.创新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形式

以思政教育、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建设充实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之后,网络安全教育形式应多元化发展。首先,依托高校网络平台,全面贯彻网络安全教育、通过两微一端、校园网等平台,占领网络安全教育的主阵地,结合热点事业进行适时的舆情引导;其次,开展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的融合,创造性的举办一些共建网络安全、预防网络渗透的主题活动,活动开展前应有针对性对高校学生所关注的舆论事件、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摸底,从而提升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搜集网络安全防控典型代表,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辐射作用,在校内逐渐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教育氛围,在学院宣传走廊、微信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同时,通过网络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群体的道德自律,利用线上平台适时开展网络心理疏导。

4.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制度

互联网时代高校应以互联网思维来进行网络公共安全的引导和管理,从网络舆论方面引导学生规范网络言行,重视高校学生群体中的舆情变化。同时,网络舆情也是复杂多变的,網络舆情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影响较大。“校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弱化、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和西方错误思潮入侵等挑战”。[3]当前各类西方主流价值充斥着我国网络平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也给高校网络安全防控带来了不小的考验。为了预防网络渗透,建设和谐安全的校园,高校应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1)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网络安全监管队,组织网络中心人员、学工干部、学校宣传部门人员、思政辅导员加入监管队;(2)完成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机制,把握当前高校学生群体所关注网络舆情,提升处理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与应对能力;(3)线上线下双管齐下。配合政府网络监管部门,研制网络安全防护技术,通根源上遏制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的传播,形成积极向上、安全和谐的网络氛围。

参考文献:

[1]徐一宁.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09):6-7.

[2]李思杭.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与青年价值引领互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3):245-246.

[3]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挑战及其对策分析[J].杨莉,刘媛婷.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04):64-66.

[4]黄安,何洁.浅析新时代网络安全视域下构建高校舆情监管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9(73):167-168.

[5]梁雪云.网络舆情的分析及研判机制研究研究[EB、OL].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531、c404609-28399511.html.2016-05-31

[6]李庆波,邵晶.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与提升[J].人民论坛,2014(20):152.

项目名称:本项目受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0211104709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高华曾,男,汉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校大学生。

第二作者:张文鹏,男,汉族,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舆情网络安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舆情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