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一直在默默奖励忘记账户密码的人

2021-12-13一石二鸟

支点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基民损益盈利

一石二鸟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现在不光是基金销售机构、投顾机构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基金公司也在想办法。

在2019年,景顺长城基金基于抽样调查数据,发布了《权益类基金投资者调研白皮书》。我当时认真阅读了该白皮书,受益匪浅。只是这份白皮书属于抽样调查,样本容量相对较小。两年后,景顺长城又联合富国和交银施罗德基金,对三家旗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客户账户盈利情况做了梳理。这次是对4682万客户账户的盈利情况进行汇总,涉及5亿多笔交易数据,样本容量足够大,形成了研究报告。

我在近期参加了《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的发布会。会上就围绕如何提高基民获得感,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等话题,三家公司的老总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我今天主要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对这份报告进行解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基金的收益≠基民的收益,差距到底有多大

基金的收益≠基民的收益,這个基本上是业内的共识了。那么两者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按报告统计的数据,过去五年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9.57%(注:报告的数据我理解应为算术平均,非计算复利的年化收益率)。而这五年,基民的年度平均收益率为7.96%(算术平均,同上)。也就是说,基民赚到手的,不到基金净值涨幅的40%。

报告给出的数据让我瞠目结舌。我之前对此有预期,但没有想到会低到这个程度。如果用“转化率”描述的话,基金净值上涨100%,只有40%转化为基民的实际收益。如此低的“转化率”,基民能有好的投资体验才怪呢。

这损耗的60%跑哪里去了呢?报告归纳为“投资行为影响”。从投资者角度来说的话,就是“基民行为损益”。这样,三者之间就可以构建起一个等式,描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中,基金损益由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水平决定,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基金净值的涨幅。基民的行为损益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如果为正的话,基民的实际收益就高于基金的损益。但非常遗憾,绝大多数基民的行为损益都是负值。

什么样的行为在损耗收益

“投资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对于基金投资者而言,我们想要找到一个更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结论。报告对大量行为数据进行了分析,列举了几种典型的加减分的选项。

一、减分项

1.频繁交易

数据显示,交易越频繁,盈利人数占比和平均收益率就越低。这个结论是必然的,应该很容易理解。即使是专业机构都无法预测市场,更别说普通投资者了。

2.过早地止盈止损

数据显示,超过60%的投资者赎回时的收益在-10%-+10%之间。很多人对回撤的实际承受能力在-10%左右,在回撤接近这个值时选择了止损。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收益接近10%时选择了“落袋为安”。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基金净值的波动,这阻碍基民获取完整的收益。

3.跟风追涨

很多投资者有人性的弱点:在基金经理名声大噪时慕名而来。这部分投资者相应就要付出追高买入的代价。

二、加分项

1.定投

尽管有人怀疑定投的效果,但数据显示,定投用户的盈利人数占比和平均收益率水平,确实要高于非定投用户。定投并非是一个获取高收益的策略,但它确实是一个能改善投资体验的策略。

2.长期持有

公募基金持有时间越长,盈利概率和收益率就越高,这已经是业内公认的结论和事实。统计数据和这个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但非常遗憾,数据显示超过60%投资者的持有时长小于6个月。持有不到6个月就要求赚到钱,这个神仙都做不到。

3.更长的投资年限和经验

数据显示,投资者年龄越大,盈利占比人数和平均收益率越好。在基金投资的盈利方面,老年人要优于年轻人。这并非是他们的投资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越丰富,越有耐心。同时,其财富随着年龄也在不断增长。他们用于投资的都是长期不用的闲钱,在波动时更能拿得住,这点比年轻人确实有优势。

基金投资的优秀品质是“守拙”

以上结论有海量数据支撑,能更让人信服。但这些结论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像定投、长期持有、减少频繁交易等,都是这些年业内已经说滥了的。那为什么收效甚微呢?

因为投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东西只有通过实践,经过岁月的沉淀,才能形成认知。我自己刚入市时也是这种情况,和现在的新手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市场上反复摔打,才慢慢进化。我国公募基金总共才20多年的历史,居民财富大规模配置公募基金,其实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所以就投资经验而言,我们的投资者群体还是比较年轻的,尽管有的人年龄并不年轻。

所以对于现在的投资者群体,我们不必给予过高的苛求。要提升认知,需要一些时间。正如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谢卫所言:他们现在的一些交易行为,在我们看来是错误的,但现在的年轻人很爱学习,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我们要快,一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们改进和进化的速度会很快。

尽管如此,投资者在这个市场中想赚到钱,也并非是难于登天的事。上面的数据分析了很多行为,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尽量拉长持有时间。投资主动权益基金,本质上是一种信托行为。与股票投资不同,基金投资对投资者本人的专业水平要求并不高,但对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的信任程度要求较高。一旦选择了自己信任的基金和基金经理,就要坚定地长期持有。虽然长期持有未必能100%赚到钱,但不长期持有,肯定是难得赚到钱的。

因此,基金投资的优秀品质是“守拙”。这个“拙”看似无为,实际上是大智慧。因为在基金投资中,我们已经借力了基金经理的智慧。我们给他们的时间越长,他们为我们创造优秀回报的概率就越高。市场其实一直都在默默奖励忘记账户密码的人。

猜你喜欢

基民损益盈利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回撤背后,谁在被割韭菜?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黄传书教授、高基民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Autophagy》发表
不同生态基流对水利枢纽发电损益的影响
浅议未实现损益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损益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