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的独特之处

2021-12-13安十一

支点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流向来源长三角

安十一

谁是“95后”人才最喜欢的城市?这个问题,现在有了一种答案。

10月份,智联招聘与任泽平发布了报告《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据此,我们来揭晓一下,“95后”最爱哪座城?

数据显示,达到劳动年龄的“95后”人口总量约2亿人(16-26岁),占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的22.7%。

其中,报告所研究的“95后”人才,指的是16-26岁、当年在智联招聘有简历投递行为的求职人才。排名依据是“‘95后人才吸引力指数”——该指数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和每百万人电影院数量、智联招聘提供的“95后”人才流入占比、“95后”人才净流入占比、“95后”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95后”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加权得到的结果。

“95后”最爱的城市:京深沪广杭

没有悬念,北京是最吸引“95后”人才的城市。深圳位列第二,上海第三,广州第四,杭州第五。其次是南京、成都、苏州、武汉、郑州。

总体来看,“95后”流动人才更喜欢一线城市与强省会城市。

“95后”最爱的十座城市中,只有苏州是普通地级市。

数据还显示,“95后”人才正加速流出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聚集。“95后”人才在一二线城市的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0.2%、8.2%。

分城市群看,“95后”最爱的是长三角,其次是珠三角。

五大城市群合计净流入占比为14.4%。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是“95后”人才集聚的主要地区,成渝和长江中游为净流出。

报告特别指出,广东省的创新活力较强,深圳创新活力突出: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前十的城市是深圳、中山、珠海、苏州、佛山、东莞、广州、南京、北京、杭州,其中有六个城市位于广东省,创新活力较强,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位列全国前二。

深圳每万人的专利授权数量达124个,是唯一数量过百的城市,作为全国创新创意大都市,在优越创新环境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30%。

正因如此,广东城市对“95后”的吸引力相对较大。

“95后”人才吸引力前50强中,广东省入选了7座城市,分别是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并且排名比较靠前。

一线城市“95后”人才流向

具体来看,“95后”人才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

我们先来看看四个一线城市的“95后”人才流向。

北京“95后”人才的最大来源地是天津,外流的最大去处是上海。

上海“95后”人才最大的来源地是北京,最大的去向也是北京,显示上海与北京的超高聯系度。

京沪的人才交流交换非常密切,但具体是谁在虹吸谁呢?

北京流向上海、上海流向北京的“95后”人才流出占比,分别为0.3%和0.2%,这说明,“95后”人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

报告分析称,2021年上海放宽了高学历和留学生人才落户条件,相对北京来说更能吸引“95后”人才。

深圳“95后”人才的主要来源地,为大湾区的广州、东莞、惠州、佛山,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京津冀的北京,长三角的上海,西部地区的成都。

深圳“95后”人才的主要去向地,也是大湾区的广州、东莞、惠州、佛山,京津冀的北京,长三角的上海,中部地区的长沙、武汉、郑州,西部地区的成都。

所以,深圳“95后”人才的最大来源地和最大去向地,都是广州。

再来看广州。

广州“95后”人才的主要来源地,为大湾区的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部地区的长沙、武汉、郑州,京津冀的北京,西部地区的成都、南宁。

广州“95后”人才流出的主要去向地,是大湾区的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京津冀的北京、长三角的上海,中部地区的长沙,西部地区的成都。

另外,广州“95后”人才外流的十大去向中,广东城市占了6个。相比而言,广州“95后”人才的十大来源地中,广东城市仅占4个。

这说明在人才供求上,广州对全省的辐射效应大于虹吸效应,承担着“95后”年轻人才集散效应:从全国各地吸引“95后”年轻人才,然后向周边城市疏散。

值得一说的是,深圳、广州互为“95后”人才流入、流出的最大城市,充分说明广深双城的人才联系度非常之高。

那么,广州、深圳谁的虹吸效应更大呢?

其中,深圳流向广州、广州流向深圳的“95后”人才流出占比,分别为0.4%和0.6%,“95后”人才从广州净流入深圳。

报告分析称,一方面,广州、深圳地理位置较近,文化相近,人才流动方便;另一方面,深圳创新产业相对更强,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为124个,高于广州。

二线城市“95后”人才来源

报告还指出了重点二线城市的“95后”人才流向,其中武汉的数据比较有趣,数据显示武汉“95后”人才的最大来源地,居然是石家庄,不知道为何。

另外,郑州、长沙、成都、西安也是武汉“95后”人才的重要来源地,说明武汉对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虹吸效应。

同时也说明武汉的人才来源比较多元化,前十大来源地中,湖北省内城市只占了2个,其他8个都是外省城市,可以说非常优秀了。

相比而言,南京、郑州的人才来源中,本省城市居多,说明这两座城市对全国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如武汉、成都和苏州。

从人才去向来看,武汉“95后”人才的最大流向地是深圳,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武汉和珠三角的人才联系向来很紧密。

甚至可以说,武汉与珠三角的人才联系,要远远超过它与长三角和中部其他城市的联系度。

(感谢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流向来源长三角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小溪啊!流向远方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十大涨幅、换手、振副、资金流向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流向逆转的启示
关于『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