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本,积累语言

2021-12-13鲍春妹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精简想象文本

任何语文教学都是依托文本而进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必须以课本为载体,以文本为依托。文本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学习、实践的凭借,课堂教学首先要根植文本,要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获得文本所包含的知识。离开了文本这个依托,任何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教学理念的革新都只能是空中阁楼。

如何挖掘文本资源,达到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目的?下面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精简教学环节,获得阅读体验

精简语文教学环节并不是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要求,而是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更为突出,去讨论课堂中真正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来自教材,更来自学生的学习实际。俗话说“有舍才有得”,“舍”是为了更好地“得”。所以,在精简的前提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不再是千头万绪的状态,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精简教学环节所节省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进入探讨的更深层次,更充分地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更多的体验。

例如,我在执教《自然之道》一课时,经过慎重考虑,精简了很多冗长的教学内容,只出示了两个主要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问题一:你如何看待向导和“我们”的做法?(从文中找出句子加以说明)

问题二:在不懂的地方做个标记,稍后交流。

第一个问题,我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依托文本为自己的看法寻找依据,并力图说服别人。学生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彼此交换了自己的看法,引发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的高潮,不断地给大家带来惊喜。在师生平等对话中,我再引导他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揣摩向导和“我们”的心理,从而加深了理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在质疑环节,有个同学道出了心中的疑惑:“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倾巢而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课文中却这样描写,‘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其他同学也是一筹莫展。这个问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但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同时也表明了这个学生的确是在做深入的思考。我不慌不忙地说道:“这句话属于环境描写,请大家把这个句子读完,想一想作者的用意何在?”一语惊醒梦中人,当学生们读到“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这几句话时,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是通过环境描写告诉读者,此刻情况万分危急,幼龟没有藏身之处,也预示了它们的命运必定凶多吉少,其实作者真正目的在于说明“我们”的做法简直愚不可及!我因势利导:“作者把此刻黄昏的海岛描写得如此美丽,而让这悲惨的一幕暴露在“我们”的面前,也是为下文“我们”好心办坏事感到深深地内疚与自责埋下伏笔。”师生在平等的对话中,依托文本,不断揭开层层谜团,获得更多阅读体验,孩子们乐于探究,学得轻松,这是学好语文的开端。

二、注重日积月累,理解内化语言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引导学生做积累语言的有心人,当读到好词佳句、优秀诗文时要将精彩段落摘抄下来,做到熟读成诵,为了方便今后运用。

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一课中,接连出现了十八个成语:流光溢彩、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如饥似渴、不言而喻、千篇一律、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大显身手、心安理得、念念不忘、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呕心沥血。可见,作者的词汇量多么丰富!不仅如此,本文的语言也非常生动:作者在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时写道,“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流水流经山谷......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阙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这么美的句子不积累下来岂不可惜?在我的建议下,同学们将这些好词好句及时记录下来。后来,在学生的一篇习作中,我惊喜地看到学生将这段话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且创造性地进行改编,运用得恰到好处。其实,当学生们深感语言苍白、贫乏之际,借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就是自己的收获。

三、充分发挥想象,迁移运用语言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文章往往会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我们要善于捕捉迁移练习点,引导学生以文本为依托,充分发挥想象,从而有效积累、运用语言。

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为了体会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激发孩子们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我启发孩子们大胆地想象劳动人民顶着烈日,冒着严寒,辛苦劳作的情景。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文字:

“他们顶着烈日,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拴着条石的绳索把他们的肩膀磨破了。他们抿了抿干裂的嘴唇,目视前方,咬着牙,继续艰难地前行。”

“大雪纷纷扬扬,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刺骨的寒风中迈着艰难的步伐,经受住暴风雪的洗礼,走在那陡峭的山路上。”

再如《秦兵马俑》一课中,作者从身材、衣着、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刻画了神态迥异的兵马俑形象。我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展开想象,着重从神态方面刻画其他兵马俑的形象。孩子们妙笔生花,写出了一句句精彩的文字。

每个兵马俑都是一件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

有的笑逐颜开,好像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作战计划;

有的怒视前方,好像即將与敌人展开一场厮杀;

有的面带忧伤,好像在悼念故去的亲友;

有的翘首期盼,好像在迎接凯旋的勇士……

引导学生把脑中的想象用语言的形式再现出来,不但达到了积累的目的,而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谓双赢。

语文教学应依托文本,实现对文本教学的超越与回归,坚定语文教学的语文性,还原语文课堂的本色,扎扎实实教语文,让学生不仅学好语文,更重要的是,通过平日的点滴积累,将自己所学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为我所用,这才是令每一个语文教师感到最欣慰的事。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将为此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陶宏春;作文要有“米”,更要培养“巧妇”——关于作文的内容与方法的思考[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8年Z2期

[2]杨再隋;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J]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07期

[3]陈建先;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J]小学教学参考;2005年Z1期

作者简介:鲍春妹(1979-),女(汉族),天津北辰人,天津市北辰区荣辰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精简想象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的想象
一生
基层精简办事手续不能各唱各调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冗长商品名称精简方法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极简垃圾桶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