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循证护理的效果

2021-12-13赵粒

婚育与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妊娠循证护理心理护理

赵粒

【摘 要】目的:分析对于习惯性流产患者在妊娠后心理护理时给予循证护理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在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诊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共为2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10)、观察组(心理护理中循证护理,n=10),评估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总有效率、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小(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采用心理护理中循证护理,主要是对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展开评估,分析出现心理负担的主要原因,随后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不仅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同时还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讲解;不仅能够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还能提高患者对于习惯性流产的认识度,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在妊娠期间的安全性。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妊娠;心理护理;循证护理

习惯性流产主要指产妇超过3次妊娠未超过28周而发生的流产情况。按照习惯性流产发生的时间主要可分为早期与晚期,前者主要发生于12周以前,后者则发生于12周~28周之间[1-2]。大多数患者出现流产的症状前会出现停经、腹痛、阴道流血,并且在多次出现流产情况后,产妇会因此而出现消极情绪,对妊娠也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对患者及家庭均会造成较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尽早地对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除此之外,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更加具有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对患者负性情绪起到积极缓解作用[3-4]。本文就心理护理中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在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诊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共为2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10)、观察组(心理护理中循证护理,n=10)。观察组,年龄25岁~30岁,平均年龄(27.59±1.12)岁,孕周11周~14周,平均孕周(12.54±1.45)周,孕次3次~5次,平均孕次(4.21±0.54)次;对照组,年龄25岁~30岁,平均年龄(27.62±1.14)岁,孕周11周~14周,平均孕周(12.58±1.42)周,孕次3次~5次,平均孕次(4.26±0.52)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为WHO对习惯性流产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存在3次或以上自然流产情况,同时伴有腹部疼痛、阴道流血症状。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认知异常且配合度低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组患者选择采用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接受相关检查措施与治疗干预措施,同时根据医嘱对饮食计划进行调整,关注产妇身体状况及情绪变化情况,确保护理方案能够顺利地开展。

1.2.2 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中循证护理,(1)确定护理问题、实施检索:①由于习惯性流产产妇出现流产次数较多,此类情况会对产妇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还会影响产妇心理情绪状态,出现较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医护人员需要与习惯性流产患者展开更加全面地交流与沟通,与家属进行适当地交流,了解产妇妊娠后生活习惯,对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再次怀孕产生的焦虑与恐惧、多次流产后的担忧、期望学习丰富的孕期保健知识、担心胎儿发育情况等,随后根据此类情况进行汇总。②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关键词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收集临床文献及资料,随后展开临床分析,对患者出现此类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结合临床资料及患者实际情况,整理成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确保数据实用性、真实性,让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2)循证护理开展:①健康教育:首先为减轻患者产生的负性情绪,则需要让患者及家属更加详细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医护人员需要针对产妇流产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根据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情况、家庭背景等,采用宣传手册、宣传视频、面对面讲解方式为患者介绍疾病产生原因、症状,从而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度,让患者能够认识到不良行为习惯对妊娠造成的负性影响,从而提高患者参与治疗及护理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告知患者需要按时地到院进行复查,若出现阴道出血情况后,需要保持镇静,并到院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②认知护理干预:在进行认知护理时,需要告知患者保持平常心对待妊娠,切忌过于担心、担忧身体状况,告知患者若未妊娠成功,也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能够使各指标逐渐地变为正常。若患者对疾病产生疑问,医护人员则可鼓励患者主动地提出问题,并且及时地对患者的问题进行回答,给予反馈,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于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积极意义。在治疗期间,需要提前告知患者服药方式、剂量、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让患者服药能够更加的安全。同时耐心地倾听患者的主诉,并且采取针对性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③行为护理:针对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性格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对患者日常生活行为进行观察,了解患者日常饮食喜好,为患者制定更加具有个性化的饮食干预计划,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给予患者新鲜水果、蔬菜类食物,让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营养均衡;同时告知患者家属需要时刻陪伴患者,并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可减少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给予患者关怀与关爱,让患者更加积极地参与治疗与护理。

1.3 效果判定

1.3.1 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效:在经彩色超声诊断后,胎儿胎心、发育均正常,不存在阴道出血、腹痛症状;有效:在超声诊断后,胎儿胎心、发育正常,但患者存在轻微腹痛、阴道流血症状;无效:未达到上述两种情况者。

1.3.2 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采用SAS和SDS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表对患者展开评估,SAS、SDS分数界限值分别为53分、50分,二者均以分数越高不良情绪越严重。

1.3.3 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主要采用院内自制满意度评分表对患者展开评判,按照分数高低可分为非常满意、部分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两组护理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评估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52.66±3.42)分,SDS评分为(52.15±3.70)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2.65±3.38)分,SDS评分为(52.20±3.65)分。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小(SAS:t=0.007,P=0.995;SDS:t=0.030,P=0.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20.51±3.01)分,SDS评分为(21.22±3.05)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36.51±2.42)分,SDS评分为(37.42±3.14)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SAS:t=13.101,P=0.000;SDS:t=11.703,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8例,占总例数80.00%、较满意为2例,占总例数20.00%、0例患者为不满意,占总例数0.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例数为10例,占总例数100.00%;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6例,占总例数60.00%、较满意为2例,占总例数20.00%、2例患者为不满意,占总例数20.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例数为8例,占总例数80.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χ=22.222,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对习惯性流产产生原因研究时,发现引起此疾病的因素非常复杂,主要涉及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等,同时在不同孕周出现的习惯性流产病因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尽早地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才能确保母婴安全性,改善母婴结局[5-6]。

常规护理是临床上运用率较高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按照医嘱被动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其缺点在于无法更加主动地对患者情况进行关注,并且无法从各个方面对患者展开护理干预,让患者负性情绪更加严重,从而导致护理疗效欠佳。循证护理则是一种更加具有科学性的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借助有依据可循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更科学的护理干预方式。在患病后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及家庭负担,因此患者的心理是治疗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的内容。医护人员针对患者产生负性情绪原因进行关注并分析,为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和疏导,从而达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缓解负性情绪的目的;同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展开护理,让患者对待治疗及护理工作更加具有自信心,以更加积极状态对待妊娠[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后,可减轻患者症状,达到较好护理效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小(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后,能够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后,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

综上,对于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采用心理护理中循证护理干预方式,可改善预后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田学艳,郭辉,黎茸.优质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93.

[2] 冯峥.心理护理对习惯性流产患者的疗效观察及负性情绪的影响评价[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0,33(1):54-56.

[3] 刘妍.优质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4):190-191.

[4] 肖欣,李姗姗.精心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对负面情绪的影响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4):128-130.

[5] 牟太平.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习惯性流产者社会支持水平及负性情感状态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3):46.

[6] 刘妍.优质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4):190-191.

[7] 吴菲力,谭慧芳,易薇,等.主动免疫疗法联合针对性护理对习惯性流产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6):92-94.

[8] 赵丽红.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习惯性流产患者护理效果和不良情绪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132-1133.

猜你喜欢

妊娠循证护理心理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健康指导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分娩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