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机制调查研究

2021-12-13李敏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摘要:当前,各高校大学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重点性问题,更是高校教育管理本身需要发展的重点问题。同时,根据国家调查、网络调查显示,有大部分高校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或者是正处于不健康或者是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全国高校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大势所趋。本文将从辽宁省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机制现状入手,分析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形成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机制有意义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机制;调查研究

引言

我国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自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经逐步展开,并且经过之后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体系以及工作规范。不管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都逐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机制的认识和研究,探索建设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解决问题,以此推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

一、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机制现状

截至2021年6月18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有2740所,含本科院校1258所、高职(专科)院校1482所,而成人高等学校的数量为265所,整体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其中民办高校在全国有773所,辽宁地区有33所。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辽宁地区全部高校展开,并且于2004年12月颁布了《关于加强全省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规范辽宁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细则,并于实施意见颁布的第二年成立了辽宁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研究会,直接受省教育厅思政处的指导与管理。且省内从事健康心理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实践的兼职教师能够达到几千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以及活动体系建设,负责建立一个有效的咨询服务系统,同时采用危机干预手段加强相关工作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等时代发展技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机制完善,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有利的心理健康建设引导。

二、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机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系框架设计存在问题

首先,民办高校在建校时间较短并且办学规模有一定的不足,而这也就作为一方面原因导致其内部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体系框架不够完善,组织领导机构责权分散,不仅有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会有学院负责,责权划分交叉;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学习时长较短,根据统计,大部分的民办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基础性公开课程,但是实际学生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到两个学期,整体课程学时较少,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课程也大多数是理论性研究,实践内容较少。

(二)体系运行存在问题

首先,管理者对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机制的工作重视度有限,在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也大多是做做表面工作,但是没有开展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到2021年,全国各地报道281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209人死亡,72人存活,死亡率高达74.4%。同时2021年,全国23个省份将近100多所高校都出现了大学生自杀事件,而部分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致的自杀案件被高校进行消息封锁,无从得知详细情况。而高校大学生自杀案件的发生一方面也是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教师和学生没有将相关工作重视起来,实际教育教学或者是相关活动的效果不够显著,导致事件后续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体系评估评价存在问题

大部分的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水平以及办学模式上存在不足,但是又没有重视相关工作的评估评价系统,导致评价工作的整体参考价值较少。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机制方面也是如此,在追求网络评价反馈系统数量同时,没有重视后续工作,只是为了得到数据而开展评价调查,缺少实用性发展。

三、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健全管理体制

首先,学校层面要尽可能满足专业心理矫治专职配比人数,对其工作职责要有一定的明确,确保专职教师的职务与其专业能力相吻合,并且通过心理社团或者是心理健康组织的形式开展宣传和研究工作;其次,开展例如心理话剧视频拍摄、心理小说比赛、心理知识问答或者是心理演讲比赛等活动,以这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再者,需要形成有利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在网络上推送相关知识并且完成相关考核任务,弥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时较少的问题。

(二)健全管理机制

首先,要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造机制,从心理健康知識讲授、个人心理体验以及心理调适机能传授三方面开展,并且学校和院系每年要开展两次及以上的心理健康讲座,作为日常心理活动的补充,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提升自我调节的能力;其次,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件实训机制,需要利用一些校内校外的心理健康中心平台,使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治疗办法,加强部分现代化高校心理教育技术应用机制。

(三)扩展评估体系并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学校对心理健康工作开展自我评估,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有效的方式评价现有的心理健康工作,对此要积极构建合理的评估体系、确定评估标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研究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依据,并且在关注学生整体情况基础上完善具体教育过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作为相关工作评估的重要资料,通过综合性方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辽宁省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机制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还需要更加重视管理工作开展的细节方面,落实好相关工作,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建设发展路径,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反思问题,将相关资料以及研究成果作为促进全国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重要依据,而不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可以“应付”的工作,导致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到学生之后的生活和工作发展,对学校自身的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云芸.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85-86.

[2]徐露凝.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研究——以沈阳工学院为例[J].才智,2019(06):2.

[3]陈梅.新时代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1(25):3.

辽宁省教育厅2021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面上项目),项目名称:辽宁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机制研究,项目编号:LJKR0763。

作者简介:李敏(1983--)女,籍贯:吉林四平,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