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黎明:井下300米守护生命第一线

2021-12-13张天宇

中国工人 2021年3期
关键词:电子元件下井电路板

张天宇

早晨5点10分,马黎明准时醒来。洗漱完毕,他像往常一样走进矿工食堂,一个鸡蛋、两个馒头、一碗稀饭下肚后,他的额头渗出一圈細密的汗。食物产生的能量,可以帮他抵御井下作业时刺骨的寒冷。

6点10分,天还黑着,马黎明和工友们准时进入更衣间,他们的背后,“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两行黄底红字的标语格外醒目。换好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检查自救器后,马黎明拿起矿灯,提上工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下井。

参加工作以来,马黎明下井的每一个早晨都是这样度过的。2002年,他接了父亲的班,成为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镇城底矿调度监控队的一员。“下井的人最担心安全,我的工作就是守护他们安全。”他说。

克服恐惧

马黎明最初从事的是煤矿安全仪器监测员岗位,从小擅长拆装设备的他,对这份工作很感兴趣。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上岗后他面对的“第一课”竟然是“下井”。

2002年9月,马黎明第一次下井。虽然之前听父亲说过井下工作的场景,可第一天站到井边,他心里还是既激动又忐忑。

矿车在巷道中疾驰,矿灯在头顶发出昏暗的光,整个人像流星般在黑暗中一闪而过。随着身边工友们的说话声渐渐变小,他的耳朵开始发胀。哐当一声,矿车冲到了地下100层楼的深度。

“当时,我又怕又悔,感觉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冰冷的洞,我不停地抬头向上看,生怕上面有东西掉下来。”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马黎明仍然记忆犹新。

“第一次下井干活,谁都害怕。”师傅的话给了马黎明些许安慰。随后,他跟着师傅深一脚浅一脚地蹚着积水往前走,直达作业面。

马黎明已经记不清自己第一次作业时的具体内容,“当时好像被吓傻了,只记得那天很累,回到家没有吃东西就睡着了。”此后好几天,他都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甚至在想,“要不要换个工作”。

在父亲和师傅的开导下,马黎明开始尝试直面恐惧,在对工作的逐渐了解过程中,慢慢地爱上了这份工作,并且成长为镇城底矿通风科调度监控队副队长。

井下发光

煤矿安全大于天。

作为“煤二代”,马黎明从到镇城底矿的第一天起,便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井下监控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就是事故,马黎明不敢有半点马虎,对每一项工作都要确保万无一失。19年来,他把实现瓦斯监控零中断、零误报当成工作目标,用“绣花精神”对待每一个零件。

上班,他沿着长长的巷道,跟师傅琢磨各种传感器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使用状况;下班,他抱着一大堆无线电书籍和各种工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现在,他对电路元件能做到“一摸准”,对主要参数和技术性能指标能做到“一口清”,对查找和排除故障能做到“一手灵”,成为矿上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

马黎明对工作的认真,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曾用了700多个夜晚,逐一测量电子元件技术参数,手绘出34张常用的安全仪器电路图纸。

就拿甲烷传感器来说—两块电路板,数百个电子元件,任何一个元件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设备发生故障。马黎明说,常见的问题排除起来并不困难,但如果遇到新问题,往往令人束手无策。因为生产厂家大多不提供设备仪器的电路板设计图,即便提供了图纸,上面也不会标注关键的技术参数。

面对这种情况,以往的经验和做法是能修则修,修不好便更换。可马黎明想的是,一台传感器,两个电路板,数百个元件,再难也要查出故障,变废为宝。但是,要做好这件事,就需要把常用安全仪器中的每一块电路板拆下来,弄清楚数百个电子元件中每一个电子元件的作用,并测量出技术参数,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为此,马黎明一有空闲的时间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电阻、电容、电感的世界里。一天又一天,一笔又一笔,他绘制的电路图基本涵盖了各种传感器中的电路。他的徒弟王延冬说:“有了这34张电路图,就好像孙悟空学会了72变,排除故障、维修检测都变得轻松快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马黎明通过“传帮带”,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工作室成员,他带的两位徒弟还分别在西山煤电的技术比武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多年来,马黎明的创新成果达50多项,他带领监控队修复各类传感器1000多台,排除监控系统故障及事故隐患500多起,为企业节约费用100余万元。

做到极致

腰间带得纯钢斧,要斫蟾宫第一枝。追求极致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也是马黎明的工作准则。

有一次,井下一个工作面瓦斯传感器发生中断,工作人员打开接线盒重新连接,运行几个小时后,同样的故障又发生了。从早班到夜班,同样的问题连续发生,这让大家陷入了焦灼,如果短时间内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引起瓦斯故障断电,工作面停产事小,影响生产安全后果则不堪设想。

马黎明到现场仔细查看后发现,是在电线的某个部位发生的轻微短路,必须对巷道里几百米的线路进行彻查,逐一排除故障点。于是,他和工友顺着线路一米一米地检查,井下环境差,电线外面还裹着厚厚的煤泥,他担心戴着手套会影响判断,索性摘下手套,用手从外往里摸。

一步又一步,一根又一根……终于,在靠近工作面的地方找到了故障点,原来电线上有一个被钢丝扎过的针尖似的小眼,正是这个小眼造成电源线和信号线似接非接的轻微短路。此时,他们已经在井下连续检查了5个小时。同行的工友不禁感叹:“和马师傅一起查线路,比女人绣花还认真!”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多年来,马黎明凭借着出色的工作业绩两次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并先后斩获山西省技能大赛安全仪器监测工第一名、三晋技术能手等诸多荣誉。 2020年11月,他又到北京领取了全国劳动模范奖章。

作为一名煤矿工人,马黎明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身边的人,一个人只要勤奋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追求极致、勇攀高峰的精神,如同煤海里的火苗在跳动,照亮着井下,影响着他人。

猜你喜欢

电子元件下井电路板
销售额仍保持高速增长 研发投入再创新高
2020年(第33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名单
MLCC表现亮眼授权专利量空前增长
找井盖
电路板的有限元热分析及热变形分析方法
小月亮
采煤机的下井与使用维护采煤机的下井与使用维护
EL转向骑行手套
闪存落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